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中,指使人和肇事者的主观罪过既存在有故意也存在有过失。在四种情行中两者都可能构成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指使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且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是过失。而传统的共犯理论认为共犯是故意犯罪。由此,理论界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之间无疑产生分歧。运用"行为理论"或许能更好地解读共犯的主观罪过。  相似文献   

2.
犯罪过失心理状态的本质问题是指是否缺乏高度责任心和足够慎重态度的心理特征。我国刑法进一步将犯罪过失的本质界定为违反注意义务。学界有些学者以行为人所不注意的内容为标准,将犯罪过失区分为事实上的过失与法律上的过失。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明确,分析过失的本质以及法律过失与事实过失的内涵,得出事实过失属于过失的范畴,是过失的本来问题,法律过失总体上属于故意的范畴,不是过失的本来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认定采取的是过错原则,即环境犯罪的成立须具备故意或过失的罪过形态.但随着高度危险工业的发展,环境犯罪问题日益复杂化,单纯依照过错原则已不足以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行为.为此,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在环境犯罪中规定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国际化推动了法律的国际化。刑法的国际化是法律国际化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是各国刑事法律之间不断吸精纳粹、相互借鉴,国际社会还通过国际公约的路径来不断影响各国的刑法内容。这种趋势也必然不断推动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改革。在当前人权问题成为时代和国际鲜明主题的情况下,刑法国际化的进程使人权保障理念在我国的现行刑法中得以突出体现,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刑法中的人权保障机能存在着严重缺陷。只有不断跟上刑法国际化进程,不断重视和真正贯彻人权保障理念,在刑法基本原则、刑罚制度、刑法分则编排体例等方面完善刑法典,才能使现行刑法充分体现刑法应然的机能。  相似文献   

5.
物权刑民交叉保护的行为定性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依托刑民管控措施的强弱程度,介入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区分,借助行为善恶两性的甄别均无法洞见其价值基础,仅是停留刑民规范外部特征的随性抉择。溯源刑法惩罚的正当性,物权刑民交叉保护的行为定性应当以公众意愿为基础,申彰刑法管控的不得已,强调物权保护的刑法适用是穷尽民法调整手段,他法管控措施之后的无奈之举,揭示刑法惩罚的正当性源自侵权人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刑法保护利益相悖方向发展的罪恶意志和危险人格,明晰侵权人罪过的有无是物权刑民交叉保护的刑民分野,罪过的内容及其实现程度是决定犯罪的性质、形态及其刑罚轻重的根据。即物权刑民交叉保护应坚守罪过定性的底线,在确属二次违法,且恶意侵权,他法无力的基础上,依据行为人的罪过内容予以刑民区分。  相似文献   

6.
犯罪过失是犯罪的主观要件 ,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注意的缺陷是犯罪过失产生的心理基础 ,而注意是心理资源对行为及对象的集中和聚焦 ,它不仅仅表现为疏忽大意和轻信 ,它应当是心理的连续体。依据注意缺陷的程度可以为量刑提供帮助 ,并可借助注意加工的机制来预防犯罪过失。注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引入注意的分析对丰富和深化犯罪过失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意(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系统构成的。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知和情意各自形成了稳定的心理特点,即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和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感和性格)。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由认识和情意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  相似文献   

8.
破产犯罪在我国属新兴形态犯罪,有关刑事立法极不完善。因此,颇有从立法论的角度予以探讨的必要。就罪过形式来讲,各国(地区)为增强破产犯罪构成要件的堵截功能,或采用过错推定或降低证明标准,或采用设立过失犯方法。而于我国,则宜采用后一种方法。这不仅仅是满足实践操作的需要,也是破产过失行为该当刑罚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与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刑法》第330条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一是犯罪对象仅仅限于甲类传染病,范围过窄,导致法条虚置;二是对该罪客体、主体的规定不科学;三是将传播传染病主观要件仅仅局限在过失上。为了抗制“非典”或类似于“非典”的传染病爆发时相伴随的犯罪,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相关刑事立法对《刑法》第330条的内容通过立法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特别是围绕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尚有争议。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然而,如果结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共同过失正犯、过失教唆犯等共同过失行为有成立的依据,符合共同犯罪的主客观要件;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应按照他们各自的主观罪过来认定他们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的内在因素,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应用“顺应社会性”、“注重文化作用”、“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等策略来培养良好的社会情绪,通过“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加强自我情绪理解”、“缓解矛盾心理”、“理顺社会情绪表达”等方法来调适社会情绪。对社会情绪的调适有助于个体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反社会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机制的情感虚拟人交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情绪认知的角度分析情感虚拟人交互的关键技术,包括情绪认知理论、基于维度空间论的情绪量化和情绪评价,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情感虚拟人情绪认知模型和动态情感模型。该研究有望解决人机交互中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交互机制等问题,为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刑法理论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已有人开始涉足这一理论,但是,其诸多主张是颇值得商榷的.我国刑法应批判地继承期待可能性理论,但不能盲目扩大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尝试了基于模糊逻辑来定义情感语义的语言值模型,通过收集用户情感数据,由心理学的认知实验建立了情感空间,并基于语言值模型定义了情感语义向量及其语义相干的运算法则,并通过设计情感语义相干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符合情感认知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依据公安部提出的"情报主导警务"思想,结合犯罪心理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公安心理情报"的理论,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公安心理情报在打击犯罪方面的作用,旨在解决犯罪心理运用问题和大情报信息系统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6.
Cognition and emotion have long been thought of as independent systems.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in the cognitive and neurobiological sciences has show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is more interdependent than separate. Based on evidence from behavioral and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researchers have realiz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opose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In this article, recent research from behavioral, neuroscientific and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is summarized, and how 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might affec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discussed. It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affective computing.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测试后,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笔者发现了散手运动员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即最佳散手运动员的心理模式:个性外向情绪平衡型;深度知觉精确;左臂动作准确和稳定。这为我们正确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言行表现,学习态度如何,对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统招生和自考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差异。为了解这两类学生在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上的区别,采用大学生学习态度问卷对某高校统招生和自考生各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统招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两方面因素上存在明显优势;两类学生在学习情感上没有显著差异,自考生在学习认知上有显著优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从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个人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很复杂,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学生本身的因素。当学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外学者对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和双过程理论的论述,认为道德决策中的情绪和认知是整合的、相互作用的,并不是对立的,道德心理研究应将认知和情绪及其他社会因素相结合。由社会直觉模型到双过程加工理论的提出,为道德决策背后的认知-情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