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话大家粱章钜的诗话系列正日渐引起学界重视,而其早年之<补萝山馆诗话>已散佚,未见传本,仅于<长乐诗话>及<南浦诗话>中有所称引.<补萝山馆诗话>今虽仅见寥寥十三组文字,内容亦仅涉及十三位闽籍诗人,然已能初步显示梁章钜诗学思想之端倪.现予以辑佚并简评.  相似文献   

2.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其成书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特定时代楹联创作的繁荣;二是前代文论的影响,特别是诗话之体的影响;三是亲朋师友的大力帮助;四是梁章钜个人的丰富阅历和他的忧患意识。四者彼此交织,有机统一,成就了这部开创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郭绍虞的《诗话丛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诗话形式论述诗话之体的著述。《诗话丛话》对数以千计的中国诗话进行了系统的总体研究,以宏观审视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零散杂芜的中国诗话之话予以梳理,使之体系化、类别化,不愧是诗话研究的拓荒之作,对诗话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絛系北宋奸相蔡京之子,宋人朱胜非及〈宋史·蔡京传》共指为恶,因负千载骂名。本文意在论证朱胜非及《宋史·蔡京传》“肆为奸利”之评不可信。蔡絛之为人不过纨绔任性,并非奸恶。蔡僚喜著述,乃宋代笔记作家中的大家。《铁围山丛谈》为世所共悉,然其所著《西清诗话》、《北征纪实》、《国史补》、《国史后补》等则未受世人注目,实价值亦颇大,本文特为表出之。  相似文献   

5.
大抵宋宋人诗话,自六一创始以来,率多取资闲谈,其态度本不甚严正。迨其后由述事而转为辩论,已在南宋之际,张戒、姜夔始发其绪,至沧浪而臻于完成,几于以学诗为主矣。(《宋诗话考》) 宋人诗话,就其体例而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六一诗话》为代表,属于“资闲谈”(《六一诗话》)之类,具有“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彦用诗话》)的特征;一是以《泡浪诗话》为代表,属于“讲说文学之理论者”(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第161页)。显然,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后一类诗话的价值似乎更  相似文献   

6.
《高斯得诗话》等讹漏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宋诗话全编>第9册之<高斯得诗话>、<欧阳守道诗话>、<李曾伯诗话>、<姚勉诗话>中的诗话作者的生卒年讹误作出举正.考证出高斯得生卒年为1201-1275年以后、欧阳守道生卒年为1208-1272年、李曾伯生卒年为1198-1268年、姚勉生卒年为1219-1264年,既可纠<全编·解题>之误,又可补<宋史>、<宋史翼>之阙.此外,还对<欧阳守道诗话>作了补辑.  相似文献   

7.
《六一诗话》成因比较复杂,从《六一诗话》之小序"以资闲谈"作为契入点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六一诗话》的成因与欧阳修致仕后充裕的经济条件、颍州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又与当时社会需求相关。  相似文献   

8.
诗话在元好问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宋韦居安《梅磵诗话》、明瞿佑《归田诗话》、明都穆《南濠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等,大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近现代学者撰著之诗话,利用则比较薄弱。其实,这些后出的诗话,亦散存大量的遗山研究资料,如加以蒐辑、整理、利用,既可使遗山及其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又可觇近世诗风趣尚之流变。这一文学史料学的拓展,对当下的元好问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絛《西清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著作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作者系臭名昭著的蔡京之子,为人复多瑕疵,故其文不甚为世所重;但《西清诗话》论诗多主苏黄之说,又往往别出已见,故披沙或可见宝。是书流传未广,专研尚少,重视不够,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中的诗学理论,认为在两宋诗学思想史上应给予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诗话正式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话虽然多达一百三十余部(包括佚、残),但能代表宋代诗话最高成就的,唯推《白石诗说》和《沧浪诗话》。这两部著作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诗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沧浪诗话》已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相比之下,《白石诗说得到的重视和研究还是很不够的。《白石诗说》的主要诗学观是什么?这些诗学观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杨晓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84-85,97
北宋阮阅的《诗话总龟》开中国古代诗话以事为纲之先河,其中"狂放门"的出现,标志着"狂"在文学理论中获得相对明显的独立地位,正式成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范畴。阮阅并没有在自己的诗话中对北宋以前"狂放"诗人做点评和阐述,但其将"狂放"列为一门,并选北宋以前12家诗人之诗之事,是暗含其深刻的美学倾向的。以阮阅的《诗话总龟》为文本依托,探究"狂放"的美学内涵,并加以分类阐述,最后分析了《诗话总龟》中"狂放"和后世"狂放"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2.
邢巨是盛唐著称文士,《旧唐书·贺知章传》说邢巨与贺知章、张若虚等吴越之士,为文词俊秀,然而现存邢巨资料仅散见于《贺知章传》及《唐会要》、《册府元龟》中的零星记载,新出萧昕撰《邢巨墓志》提供了其籍贯、家世、历官等详细生平资料,可补文史资料之阙。  相似文献   

13.
《韵语阳秋》是南宋初期诗话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诗话创作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韵语阳秋》在道德、文化层面的阐述,结合此期诗话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揭示出南宋初期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对诗话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日昌《百兰山馆诗》中的咏怀诗具有抒豪情、吟羁怀、思归隐三个方面的内涵,具有真挚、清爽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诗人玉屑》卷十七引《西清诗话》:宋欧阳修(《高斋诗话》说是苏轼)见到王安石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觉得好笑。因“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所以他同王安石开了个玩笑,在他的诗稿上戏批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但王安石并不服气,他以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反过来责怪欧阳修“不学之过”。可见王安石是把“秋菊之落英”的“落”理解为飘落、掉落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话总集虽属遴选汇编性质的二次创作,但同样旨在自立新说,只是诸家立意的起评分、体例的过滤性、信息的含金量、传播的冷热度造就了各自水平的高下。从称引《冷斋夜话》来看,《诗话总龟》前集的初次文本改造瑕不掩瑜,《苕溪渔隐丛话》的再次文本改造成就最著,《诗话总龟》后集、《诗人玉屑》、《诗林广记》多是袭用,间有补正,创造性明显逊色。从宋代文学的宏观视角来看,诗话总集的文本传承与流变,既促进了诗话的融合与再生产,也与诗学思想的变迁相表里,成为知识创造与理念传播的经典平台。  相似文献   

17.
前人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所存在讹误、疏漏之订误补正,已卓有成就,但其中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揭示。《总目》元人别集存目也存在着不少讹误和疏漏,可补正十五则。  相似文献   

18.
选诗之难,李东阳《麓堂诗话》已言之:“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注诗之难,历代注家于可注书之例言中更是深致感慨,不待赘举。然而今人却似极视选诗注诗为易事,评选笺注之本纷纷俱出。信手翻览贤,每有竽滥之甚者,疏误不胜指摘。近阅陕西人民出版社《大历十才子诗选》,堪当其中翘楚。  相似文献   

19.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