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戴倩倩 《科技信息》2010,(28):I0156-I0156
由于胆小懦弱的本性,面对丑陋畸形的社会,《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了对教育制度、主流文化的反抗。最后,遭到社会的拒绝和排斥,霍尔顿只得选择从现实世界中逃离。  相似文献   

2.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具有相对存在性、可解决性、创新性等特点。在数学发展史中,最著名的3个悖论分别是“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集合论悖论”,悖论对数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悖论对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教育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旸  陈李睿 《科技资讯》2009,(28):253-253
悖论是逻辑方面的分支,可分为语形悖论和语义悖论。本文以科普目的出发,通过对说谎者悖论、理发师悖论和格雷林悖论予以简要介绍分析,说明语义悖论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鲁滨孙和霍尔顿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是孤独者,但二者的孤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鲁滨孙的孤独是一种客观状态,霍尔顿的孤独则是一种主观感受。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就这两个孤独者形象进行对比,他们的对比体现了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必要的、适度的、非恶意的说谎是可以接受的;频繁的、刻意的、不必要的说谎令人反感与厌恶。恶意的、造成负面影响的说谎要予以严惩与打击;只有在力环境所迫的情况下、心怀善意且取得正面效应的谎言,才有积极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佳芩 《科技信息》2012,(35):I0161-I016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当他们了解了成人世界的虚假后,他们决定和这个丑陋肮脏的世界断绝联系.却又无法逃离这个世界。作为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的一个缩影,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内心充满孤独、矛盾、压抑和彷徨。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他感到迷茫和疏离,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霍尔顿与父母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以及学校的氛围和老师让他感到的虚假。霍尔顿经历了成长路上的种种阵痛,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眼中仅存的一些美好事物,他最终再一次在成长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和这个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谎言     
彭辉 《奇闻怪事》2007,(1):52-52
前日,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北方某重点大学寄来的信件,原来是小毛同学写来的。信中把大学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后,随即追忆了很近却又很远的高中岁月。信中写道:“老师,感谢您为我所编织的那个美丽的谎言,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将永远铭记!”我的思绪被牵回高三毕业班那紧张而又充实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青铜的谎言     
柯南教你破案术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自家别墅里。被人用院子里的青铜雕塑砸晕,家中惨遭洗劫。老人苏醒后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警方询问了当时路过的一名青年,巧的是,那名青年目睹了老人遭袭的整个经过。他说看到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汉抡着雕像与老人打斗.由于天黑.他甚至看到了雕像与大理石栏杆碰撞出的火花。柯南听了青年的证词,只说了一句:你在撒谎。  相似文献   

9.
谎言的美丽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清晨,悦耳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好容易休息一天,是谁这么早打电话?”我边想边拿起手机,一条短信映入眼帘:“老师,节日快乐!我要告诉您,做您的学生真幸福!——您的学生陈玉玲。”看着短信,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鞠淑娜 《奇闻怪事》2007,(11):37-37
老师们,在你平时的工作中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向学生收作业时,有的学生故作可怜样:“老师,我的作业忘在家里了”或者说“我的作业找不着了”;当你让学生找家长签名时,他却找了个学生代签……有很多学生常常会在犯下错误后编造谎言来掩盖事实,以逃避处罚。学生的这些谎言,往往令你防不胜防。对学生的谎言,老师一般会当面戳穿并严加训斥;但是,这种做法既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应该如何来面对学生的谎言呢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突然演习悖论"又称"意外考试悖论"、"意外绞刑悖论"等,是一个著名的逻辑悖论,许多学术大家都对其有所讨论,但至今没有公认的消解方案。在对"突然演习悖论"的缘起做了简要叙述后,用非技术化的语言对此悖论及其改进和变种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分析,重审了可能导致悖论的推理前提和步骤,并提出了自己的尝试性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宏国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39-141,144
Brown&Levinson将白谎作为积极礼貌策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白谎与一般的恶意谎言都存在字面意思和说话人意思的冲突,但白谎有自己独特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分析了白谎策略的语用类别。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认为它在该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解释国家、政府起源的基本思想。其中,霍布斯"主权在君"与卢梭"主权在民"的契约政府理念形成鲜明对照。该文首先将二者契约政府理论的主要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然后着力比较分析其重大分歧,及其在国家、政府权力的确立、巩固和完善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德.索绪尔(F.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在对待文字的态度上他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他认为文字对于语言来说是一种危险的存在,文字的专横导致了语言形式的颓废和污染;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文字与语言必须长期共存。索绪尔的文字悖论既是对以柏拉图为首的西方哲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自己语言观的强调及对当时在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5.
从普通物理的角度,定量分析Feynman圆盘佯谬中的角动量守恒,最后对Feynman圆盘角速度作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普通逻辑的悖论研究既不能准确把握道德理论悖论的辩证特性,更不能为道德实践悖论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只有诉诸于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揭示悖论本质,并就道德悖论逻辑作出恰当定位。道德理论悖论应当归属纯粹理性逻辑范畴,而道德实践悖论因具有与之不同却又相似相通的形成原因和解悖路径,可以划归极具辩证意义的实践理性悖论,从而引发逻辑及其悖论研究的领域突破与学术创新,构建统摄纯粹思维与行为推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全新的逻辑学说和悖论学科。  相似文献   

17.
希帕索斯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是数学发展史上的经典悖论。这些曾经引发数学危机的悖论都是从特定数学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创新由以导致悖论的相应的背景知识是消解这些悖论的共同路径。经典数学悖论的发现、分析和消解研究,对于科学理论悖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语境功能视角分析了语言表达中悖论的修辞功效,指出悖论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揭示了某一语境中所蕴含的潜在真理,同时构建了话语习常意义与语境所确定意义间的张力。在文学文本中,利用这种张力,可以深化所刻画的对象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在广告、新闻语篇中,可以借助这种张力,制造"谜团",吸引读者,实现"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诗人的悖论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作为一个视诗艺为生命、追求完美的人,他的一生是一个莫大的悲剧,但他用诗歌这一艺术以悖论式的方式超越了生命之悲苦,寻求理想的审美化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复杂个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主流文化的反叛者、现实社会的妥协者是其复杂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