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瘙痒是很多皮肤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最近的研究表明,白介素-31在皮肤疾病的瘙痒中扮演重要角色。白介素-31可由CD4+辅助T细胞、肥大细胞、角化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合成与释放,通过激活白介素-31异二聚体受体(IL-31受体A和抑瘤素受体M)产生痒觉相关信号。尽管研究发现白介素-31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向神经中枢传递痒觉信号,但是它的致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白介素-31的基因、受体、来源以及在瘙痒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DCs能够摄取外来物质,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并将其呈递给效应性淋巴细胞,激发宿主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因此,树突状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互作用在感染初期机体发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了解细菌-宿主作用机理,为阐明结核分枝杆菌逃避免疫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HIV-1感染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IDS发病机制中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对树突状细胞与HIV感染之间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V-1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改编细胞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活化T细胞,而不同的DC亚群表达不同的甘露糖C-型凝集素受体(MCLRs)结合HIVgp120,从而促进病毒感染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胆红素氧化终产物(Bilirubin oxidation end products, Boxes)是影响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脑脊液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子。目前有关Boxes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尚不清楚。为了研究Boxes是如何调控炎症反应的,我们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为炎性诱导因子,以Boxes作为干扰因素,观察了Boxes对小鼠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Boxes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并没有影响,但可以显著减少巨噬细胞TNF-α、IL-1β、CXCL10、iNOS,Cox-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这个影响是通过下调MAPK/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因此,胆红素氧化终产物是通过巨噬细胞而不是树突状细胞影响炎症反应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LPS诱导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免疫调控作用,通过构建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检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PS诱导建立呼吸窘迫综合症小鼠模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降低Th1细胞的分化,促进Treg和Th2细胞的分化;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抑制呼吸窘迫综合症模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树突状细胞(DC)在机体针对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系统中是怎么和入侵机体的细菌相互作用,诱发针对细菌的免疫应答的。  相似文献   

7.
人白介素-6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带有哺乳动物细胞信号肽的人白细胞介素-6(hIL-6)基因片段构建到大肠杆茵-酵母细胞穿梭型质粒pYES2中,获得表达质粒pYES2-hIL-6。另外,将表达质粒pYES2-hIL-6转化到酿酒酵母细胞DBY747中,并将获得的转化子在含2%乳糖的YP培养基中培养到OD600=1.0左右,后用2%的半乳糖进行了诱导表达。结果发现,在培养上清中发现人白介素-6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工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Ficoll、Precoll和Panning法分离和纯化人外周血DC,再加GM-CSF(100μg/mL)和IL-4(10μg/mL)诱生出大量树突状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到第3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DC伸出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培养到第7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胞体体积变大.这些毛刺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呈分叉的树突状胞质突起,某些突起形成薄片状结构,培养后的DC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染色.结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  相似文献   

9.
对树突状细胞算法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树突状细胞算法中抗体集合的确定和阈值设置进行动态化改进,以建立动态树突状细胞算法.同时,采用UCI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将动态树突状细胞算法与传统树突状细胞算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动态树突状细胞算法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有效性、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慢性化或形成携带状态,宿主免疫应答缺陷或不足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是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和调节者。近年来已认识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均显示异常,可能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恢复其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免疫治疗是有效应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策略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亮菌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血清溶血素值、RES吞噬功能、IL-2的检测、NK细胞活性检测,研究亮菌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亮菌多糖体内给药能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能明显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溶血素抗体的降低;能提高Con A诱导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的能力;可以增强小鼠脾脏NK细胞的活性.说明亮菌多糖能使小鼠机体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的影响,拟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调节颜面部痛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低浓度白细胞介素-1β(1ng/mL和10ng/mL)抑制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其中1ng/mL白细胞介素-1β使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半失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高浓度白细胞介素-1β(100ng/mL)在给药即刻增强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使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半激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偏移,而不影响其失活及复活特性.高、低浓度白细胞介素-1β对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锋值的效应具有可逆性特点.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三叉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敏感性钠通道,可部分解释白细胞介素-1β双相调节痛觉的产生及对神经元的损害和保护双相效应.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LY6E)是细胞膜表面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phatidylionositol,GPI)锚定蛋白,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在HIV-1感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确.本实验构建了LY6E过表达的Jurkat稳定细胞系Jurkat-LY6E,并用anti-CD3和anti-CD28抗体刺激该细胞系活化后检测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LY6E过表达的Jurkat细胞系产生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系Jurkat-p WPI;而利用HIV-1假病毒感染Jurkat细胞,结果表明LY6E并未对HIV-1复制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LY6E分子可以促进T细胞活化,但并不能影响HIV-1假病毒在T细胞中的感染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肺癌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和来源,并探究IL-10对肿瘤的作用,采用MSD超敏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Lewis肺癌小鼠模型血清中IL-10的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组织IL-10的主要来源,再通过CCK-8实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凋亡实验、划痕实验,检测IL-10重组蛋白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较正常小鼠显著升高,肿瘤组织中的IL-10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中,B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IL-10的主要来源,IL-10重组蛋白可以显著抑制LLC(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 line)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综上可见,IL-10水平与肺癌密切相关,B细胞和MDSCs是产生IL-10的主要来源,IL-10可能通过激活CD8 T细胞或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沿海7种常见的双壳类为材料,研究其血清及肌肉提取液对10种脊椎动物血细胞、8种单细胞藻类、5种微生物细胞和5种真菌孢子的凝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7种双壳类的血清或肌肉提取液中均含有凝集素,能凝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红细胞、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细胞.且不同种类对细胞的凝集效应不同,产生凝集作用所需的最低蛋白质浓度相差很大.在供试的细胞中,兔红细胞、紫球藻和啤酒酵母对双壳类凝集素最敏感.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目前认为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多种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白介素-8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精密的反应体系,免疫应答的触发、进展和平息受到免疫系统的精确凋控。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研究(免疫调节)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免疫器官微环境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免疫应答的主体是免疫细胞,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因此研究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没有研究者从"免疫微环境/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免疫调控。此外,对于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完成抗原提呈功能以及激活  相似文献   

18.
表达纯化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14-3-3(rEg14-3-3)和Eg10(rEg10),分别免疫小鼠,8w后进行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攻击感染.计算免疫保护力,检测脾组织中CD4+T、CD8+T细胞亚群以及T细胞增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Eg14-3-3免疫组小鼠具有85.3%抵抗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能力,而rEg10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无免疫保护力;与PBS对照组相比,只有rEg 14-3-3免疫组的CD4+T细胞亚群的分布有明显差异,且rEg 14-3-3抗原能诱导淋巴细胞显著增殖.因此rEgl4-3-3蛋白能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可作为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9.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精密的反应体系,免疫应答的触发,进展和平息受到免疫系统的精确调控。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研究(免疫调节)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免疫器官微环境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免疫应答的主体是免疫细胞,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因此研究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肺癌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