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沱湖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4月~2009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沱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有鸟类13目33科69种,其中国家Ⅰ类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类保护鸟类6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1种.69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42种(62.0%),东洋界鸟类6种(8.5%).69种鸟类中留鸟有12种,占鸟类总数的16.9%;侯...  相似文献   

2.
林雕鸮Bubo nipalensis是栖息于海拔30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的罕见留鸟,目前在中国的已知记录稀少.本研究报道了该种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首次记录.此外,本文对林雕鸮在国内的已知记录也进行了梳理汇总.  相似文献   

3.
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泸沽湖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4—2016年冬季,对四川泸沽湖湿地水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整理,结果显示:共记录水鸟42种,隶属6目11科,其中,留鸟10种,冬候鸟32种;东洋界6种,古北界34种,广布种2种;国家Ⅰ类保护鸟类2种,占物种总数的4.76%;国家Ⅱ类保护鸟类2种,占物种总数的4.76%,四川省保护鸟类5种,占11.90%;极危(CR)物种1种,近危(NT)物种2种,低危(LC)物种34种。根据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对其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泸沽湖湿地的特点,对四川泸沽湖湿地水鸟的组成、种群数量及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川泸沽湖湿地水鸟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人为干扰过大。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鸟调查,共记录得到水鸟46种,隶属于5目9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水鸟1种,世界濒危水鸟3种,39种被列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9种被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区新增鸟类记录7种.水鸟数量和种类在1月达到最高.调查发现了5个水鸟聚集点,其中2个为高潮位的聚...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2012年5月采用样线法对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的水域、农田、蔬菜地和树林4类生境进行鸟类调查,分析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能为其毗邻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补充基础数据.共记录到鸟类14目36科9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5种,优势种为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喜鹊Pica pica和斑头雁Anser indicus.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鸟类数量在水域和农田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而在蔬菜地和树林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鸟类种数在水域生境中冬季显著高于春季,而在蔬菜地、树林和农田生境中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国家级保护鸟类(Ⅰ级和Ⅱ级)数量冬、春季之间无显著差异,而种类冬季显著高于春季.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生境之间冬季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差异显著,而春季无显著差异.杨湾桥水库及其周边区域应该优先实施鸟类保护的生境是水域和农田、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6.
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5月10日至21日和1995年5月11日至18日,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考察中,又新发现12种鸟,隶属于3目、4科和5亚科;其中PiTi目、PiTi科和画眉亚科是新增的目、科与亚科;小PiTi、黑颈PiTi、白腰草Yu、林Yu、白眉地Dong、白腹Dong、虎斑山Dong、棕头鸦雀、白腹蓝姬Weng、斑胸Weng及黄雀等11种鸟,以前无记载;仅1种黄喉Wu以前记载为旅鸟,如今发现它在该保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亚太地区途经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迁徙鸟类群落变化、种间关系及迁徙机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群落的年际变化及迁徙物种种群数量种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记录2005—2014年东滩湿地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年度内鸟类日均环志数量、物种比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10 a间共环志鸟类3目(鸻形目、鹳形目和鸥形目)8科51种。年环志种类在32~45种间波动,环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8~2.79,均匀度指数为0.68~0.76。日均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日均环志59.07只下降到2014年日均环志17.13只。10年间年均环志量均超过环志总数1%的常见种有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腹滨鹬(C.alpine)、红颈滨鹬(C.ruficollis)等10种鸻鹬类; 对其进行两两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有14对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环志鸟类迁徙路线上栖息湿地破坏与减少是导致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主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发现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3种:史氏蝗莺(Locustella pleskei)、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史氏蝗莺为旅鸟,秋季在芦苇群落中栖息;斑背大尾莺和钝翅苇莺为夏候鸟,在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中栖息.班背大尾莺在互花米草群落中营巢,其雄鸟在调查区域内的密度为0.5对/公顷.新记录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过去调查遗漏或是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鸟种迁入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武夷山三港一带鸟类绦虫三种:副子宫绦虫未定种、树鹊无钩带绦虫及直吻膜壳绦虫,后二者及其宿主均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卡莎湖湿地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莎湖湿地鸟类共40种,隶属9目14科,多为夏候鸟和旅鸟,属国家I类保护种类3种,国家Ⅱ类保护种类2种,四川省重点保护种类3种,东洋界鸟类5种,古北界种类12种,广布型种类22种,特产种类1种,多样性指数4.5259,均匀性指数0.8504。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定因素,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鸟崇拜是人类原始图腾崇拜的普遍形式.距今8000~5000年的红山诸文化曾经有过十分发达的“神鸟“崇拜.在考古发现的遗物中有许多各类鸟形纹样、鸟形雕塑和以石、陶、泥、木、玉等材质制成的鸟形器和佩饰物.鸟是北方诸族萨满的主神或主要保护神,在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中鸟崇拜和鸟祖神话十分流行.红山诸文化的“神鸟“崇拜与北方民族的“鸟神“崇拜,特别是萨满“鸟神“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革螨14科38属90种,其中省区新记录59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市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9科共112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种。鸟类居留类型分析表明,有留鸟36种(占32.2%),夏候鸟和冬候鸟均为27种(占24.1%),旅鸟22种(占19.6%)。从区系组成上来看,古北界种类最多,有52种(占46.4%),东洋界种14种(占12.5%),两界广布种46种(占41.1%)。公园内观察到水鸟49种,其中鸻鹬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雁鸭类数量较少。鸟类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鸟类种类和数量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也较高。调查区域内五类生境中,树林(灌丛)生境内的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明水水面内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少,多样性指数也最低。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潮汕地区鸟类的研究历史及其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结果 ,制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潮汕地区鸟类历史名录 .收入名录的鸟类共有 2 84种 ,是通过仔细阅读前人的每项鸟类记录 ,查阅和翻译潮汕和闽南口音的英文地名 ,或根据文献提供的调查者住所和鸟类采集地的步行距离 ,进一步同现代文献比较而最终确定的 .并发现其中至少包括红脚鲣鸟、褐鲣鸟、白燕鸥、燕鹱、黄嘴白鹭等鸟是不可能在潮汕地区有分布或繁殖记录的 .  相似文献   

