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南斯拉夫境内难以止息的大规模热战,多少冲淡了西方大国由苏联解体而引起的兴奋情绪。欧洲保持了40多年的安全和稳定受到了战后最严重的挑战。西方各国上下感到震惊、不安,对欧洲安全前景的预测和联想纷纷扬扬。同时,对西方各大国来说还出现一个机会,那就是从南斯拉夫战乱中夺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并借此争夺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如何抑制前南斯拉夫战乱的蔓延、如何在这件大事上取得最强有力的发言权,如今成了西方大国对这场战乱制定政策时的考虑核心。  相似文献   

2.
欧洲在新生中。新生的欧洲,产生许多新国家。新国家中最值得介绍的是南斯拉夫,因为旧南斯拉夫蜕变到南斯拉夫,经历了一个艰苦缔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这部史诗是怎样写成的呢?我们就叙述一下从旧南斯拉夫到新南斯拉夫的历史吧!  相似文献   

3.
南斯拉夫危机是欧洲力量失衡的产物。欧洲安全面临的威胁已由过去两大集团的军事对立,向包括民族矛盾和边界争议引起的冲突等多种威胁转换。美苏对南斯拉夫危机无能为力,欧洲的三个组织也难有作为。欧洲动荡的局势增加了欧共体筹建政治联盟的紧迫性,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更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原南斯拉夫的内战给欧洲带来了一个苦果:严重的难民问题。目前,前南斯拉夫的难民总数已逾220万,并有继续增加之势,形成欧洲战后最大的难民潮,引起人们的极大忧虑。难民主要来自克罗地亚和波黑共和国。现在滞留于前南斯拉夫境内有181万难民,其中克罗地亚共和国约有62.85万,波黑共和国59.3万,占这两个共和国人口总  相似文献   

5.
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分裂成独立的捷克共和国及斯洛伐克共和国。1日和4日,斯洛伐克和捷克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放,欧共体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内部边界,商品、资本和劳务开始自由流通。由于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拒绝,人员自由流通尚未完全实现。 2日在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仪两主席欧文和万斯主持下,波黑冲突三方领导人在日内瓦开始首次直接会谈,讨论前南问题国际会议草拟的波黑未来宪法与地图,各  相似文献   

6.
担任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冲突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之一的万斯不久前以年事已高,难担重任为由,辞去主席职务,告老还乡。主席职位一时出现空缺。4月2日,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邀请,挪威当时的外交大臣斯托尔滕贝格于5月1日走马上任接替万斯,出任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冲突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之一,成为欧文的断的搭档。  相似文献   

7.
美国由第二线转到第一线,美、德都要争夺主导权,法国要突出自己的独特作用。近来,随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局势的不断恶化,西方对新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的态度趋于强硬。前一时期西方国家认为波黑境内的冲突三方,即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居民,都对波黑局势恶化负有责任,但近来态度明显转变,认为塞尔维亚族在波黑冲突中负有主要责任,并将进入波黑境内支持塞族的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武装人员称为“侵略者”,声言要使“侵略者”付出代价。制裁迅速升级为了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5月11日,欧共体12国率先决定召回驻南斯拉夫大使,并主张暂时冻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局势一直处于紧张、动荡和危险之中,它给欧洲带来了不安,更冲击了已经陷入危机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局势。为此,欧安会、欧共体积极设法对南斯拉夫冲突各方进行调停,苏联也在积极地开展外交活动。自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日起,苏联政府以及官方人士频频发表声明和谈话。7月初,戈尔巴乔夫派特使访问了南斯拉夫,转交了他给南斯拉夫联邦总统的信  相似文献   

9.
北约成为欧洲军事格局的单一支柱,却不能应付欧洲复杂的局部冲突。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军事格局,不能解决新矛盾。欧洲的军事格局虽不像政治格局那样地展频仍,但也在静悄悄地发生战后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由原来的华约和北约两根支柱构成的东西方互相对峙的军事格局正在演变为一个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10.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前南斯拉夫)有“迷你欧洲”之称。在巴尔干半岛诸国当中,就民族构成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前南斯拉夫可谓首屈一指,堪称独具特色的民族大家庭。南部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的融合前南斯拉夫境内的最早居民是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6世纪时,匈奴人的西进引起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一些斯拉夫人部落南下进入巴尔干半岛并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单独的民族集团,统称南部斯拉夫人。10世纪时,马扎尔人进入现今的匈牙利地区,切断了东西部斯拉夫人与南部斯拉夫人的联系。从此,南部斯拉夫人开始独立发展,经过千余年来的民族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约占前南斯拉夫全国人口82%的6个主体民族,即塞  相似文献   

