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部湾秋、冬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1年秋、冬季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北部湾渔业群落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组成及其生态优势度、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渔业生物的生物量指数和密度指数均明显下降;优势种没有变化,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更替;种类丰富度指数D有所上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群落物种种类和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水质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于200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为:秋季和夏季相比,生物物种数增加,其生物优势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升高;重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下降,轻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上升,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对水质有较好的监测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三疣梭子蟹放流前后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的聚类分析、多维排序尺度、相似性分析以及生物量丰度曲线分析功能,对山东半岛南部各放流海湾渔业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时间段内,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R=0.073,P>0.05),各放流海湾的群落优势种在放流以后发生改变,以甲壳类为优势种主体,并成为组群划分的决定性因素,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不变;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的变化表明,增殖放流以及鱼群洄游虽然对群落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基于2020年5、8和9月份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结合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分析了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种类数量及现场调查渔业资源单位捕捞努力量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划分渔业生境对各生境特征和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统计到101种游泳动物,其中鱼类54种、甲壳类38种、头足类9种。资源量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于近海周边以及莱州湾西南部,生物种类数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春季下降尤为严重,9月份生物种类数较高可能得益于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黄河口优势种的生物量占比皆未超过15%,按照相似度大于55%划分4个渔业基础生境,三个调查月份渔业生境差异度逐渐减少,部分站位共性加强,渔业生境组内空间分布整体性提高,渔业生境破碎化程度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影响着人才群体功能的发挥,也必然对创新人才群体成长产生影响.高绩效创新人才群体包括年龄结构、能级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等几方面特征,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应该不断优化,以保证创新人才群体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7.
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来指示环境的污染状况,从而为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生物学依据[1]。芬兰森林研究所在1994年就建成了一座生物监测的环境样品库,存放着每5年一次从全国固定采样网点采集来的苔藓样品和其他生物样品,  相似文献   

8.
根据珠江广州市段水位及水流受海水潮汐影响的规律,在该段的两个样点应用PFU法进行原生动物群落的采集;通过对样品进行镜检,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比较,得出在赶潮河段中原生动物的群集过程及有关的功能参数不受潮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昆明地区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优势种滇青冈萌枝的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和生长量的研究,特别是滇青冈每个根桩上的萌枝数和萌枝群体生物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高生产力优化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群落结构每个根桩上保留5个萌枝,每平方米保留2.2个萌枝,可使萌枝群体的生物量最大,建立优化的群落结构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去密留疏,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萌地灌木群落的优势,才能大幅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了某焦化厂东面围墙外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农田和撂荒地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构建过程。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16种PAHs的总浓度(ΣPAHs)、萘、蒽和苯并[k]荧蒽含量显著低于撂荒地土壤(P <0.05)。撂荒地中绿藻门(Chlorophyta)的绿藻纲(Chlorophyceae)和石莼纲(Ulvophy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农田,但其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evenness)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撂荒地和农田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ΣPAHs、萘和苯并[k]荧蒽的含量与丝足虫门(Cercozoa)、纤毛虫门(Ciliophora)、叶足亚门(Lobosa)和锥足亚门(Conosa)的相对丰度显著负相关(P <0.05)。随着ΣPAHs、萘和苯并[k]荧蒽含量的增加,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减小(P <0.05)。Mantel检验表明PAHs和土壤理化因子显著影响原生生物群...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公园体育锻炼功能的加强既可以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 ,又可以提高公园的利用率 .但目前社会公园的功能单一 ,为此需要通过对社区公园功能的再定位和资源的再配置 ,来加强其体育锻炼的功能 .  相似文献   

12.
以社区体育为基点,依据“全民健身”总体目标,总结内蒙古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茫荡山小叶青冈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树种组成复杂,组成小叶青冈林的植株种类有52科96属167种,其中乔木层24科43属71种,灌木层(下木层)39科74属132种,草本层14科18属22种.在所调查的样地中,重要值总和排前5位的种分别为小叶青冈(235.45%)、甜槠(68.09%)、弯蒴杜鹃(67.01%)、木荷(66.89%)、深山含笑(38.40%).  相似文献   

14.
浅草社、沉钟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两个较为重要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团。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展开了较多的论争。从浅草社的创办者、发文风格、取材特点等方面与沉钟社加以比较,结合两社成员的话语表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二者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社团。  相似文献   

15.
对发表于《ISI-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上的PHARMACOLOGY&PHARMACY学科的论文作者合作研究形成的一个复杂网络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该合作网络共有40个子网络,其最大连通子网络节点的度服从幂律分布且有厚尾趋势,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较大的聚类系数,存在少数关键节点,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并通过GN算法分析和挖掘了该最大连通子网络的社团结构,用度值、介数值和PAGERANK值等指标评价了网络的中心节点,揭示了合作网络中合作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和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化学合成香料具有.很多优点,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从它在调香中的应用对化学合成香料作了简单归类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进程中,社区体育事业备受关注,而社区体育服务是开展社区体育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特点和社会发展前景分析,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逻辑地演绎出正在不断完善的多元体育社区体育服务的特点与功能,并展望了小康社会进程中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群落生态稳定性理论讨论了五个三种群Lotka-Volterra群落模型的生态稳定性,分别给出了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应用越来越广的面向对象技术,并对其作用、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城市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有鉴于此,试图从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备、社区文化资源的挖掘、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社区民众参与的鼓励、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视等五方面来解读《北京宣言》特征之五,并阐释社区教育对学习型城市构建的意义,通过揭示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勾勒出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即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推进学习型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