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今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它受多种姊妹艺术的滋润.主题也在不断升华,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和合为美”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郭韧梅 《科技信息》2008,(21):171-171
人类文化的发展与音乐息息相关。民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间音乐形式,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跳华尔兹的玛蒂尔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澳洲民歌,歌中表现了澳大利亚人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权威的蔑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源远流长。目前,民族器乐已是一个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的璀璨、浩瀚的艺术世界。民族器乐在表达形式上,虽由音响元素构成,但并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而是由各民族人们共同创造的,其中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情感,是彰显各种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民族器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意义、民族器乐传统传播方式所面临的困境、媒体融合对民族器乐传播的推进作用、媒体融合下民族器乐传播新生态构建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民族器乐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学校民族器乐课程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民族器乐、提升民族器乐的传播力度等促进大学生更好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形式多样的民族器乐重奏教学,大多缺乏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浸润。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盛行时代下,当代大学生跟风追崇西方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再加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缺失使得学生在重奏课堂上对民族器乐重奏作品的把握和诠释也只是皮毛而已,其重要原因是高校及教师未能找到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教授重奏课程的同时有效渗透传统音乐精髓,提升文化自觉、加深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李丹 《科技信息》2008,(36):226-22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具有经典意义。《乐记》作为古代音乐理论专著,总结了孔门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这两部作为中国古代所留下的经典,在音乐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乐记》、《乐论》心、物、情的音乐审美、礼乐教化两个方面探索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廖丹 《科技信息》2007,(22):176-177
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的学科特点。高职院校中民族器乐课程有着与其他专业音乐教学诸多不同之处,我们应该把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立足于实际的培养目标,抓住民族器乐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模式等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促进高职院校民族器乐课程的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学好民族器乐古筝,分步骤地讲解了学好古筝所必备的关键要素,总结前人和个人经验加以举例说明,深入探讨和研究,从乐曲的发展到演奏形式的丰富对古筝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对古筝艺术的传承、普及、创新及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凡 《科技信息》2009,(6):215-215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溯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各种音乐形式之间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倩  李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浏阳河》是湖南民歌经典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时代精神,1995年曲作家邓东源创作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阳河》。通过《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两首歌曲音乐表现手段、地方语言音调及唱腔韵味、主题思想等的比较分析,可知晓这两首歌曲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充分借鉴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探索式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的民族歌剧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日渐成熟。本文试图从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找到最为突出的本土化艺术特征,用以归纳总结中国民族歌剧在音乐写法上的传神魅力。  相似文献   

13.
琵琶作品《朝元歌》由当代杰出的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于1993年根据昆曲唱腔编创而成。刘德海先生从中国民族器乐接近人声、富有歌唱性的特点出发,广泛地从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戏曲中吸取养料,试图通过"昆曲唱腔琵琶器乐化",增强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追求轻松、自然、人文的琵琶演奏风格,为琵琶和雅化发展之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等教育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在民族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资料并没有使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发展进入独立的学科阶段。十几年来,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逐步扩大和深入,先后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国民族学院论》、《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人类学透视》等理论研究专著。民族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为民族高等…  相似文献   

15.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思想的变化、民间音乐生存环境的变化,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在特定情况下只能靠民间音乐博物馆加以保存。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需开辟民间音乐多样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原曲加上反映时代的新词、借鉴西方多声部技术将原曲改编为合唱作品、将原民间音乐曲调变换为器乐形式、以原始民间音乐语汇作为素材创作大型器乐作品等都是民间音乐多样化创作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性"的体现.我们在器乐教学中要从理论或美学角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审美特征来了解艺术的美,从而把器乐演奏视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并从中获得美感.其目的是逐步增强演奏者自身的审美感知力,从而提高器乐演奏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阿来从藏族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写出了一系列关注民族的佳作。小说《格萨尔王》是他对本民族史诗的重写献礼之作,对民间叙事手法既有借鉴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不同于史诗的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耿孝鹏 《科技信息》2011,(6):265-265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我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评论界对《二泉映月》所表现的内容和呈现的形式,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论述。我个人认为,把《二泉映月》理解为一首双主题变奏曲式的无标题音乐似乎更为贴切,而我们从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乐曲所抒之情,也应该是表达了作曲家阿炳的悲愤情感。音乐界对它深刻的内涵一直存在着表面和片面的两种理解,本文作者认为这两种理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它真正的内涵应该是对世俗的控诉以及与命运相抗争的一曲命运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