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来,先秦的伟大诗人屈原的民族成分突然成了问题。读到两篇探讨屈原族别的文章,一是蓝瑜、肖先治的《屈原族别考辨》(《贵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一是龙文玉、龙海清的《屈原族别初探》(《吉首大学学报》文科版1981年第1期,又《学术月刊》1981年第9期)。前文把屈原划归苗黎族;后文则径自断定屈原“是苗族血统的后代”。对此,不能不引起我的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2.
《天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屈原的作品。对《天问》所提问题作出回答的《天对》,是唐代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柳宗元的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楚国大夫。他是诗人,同时也是强烈要求改革楚国政治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所作的《天问》是了不起的诗篇。在这首长诗里,屈原从宇宙的起源、构造、神话传说到有史时代,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疑问,对宇  相似文献   

3.
从屈原《涉江》篇中,体味其人生的艰难、形象的伟大与惊叹诗人写作技巧的高超。  相似文献   

4.
《离骚》一诗,可以说是屈原的一部“自传”。屈原的一生,坎坷不平,奋斗不息,其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就充满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离骚》真实地、具体地记录了诗人的一生。《离骚》一诗的艺术构思,完全是按照诗人一生的生活历程组织成篇的。第一大段,先由自己神圣的祖先、嘉美的名字写起,然后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爱国热情,以及由此而遭谗被逐,最后写到意欲归隐而又终不肯。第二大段,,“女媭劝戒”,意在说明屈原被放逐后的处境——既不容于君,又不知于世。“向大舜陈词”则表现了诗人被放逐后内心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上下求索”写出了诗人被逐后,“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的热切希望,但又终成泡影。第三大段,写准备去国远游,而又恋恋不舍,最后只好以死来谏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把《山鬼》当作一首爱情诗,但若结合屈原生平及他的其他作品,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屈原的一首明志诗,表达了屈原不悔的政治追求。盛装打扮去赴约、痴痴等待也无悔的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神山鬼即是屈原自比,而山鬼苦恋、痴等着的公子即是屈原所寄予希望的对象、实现政治理想的媒介---楚王。屈原就是通过山鬼对爱情的执着、坚贞来表达自己对楚王的希冀、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挚爱。  相似文献   

6.
历代关于《橘颂》意旨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统一:一是《橘颂》的写作时间,早年?晚年?二是《橘颂》歌颂的对象,屈原自己?君子?楚王?又有一个共通点:《橘颂》是托物言志、供物抒情。笔者从与屈原的其他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橘颂》的写作时间当是屈原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橘颂》歌颂的对象应是橘树。同时,笔者以及此文是解读屈子精神的重要文献,但历来因为屈原的另一篇文章《离骚》的存在而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7.
屈原骚赋对《诗经》语言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由屈原奠基并定型的骚体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占了一个文学时代,和《诗经》一起,成了先秦文学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几千年来,他们分别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两个源头。但是,这两座高峰却又并不互相隔绝。象任何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一样,屈原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在文学方面的各种成果,同时又全力进行创造。细读屈原骚赋,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原始艺术,楚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和北方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这座奇峰的基础,而作为中国诗歌开山之祖的《诗经》,对屈原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明显。  相似文献   