16.
蕨类植物铁线蕨科中的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灰背铁线蕨(A. myriosorum)、团羽铁线蕨(A.capillus-junonis)、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 caudatum)、白背铁线蕨(A. davadii)、月牙铁线蕨(A. deentulum)、普通铁线蕨(A. edgeworthii)、肾盖铁线蕨(A. erythrochlamys)等9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和绿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它们对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特点,以便为它们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应用基于RCP45CO2排放情景下的11个当前生物气候数据,以及假鞭叶铁线蕨等9种观赏蕨类在中国的694个分布记录,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计测了它们对各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指数。结果表明,9种铁线蕨属植物在我国34个省会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假鞭叶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月牙铁线蕨、普通铁线蕨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东南部、重庆、云南、贵州)气候适应性很好,潜在分布范围广;假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鞭叶铁线蕨对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高的适应性;灰背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铁线蕨、白背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在中国华中的气候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团羽铁线蕨和普通铁线蕨的潜在分布范围覆盖了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它们的综合气候适生指数的平均值达到0.60。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共青城市鄱阳湖区域3个点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34科87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即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minutus),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和留鸟居多,分别占物种数的45.98;和43.68;.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为47种占54.02;,其次是东洋界占32.18;.鸟类多样性指数为4.67,表明共青城鸟类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西侧生态保护的重要补充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云南楚雄小百草岭地区鸟类空间分布格局的特征,分析不同生境及海拔段鸟类多样性差异,为该地区鸟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云南省楚雄州小百草岭地区鸟类资源开展了一个完整年度的调查研究,通过计算各生境和海拔段的鸟类多样性指数,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在小百草岭地区共记录到鸟类122种,隶属10目43科,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其中,留鸟110种(占90.16%),夏候鸟5种(占4.10%),冬候鸟6种(占4.92%),旅鸟1种(占0.82%)。在115种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中,以东洋界物种为主(占50.43%)。季节变化中,鸟类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112)、春季(104)、秋季(79)、冬季(76)。春季鸟类科-属多样性指数最高(0.772),冬季最低(0.662);小百草岭3种生境中,林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117)和科-属多样性指数(0.739)均最高,耕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48)和科-属多样性指数(0.549)最低。鸟类物种丰富度在≥2 100~2 600 m的中海拔地区最高,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为峰值位于中海拔的单...  相似文献   

19.
共记录了广西地区有瓣蝇类 4科 2 9属 69种 ,其中花蝇科 2属 2种 ,厕蝇科 1属 1种 ,蝇科1 1属 47种 ,丽蝇科 1 1属 1 9种 ,并发现 2个新种 (2、5 2号待发表 )、1个中国新记录 (4 3号 )和 8个省新记录 (5、6、1 3、2 0、46、5 9、67和 68号 ) .  相似文献   

20.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