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GIS的广州市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以2005年广州市林业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广州市2005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阔叶混交林、马尾松人工林、果树林和桉树混交林,其中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地面积比较大,二者之和占广州市森林景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同时阔叶混交林的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和景观分维度值均最大,说明该类型的边缘最复杂.阔叶混交林斑块分布比较集中,斑块面积很大,斑块的连接线比较好,表明该景观类型是分布比较集中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比较优良.苗圃景观、火烧迹地等与其他类型景观的混杂程度比较低,并且比较分散,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分布比较分散.总体而言,广州市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比较高,均匀度也比较大,反映出其各种森林景观类型的分布总体上是比较多样化,比较均匀的.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主城区森林景观斑块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1986、1995、2000和2006年重庆主城区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建立重庆主城区森林景观数据库,对主城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定量化分析.经分析得出: 1)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在研究时段的20年间,研究区森林景观面积1986-2000年逐年递减,2000-2006年有所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局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界褶皱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趋向复杂化; 2)研究区斑块动态变化:1986-1995年,森林斑块等级变化不明显,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95-2000年,小斑块变大的趋势明显; 2000-2006年,斑块各个等级间变化最为剧烈,数量和面积上均相对较大,人类活动作用明显; 3)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并随城市化进程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而时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荔波县林地变更数据,利用Arcgis10.2以土地利用、优势树种组为分类单元,将小班数据进行融合、合并、拆分处理,转为栅格化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选取斑块水平、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为基质,在研究区景观中发挥控制作用;荔波县的景观格局优势度明显,蔓延度指数处于中间状态,连接状态一般;阔叶混交树种的斑块平均面积最大,阔叶混交树种组和软阔树种的斑块面积形状值最大,针叶树种、软阔树种、硬阔树种、灌木林树种的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大,针叶树种的斑块密度最大,针叶林的平均最小距离最小,针叶混交树种组的散布与并列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撑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用1988年和2006年的Landsat TM两期影像数据,对洪泽湖景观构成、景观类型面积大小、面积比例、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以及景观形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来,洪泽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然湿地急剧减少;养殖场、耕地和建筑用地显著增加,沼泽和敞水区明显减少.斑块数量增加、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表明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源于人为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选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6个乡镇,以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作灶经的指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Info)为手段,利用1:10000山林植被现状图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等相关图件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林种作为森林景观分类标准,建立余杭森林资源景观数据图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周长面积比,蔓 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类景观格局指标,对余杭地区不同城市化程度下6个乡镇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主要影响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即景观周长面积比与斑块密度也有明显变化,而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要受农林生产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2005年TM影像和2010年CCD数据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解译,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森林、草地、水域、农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首先是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大,其次是水域,面积增加最大;再次是城市和森林,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最后是草地和农田,草地的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农田的面积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景观斑块类型来看,城镇用地各指数变化最大,城镇用地的斑块所占景观类型百分比、聚集度和斑块个数均呈增加态势,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指数则呈减小态势,说明盆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城镇用地在由中心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空间分布较紧凑且连接性较好;与此同时城镇用地分割了其他类型的景观,导致盆地的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大.从景观整体水平来看,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平均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指数、斑块凝聚度、相似邻接百分比、聚集度则呈减小趋势,这说明十年间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1975年、1990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整体两个水平上分析了凉山山系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00年,凉山山系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1)森林斑块面积大量减少,农田斑块面积增加明显;2)各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增加.人类进行的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修建公路等活动可能是造成山系内景观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这种变化对凉山山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研究1986-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强,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随时间而增加,而斑块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地景观向人工景观、非湿地景观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类景观的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泥沙运动、城市建设、防洪堤建造和采砂活动等是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应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绘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维数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总体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牧景观镶嵌体,其西北部平原区在人类漫长的垦殖及放牧活动干扰下,表现出明显地高度的人类管理景观特征,而东南部的丘陵沟壑、低山区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大别山区霍山县森林景观格局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 GIS10.3和Fragstats4.2支持下,从斑块类型和景观镶嵌体两级水平上选取多种指数对大别山区霍山县森林景观的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林地景观类型占总面积的73.549%,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中的天然阔叶林、天然针叶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阔叶林和人工竹林所占比重较高,景观空间分布呈现集中连片,是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景观;全区森林景观多样性丰富,景观异质性较强,结构较为复杂,有利于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但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林地景观破碎化,不利于改善立地条件与提高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选取正在迅速城镇化的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按其自然环境梯度设置调查样带,采用GIS软件MapInfoprofessional 6.5 SCP对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景观异质性指数(破碎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过渡区域的城乡交错区和农林交错区表现出较高的景观破碎化,景观多样性程度也较高;城区人工景观规划单一,异质性程度较低;林区主要由人工种植的次生林构成,结构简单,景观多样性最低.