8.
《九章》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和《悲回风》九篇。这九篇作品正如朱熹所说:“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现在一般认为,其中除《桔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外,其他诸篇都是他在两次流放中所作。它们大多是记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抒写了他在流放期间怀念故国的真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出具体篇名。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有限,而且屈原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二十五篇之篇目迄今尚未论定。有几个争议较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篇目的确定:《九歌》的篇数问题;《远游》的作者问题;《大招》和《招魂》的作者问题。在综合文献考证和前辈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篇目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10.
一曲《离骚》震撼古今,引无数仁人志士、文人骚客悲吟不绝。太史公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流涕想见其人”。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作品多么感人。屈原的诗作,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什么这样激动人心、感人肺腑呢?我们知道,叙事性作品可以以其情节的生动曲折而引人入胜,而长篇抒情作品只能以其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而引读者渐入佳境。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读《离骚》的一点体会,对《离骚》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作点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在把握作品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作品中作者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离骚》中诗人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性质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光耀千秋,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十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仅就文学创作方面来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词赋史,就是一部受屈原影响而产生的一类作品的历史。除赋这种体裁之外,屈原的作品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道路,对于后来的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各方面的影响也是普遍而深入的,“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激动着后代的作家们。”从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曹雪芹的天才作品《红楼梦》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如果说屈原的作品如丽日当空,则曹雪芹的作品像明亮的慧星,交相辉映,并照千古。下面仅就《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和屈原《离骚》的关系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罗漫先生在《云梦学刊》1995年1期发表《<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提出《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这是屈学界至今为止提出有关屈原“绝命词”的第8种学说了。我姑且不谈前面7种中是否有“绝命词”,只想考证一下《远游》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如果真的是屈原的作品,那么,这篇游仙赋是屈原的绝命词还是可以说得通的。假如《远游》根本不是屈原作品,那么,说《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就不能成立。(一)《远游》是公认的游仙辞赋,作者在作《远游》之前居住在自己的故居,他是从故居起程游历“四荒”、“六漠”的。《远游》主人公的…  相似文献   

13.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祗的恭敬,赞美和依恋,《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祗,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2、兰花诗文与兰花绘画歌咏兰花的诗词歌文,始自春秋晚期的孔子与战国末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此后,咏兰诗文绵延不绝。东汉科学家张衡写了中国最早的完整的咏兰诗《怨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  相似文献   

15.
《九歌》诸篇,风格不尽相同。《湘君》、《湘夫人》、《山鬼》更多地融入屈原的自身情感,读起来格外缠绵宛转,绮靡伤情;《东皇太一》、《礼魂》以及《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诸篇,更接近《诗经》颂体的风格,更多地显现出"和平婉丽、雍容整暇"的风格;《国殇》则灌注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切的体恤士卒之情,充满凛然之气,阳刚之美。《九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悲壮顿挫"的楚声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真诚的头颅撞击真理大门的人。虽然他有着“与日月齐光”的人格,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时常遭到污泥浊水的冲刷。像他这样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时誉时毁的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本文试就这种现象,探求一下产生屈原悲剧的因素。下面我以两汉为重点,看看两汉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 概括地说,汉代对屈原的评价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以刘安、司马迁和王逸为代表,他们不仅肯定了屈原诗歌的艺术价值,而且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刘安在《离骚传》序中说:《离强》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徘而不乱”的特点,“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不吝笔墨给予屈原以最高的评价,他不具名地引用了刘安“与日月争光”的赞语,这不仅仅指屈原的诗歌,而且也指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不知何所指,后人纷纷推测,很难作出结论。《史记》屈贾列传》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传中又引《怀沙》。看来在司马迁的时候,确认这些作品是屈原写的(大概包括《九章》全部)。《楚辞》所收其他各篇,就很难置信了。而《远游》一篇尤其可疑,很可能是汉人的作品。篇中所言冲举不死之说,出于秦以后方术之士“悲时俗阨迫之,愿轻举而远游”,和《离骚》的宁死不忍去其国的意思是迥不相侔的,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的形象渗透并映射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离骚》也是如此。《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从对各类别人物形象的梳理和考察可以发现,这些人物形象反映并渗透着屈原的儒家、法家及民本等多重思想,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及政治规律超越自身遭遇的认识和对社会革新进步的提倡。其"神游场面"是屈原在以黄帝自况,由此表现出自己的多重思想。  相似文献   

19.
《九歌》的意旨基本上是巫术宗教的,《离骚》则是屈原作为一个尘世诗人的自述。但巫文化同样是我们进一步理解《离骚》浪漫主义特征的关键。《离骚》里所表现的大胆夸张、丰富想象、奇诡幽深的意境及宏伟气势,实际上都根植于巫文化传统之中。因此,《离骚》浪漫主义艺术具有亚文化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四月廿八日,《文学报》刊载了一篇《艾青写〈大堰河〉》的短文,文中说:“一九三二年,中国诗坛上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诗歌《大堰河》。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的诗作。”笔者认为这一看法与客观实际很难吻合,值得商榷。 一九三二年,著名诗人在左联刊物《北斗》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是《会合》,不是《大堰河》。同年七月,反动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了不少的诗歌,带自传性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中的一首,发表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