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经·国民》中有一半的诗歌是反映女性生活的,本文即以此类诗歌为依据,分析《诗经》时代女性的客、德、婚姻及悲剧命运,从而窥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的新诗创作当中,女性诗歌写作日益丰富多元,其中对于女性个人主体性的关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女诗人晓雪,将当代女性生命经验和时代生活对应起来,为新诗提供了超越性的文化参照,丰富了女性诗歌书写的新形式,塑造了一系列新的女性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左翼文学大师茅盾所塑造的“时代女性”系列及其他女性形象,以往多从社会历史原因或作者个人经历方面进行分析,却忽视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的唯美主义文化对其的影响。其实唯美主义不仅客观地影响了“时代女性”的品质和精神,也影响了茅盾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和趣味。  相似文献   

4.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5.
《悲愤诗》是关于蔡琰苦难经历和个人情感的抒写,包含着时代乱离在女性生命意识中的投影,揭示出诗人所处时代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其感受、观察和叙述的角度是女性心理和女性视角,无论从诗歌主题还是从叙述视角来看,都具有深厚的女性主义的化含蕴。  相似文献   

6.
桐城麻溪姚氏是有清一代闻名海内的文化望族,闺秀是构筑其家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姚氏闺秀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诗歌成绩斐然。姚氏闺秀诗歌的繁荣,与家族的平等意识、家族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女性自身的主体情怀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麻溪姚氏闺阁诗歌的兴盛,是文学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相作用下的结果,具有多重观照意义,为解读女性、解读家族历史、解读时代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普拉斯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的女性意识包括了独立的女性自我。在她的诗歌中,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把女性自我与男性对立起来。把男性作为反抗、斗争和鞭挞的目标,意在颠覆男权世界、张扬女性自我。因此,普拉斯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8.
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是一组特殊的女性,她们都不遵守“三纲五常”,不恪守“妇德”。施耐庵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她们真实而痛苦的感情生活。她们血淋淋的结局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女性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时代,即便再苦苦挣扎,也难逃命运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对曾几诗歌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古代文论研究中是个盲点。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活法”说-“参”、“悟”、“圆”。曾几的诗歌理论是对吕本中的“活计”说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诗歌通过诗人对“物”的“处理”、通过“写实”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是因为诗人“待物”的方式不同,使“写实”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诗歌的不同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具体、详细地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诗歌形态中各自的“待物”方式和“写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它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历史传统,避免了诗歌主题过于严肃、缺乏生活情味的弊端,体现了孔子“游于艺”的文艺功能思想。“画中有诗”则强调给绘画注入诗性特征,使绘画诗化、雅化,进而改善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绘画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藏汉语诗歌的代表性诗集《前定的念珠》在写作上极具现代性特质,诗人们对雪域空间的自然感受与逃避文明的忧思,结合色彩斑斓的死亡主题、浸润着宗教特征的藏区情感体验,以及借鉴现代性美学的创作观念,表达出特定地域中的空间生存体验和贯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南宋中后期诗人赵蕃和韩淲被人们并称为"上饶二泉"。他们不但创作非常丰富,而且在诗学和思想上受到江西诗派较深的影响,诗歌创作、道德修养皆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受到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和方回等人的赞扬,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梦阳等人推崇严羽却又大谈“法式”的矛盾现象,说明“诗法”是研习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妙悟”作为一种鉴赏感悟活动,固然有指向独创性的积极意义,而其对于“诗法”论的渗透,导致后期“诗法”论过分注重对格调意趣的感悟式表述,远离了“诗法”本有的创作论主旨。这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诗法”和“妙悟”各有不同的适用方面。而“诗法”对于创作的研习尤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歌赏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渠道,文章从简介古代诗歌美的特征,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驶遣想象,感受意境,熏陶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写赏析文字,培养审美理性认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接受从整体上来说可以概括出三个层面:一、陶、柳诗风异同论:即苏轼对柳宗元诗风的发明之功,以及陶、柳诗风对宋代诗学精神演进历程的影响;二、韩、柳诗风不同论:韩、柳诗风在宋代接受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宋代诗学精神的演变;三、柳诗深得骚学论:柳宗元诗歌的内在气质以及宋人对柳宗元诗歌气质的扬弃。  相似文献   

19.
“朦胧诗“后的现代诗歌写作,开始立足于语言本体,语言是这一时期诗人和诗作自始至终集中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诗人对语言的重新认识和反思,在诗意追求中显示了一种深刻的语言焦虑.不理解这个时期现代诗歌诗意表达的语言焦虑,不认识其中语言表征的矛盾与混乱和它对意义失落的无限追寻,就不能有效的理解和阐释当代诗歌面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何其芳与废名诗论有着较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新民歌"看法迥异、对诗歌传统认识有别、诗论模式不同。不同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与二人社会地位,尤其是政治地位的改变,导致话语权的迁移有关,这最终决定了二人在建国后诗坛的成就。由此可见话语权对于文学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