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日内瓦会议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历史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化解了外交压力,缓解了当时地区间的紧张局面;在今天和未来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印地语中的译音为"潘查希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从1953年提出以来,历经了五十多年的风雨,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到冷战,从改革开放到经济全球化,一路走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共和国五十多年的外交之路.本文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形成过程,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影响.中国外交政策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 "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和新"和平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正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建立公正、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稳定周边” ,关注东南亚 ,互助互利 ,共同发展等创新理论 ,是构建和发展“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20年来,我国的对外事业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里面也凝结着国际问题研究界的辛劳、创见和心血。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是同邓小平外交思想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例如,独立自主一直是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点。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明确地确立了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又如,毛泽东、周恩来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总结战后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实践,进一步指出,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邓小平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并认为争取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持久的和平有赖于发展问题的切实解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维护和平必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基础,也为国际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新中国最早倡导的一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但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过浓,传统与现实的影响和领导人的个人因素,新中国在实践中存在着背离这一理论的情况,给新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提出并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历了整整40个春秋。40年来,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经受住了考验,被公认为是指导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在纷繁错杂的国际舞台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宛若一盏明灯,指明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途径,促进了各国和睦相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晓岸 《世界知识》2014,(14):24-26
<正>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领导人聚会北京,6月28日至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规格极高的纪念大会以及一系列配套的专家座谈、学术研讨和展览宣传活动。习近平主席到会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强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国家自诞生以来,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也创制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等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学说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民族大融合及其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期正确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发挥了作用,更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发挥了作用,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和谐世界”理念体现了理论思维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和谐世界”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升华和创新;“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充分认识基础上而提出,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理论思维、理论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和谐世界”理念的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指导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著述较多,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国际局势;一切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的全球化,亦渗透在法律方面,文中对《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比较,阐明《合同法》一方面借鉴、吸收、移植了后两者的成果,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立法趋同化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保持了自己的本土化性格。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加拿大对外事务部长路易斯.圣劳伦特在多伦多发表外交演说,其内容是包括统一、自由、法律至上、尊重人类价值和道德准则与承担外交责任的五项原则外交,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特征。五项原则外交成为圣劳伦特执政时期加拿大外交政策的主线,其形成主要受加拿大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与美国的关系、历史记忆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东盟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地处前往中国的战略要冲,所以无论从传统安全还是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东盟都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门户;在经济上,东盟不但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而且还在中国创建属于自己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和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外交上看,东盟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从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儒学中所包含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合众为一、和谐共处等理论精华,历史上在和睦相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挖掘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传统文化根源,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