比较分析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鸟类多样性指数间的变化趋势,交错区域的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也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最高的农林交错区,鸟类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研究区1991年及1999年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Fragstats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与景观的相似性增加.由于快速的演替,针叶林大面积的减少.非林地、其他林地、灌丛和水域等类型由于相互距离较远,破碎度较大,更多的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景观水平上,1991年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1999年要高,表明了1991年的景观分布更为平均,而1999年的异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等多个景观指数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同时对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平武县植被图和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GIS技术为研究手段,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利用相关景观指数对火溪河流域非保护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分布最广,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冷杉林、草地分布海拔高,受干扰程度最小,聚集程度高,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低.耕地、聚居地受干扰频繁,聚集程度低,连通性差,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类型趋于分散,优势景观类型消失,连接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度升高的特征.以大规模森林采伐为主的人类干扰是景观格局改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及3S技术,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榆树疏林景观的景观数量、景观面积及形状复杂性等景观格局特征.结果发现,疏林景观斑块数量高达100606个,但是77%的疏林斑块面积不到0.5hm2,表现为景观斑块数量多、面积小,斑块形状复杂,斑块破碎化比较严重,急需保护.在进行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时,首先考虑的应当是保护榆树疏林斑块的完整性,坚持景观斑块连片保护,提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apGIS平台上提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计算出各指标量整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斑块密度指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破碎度指数减小,水田的优势度增高且更具有连通性,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和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中各类型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出现非均衡化.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sat-TM in 1986 and 2000 and with the applied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with its evolution in Yuanmou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inside the Jinshajiang Xerothermic valley area and a forecast is given on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county with Markov Chain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duction landscape like irrigated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town and country as well as ecological building landscape in boondocks were enlarged during 1986-2000. Also the patch shape was regularized and the patch shape index and dimensionality were degrad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was tattered and the heterogeneity index and Evenness degree were increased but the dominance degree was degraded. The key elements with lower stability cover grassland,water body and bush land. The future transform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will centralize in construction land's occupation in irrigated farmland,non-irrigated farmland and grassl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n-irrigated farmland to irrigated farmland, forest and sparse wodland or orchard, construction land's occupation in grassland and cultivation of it into sloping non-irrigated farmland and forest' s degeneracy to bush land, sparse woodland and grassland. The main measures to improve virtuous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in the xerothermic valle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该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对于了解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格局及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合理设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查阅与数据收集,运用Arcgis 9.3软件和Fragstats 3.3景观软件计算出不同年份新建森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周长及多项景观指数,并研究这些景观指数的变化趋势;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周长的特征差异及其与保护区物种数量等的关系.结果显示:斑块密度由3.366×10-3个/km2下降到1.337×10-3个/km2,边界密度由0.151km/hm2下降到0.028km/hm2,平均斑块分维数总体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我国森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形状呈现规则化、简单化趋势,景观格局逐渐稳定化、均匀化,景观异质程度和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份建立的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及周长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保护区面积及周长均与物种数无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合理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金沙江一级支流马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支持下,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前后(2002年~2013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应用缓冲区分析法,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蔓延度、香浓多样性指数等对景观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流域景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变化,流域尺度上表现为人工表面、水田面积明显增加,草地、水体、灌木等面积明显减少,但流域主要植被类型未发生变化,仍以森林为主;高覆盖度植被分布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但总体仍以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最大;2013年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值均高于2002年,2013年蔓延度指数低于2002年,香浓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水利工程建设使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在水电开发缓冲区1 000 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明显, 1 000 m范围外变化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