11.
周志伟 《世界知识》2022,(8):38-39+42
<正>在夹杂着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等多重要素的俄乌冲突中,远离冲突地区的巴西却引起了较高的国际关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不仅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不顾美国施压出访俄罗斯,而且在冲突升级后,明确表示不认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集体制裁的做法。巴西此举背后有其权衡利弊的决策考量。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作为人类历史上惨烈的一页,一战的发生有着复杂的根源。今天的中美关系也面临类似一战前欧洲大国间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主导大国如何应对崛起大国的挑战。那么,导致一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依然存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什么新因素能够影响冲突的发生?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下一次世界大战?——战的根源与中美冲突的风险》一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该书由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贝尔弗研究中心两位知名学者理查德·罗斯克兰斯和斯蒂芬·米勒  相似文献   

13.
举世关注着延续了14个月之久的前南斯拉夫战乱如何止息,惨烈的波黑武装冲突何时有尽头……人们对8月26日至27日在伦敦召开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抱有很大的希望。这次会议是由英国倡导的。会议之隆重,不仅因为它由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和欧共体现任主席、英国首相梅杰共同主持,而且因为规模宏大,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名代  相似文献   

14.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世纪之前,这一地区饱受外族侵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反抗意识,孕育了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学。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早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学创作脱胎干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在创造世俗文学的过程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出现了一些民族文学家。从19世纪初开始,南斯拉夫文学与各民族的民族觉醒、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同步发展,文学作品中贯穿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5.
南斯拉夫的激烈的军事冲突延续4个月停不下来。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是南斯拉夫陷入了国家分裂的危险之中,而且整个欧洲笼罩上了民族矛盾和边界争议的沉重阴影。这是冷战结束后欧洲安全迎面遇到的新的威胁。欧洲惊动了,不安了。为此欧洲的四个组织(欧共体、欧安会、北约和西欧联盟)纷纷行动起来,不同程度上奔走参与了调解南斯拉夫危机的种种尝试。令欧洲人格外忧虑的是,它们的调解收效甚微。9月11日法国总统密特朗不得不向联合国发出呼吁,希望它派遣一支国际和平部队前往南斯拉夫监督实行停火。9月20日德国外长根舍也宣称,德国支持加拿大和奥地利提出的邀请联合国安理会出面解  相似文献   

16.
南联盟特别是塞尔维亚共和国一直遭致西方大国群起攻之,打击一个跟着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请看——第47届联合国大会于9月22日决定中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实际上也就是拒绝了于4月17日成立的南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南斯拉夫固有的民族矛盾越来越公开化,近来更日趋激烈,致使南斯拉夫面临45年来最严重的困难。事端频仍矛盾激化 10月初,南斯拉夫第二大共和国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局势日趋紧张,已达到有发生流血事件和引发更大冲突的程度。克罗地亚境内约有60万塞尔维亚族,占全境人口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大国竞争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主线之一。由于国内动员力和技术的局限,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外,20世纪前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依靠常备军争夺领土等针对局部战略利益的有限战争。20世纪以来,大国战略竞争步入全新阶段,参与者不仅超越传统欧洲国家范畴,更通过政治与技术变革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之争。两次世界大战的地理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对于不同国家影响之深都表明,基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社会变革,大国掌握了前所未有的竞争能力,"总体战"成为大国竞争手段和结果。二战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和会激烈争辯的中间,苏联与英美的对立,较前更趨於尖锐。从东地中海到波斯湾头,展列着一连串尖锐门争的问题。除了南斯拉夫与义大利争夺的里雅斯特港的问题外,土耳其的达达尼尔  相似文献   

20.
由单个国家到欧洲地区集团组织再扩大到联合国多由政治而经济再上升到军事。 8月13日,在美国、英国、法国的竭力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70号决议,授权“各国单独或通过区域机构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障向波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里的所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显然包含了可以使用武力的意思。达标志着西方大国对前南斯拉夫危机的干预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