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绍琛 《科技信息》2011,(5):345-345
通过对建筑时尚化成因及影响的深入分析,引发了我们对时尚消费文化下建筑设计现象的深入思考,得出了建筑的时尚化对于当前中国的国情而言是不合时宜的重要结论,提出了从社会和业界层面两方面双重处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丁宇 《科技信息》2011,(11):315-315
通过对社会的时尚化趋势发展背景,把握时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分析数字产品的时尚性特征,使产品体现出时尚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的时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时尚化是社会生活时尚化和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产物,受社会因素影响与语言规律制约,语言的时尚化表现出四种形式,即:新潮的时尚词语、流行的时尚语群、克隆的时尚句式、泛化的时尚专词。这四种形式在运用中各具特色,又共存时尚性、高频性和泛化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职业女装的发展、改变和时尚的内涵、特征,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职业女装进行时尚化设计的必要性,阐述了职业女装时尚化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时尚既是一种流行的符号模式,也是一种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时尚是社会的时代符号,它在流行的过程中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蕴于时尚当中,时尚体现着文化的意涵。  相似文献   

6.
陈文晖 《科技智囊》2023,(12):60-68
时尚产业是北京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在赋能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北京时尚产业数智化发展的技术基础进行了解,从时尚设计、时尚智造、时尚销售三个角度分析北京时尚产业数智化的实践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得出关于北京时尚产业数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文化符号的时尚,在风俗传承和变异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文章试图从物质、行为、观念等层次来讨论时尚的特点,探究时尚肇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时尚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最后,浅析了时尚和风俗之间的变奏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视艺术的时尚化追求已然已经深入到家庭生活与社会空间的各个角落,无可否认时尚具有鲜明的社会学意义,那便是整合趣味群体,进行阶层区隔的划分,利于社会的暂时稳定,但面对电视艺术的时尚现状,却不得不令人担忧,在本雅明所言灵韵消逝的机械复制时代,时尚的存在意义何为?本文从本雅明的经验和情感两个范畴角度出发,阐释当今电视艺术时尚追求的现状,力图在批判中获得有力的反思,寻求积极的改变力量。  相似文献   

9.
殷子斐 《科技信息》2010,(1):107-107,201
在当代社会,时尚已经成为我们追随的一个潮流。正如西美尔所说“没有本源力量作基础的现象是贫乏而空虚的”。现象暗示内在具有更深远更复杂的力量。时尚是一种突然流行,又突然消失,短暂而又不断变化的人类现象。根据西美尔的观点,时尚具有开始与结束同时发生的魅力、新奇的同时又是闪啊、霎那的魅惑。当时尚开始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新奇独特性,时尚也就死亡了。任何领域都会出现时尚,本文主要讨论服装领域的时尚现象——时装。时装首先是服装,因此关于服装的分析也时装,但时装又具有时尚的特性,因此时装又不同于服装。  相似文献   

10.
卢旭 《科技咨询导报》2011,(32):221-221
在当代,发展成熟的时尚媒体,促成了时尚评论引领风尚的社会现象。时尚评论以文字、影像甚至时尚媒体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存在,它不但能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趋向,甚至能提升受众的艺术修养与品味。伴随着现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时尚评论与流行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引领关系,流行的风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制造出来,最终要实现的,是时尚产业与消费社会的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丹托的美学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得知,当代的服饰时尚能够阐释为两种形态的嬗变,即器具化的服饰是作为符码的服饰,面料化的服饰是功用化的服饰。其实,经过分析二者都是不完整的服饰时尚。其次,为了回归到完整的服饰时尚,进行架构的重建,完整的服饰时尚的生成是经由购置、穿扮、抛离三者情态而统一的。最后,经由架构的重建,服饰时尚的审美超越是在创制中的游戏性,以及超越时间性而得到完整地体现与阐释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众时尚文化的形成及繁盛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特征,其流行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传播媒介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对于广泛流行的大众时尚文化,也需用新的视角和态度去审视其变化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社会存在,消费无所不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时尚消费的轨道。拒绝时尚消费本质上也是关注时尚,是以反时尚的生活方式建构认同。在齐美尔时尚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时尚与消费,通过研究社会多元化的时尚消费,把握时尚现象,对于理解现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地勾勒时装历史的同时描述了对于时装时尚现象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进行理论概括的种种尝试。以诸如前现代社会中时装时尚的存在程度、时装时尚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等问题为线索,旨在评价一些社会思想家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装时尚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很多高校都在低年级开设了通识教育的课程,然而围绕追星,时尚是否属于通识的教育却一直都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追星情况的研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明星,追求时尚,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6.
时尚色彩符合和引领社会消费文化潮流,人们生活在色彩信息的环境中,消费者受时尚色彩元素的驱动选择喜爱的商品,这就要求包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紧紧把握时尚色彩潮流,采颉社会流行色系并应用于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孔繁 《世界博览》2011,(17):66-67
吃虫子成为时尚不仅仅是因为人类追求新奇的本能,也反映了人们对当前常吃的肉类食品的忧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周述波 《科技信息》2009,(4):73-73,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强力渗透,使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泛文化与泛审美的时代,带来了许多吸引受众眼球的时尚读本,刺激着读者进行快感性与美感性阅读。本文拟从消费主义语境出发,来论述时尚化写作中文化性与文学性的共享及悖论状态。  相似文献   

19.
暴剑 《科技潮》2006,(12):18-19
崇文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北京未来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崇文区提出的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结合“商贸强区”的构想,崇文区将永外地区定位为商贸服务区。针对永外地区现有情况,崇文区提出了“北京时尚商务区”概念,着力打造北京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经过对永外地区——“北京时尚商务区(FBD)”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论证,永外地区——“北京时尚商务区(FBD)”的时尚创意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特色,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等正在有序建设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汉画作为特殊“艺术活动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生活状况的观照。通过一些涉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或事物的汉代画像,从文化视阈的角度与史实结合进行研究,发现汉画所反映的汉代消费文化具有感性化、奢侈化、趋时化、符号化、时尚化、实用化、自塑化、休闲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