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京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AES)对沉积物中Cd,Cr,Cu,Mn,Ni,Pb,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评价各种重金属所引起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Mn,Zn,Pb,Cu,Cr,Ni,Cd;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处于偏重的污染程度,其次为Pb,Zn,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而Cr,Cu,Mn和Ni没有引起污染,处于清洁状态;沉积物垂向上Mn和Zn含量变化较大,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Pb,Zn。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市南沙区榄核河沉积物中5 种典型重金属(Cu、Zn、Pb、Ni 和Cr)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榄核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5 种金属元素的浓度和介于3710.38-11143.02mg/kg 之间, 各金属浓度高到低为Zn、Cu、Ni、Cr、Pb;Cu、Ni 和Cr 它们3 者之间两两相关性显著, 表明这3 种金属元素来源相同或相近;5 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为Cu、Ni、Zn、Pb、Cr,沉积物总体呈现出以Cu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4.
选取受采矿污染严重的湘江长沙段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研究。采用ICP-MS分析沉积物中Cr、Mn、Fe、Co、Ni、Cu、Zn、As和Cd的含量,采用富集因子评价重金属污染,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来源。结果发现湘江长沙段地表水中Mn的最大值和平均值、As的最大值都超出了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级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e> Mn> Zn> Cr> As> Cu> Ni> Co> Cd,其中Cr、Ni、Zn、As、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TEC值。采样点S5附近Mn、Fe、Co、Zn、As和Cd元素含量较其他采样点高。来源分析发现Mn、Zn、As和Cd可能与锌矿和锰矿的开采及冶炼废水的排放有关,Fe、Cu、Ni和Co可能来源于自然存在,Cr可能与工业废水的排放有关。结合富集系数EF分析发现,Mn、Cd、Zn、As污染最为严重,这四种元素的污染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防城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于2021年9月在防城港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21件、柱状沉积物1件,对重金属和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关性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78、34.86、78.90、61.55、0.06、9.27、0.05 mg·kg-1,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通过C/N值对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重金属沉积过程中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近岸工业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为船舶和海水养殖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存在轻微及以上污染的元素主要为Pb和Hg。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高值区分布在白龙半岛和企沙半岛南部,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  相似文献   

7.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d,Zn,As,Pb,Ni,Cu和Cr;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Pb,Zn,Cu和Cr(Pb与Zn的相当),其中,Cd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城区道路路面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清扫采样、消解预处理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的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路面沉积物中Cu、Cr、Zn、Pb、Mn、Cd、Ni的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其最大浓度值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42.0、190.0、20.0、946.0、6.4、101.6和12.8倍。对路面沉积物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标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路面沉积物中的单项重金属75%处于重度污染状态,5.55%处于中度污染状态,11.11%处于轻度污染状态,8.34%处于非污染状态。内梅罗污染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路面沉积物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动车红绿灯处、机动车道、人行道、校园内、立体交叉道路和居民区。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胶州湾的重金属污染历史,在李村河口取了两个沉积物柱状样,并分层测定了Cu、Zn、Pb、Cd、As、Sb、Bi、Hg等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沉积区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偏高,已造成轻度污染.沉积物年代分析结果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渭河陕西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渭河陕西段6个断面沉积物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床沉积物主要为 Cu、Cd污染,个别点位 Cu和 Cd为中度或轻度污染,尤其是草滩断面的 Cd含量,严重超过背景值,平均超标为3.1倍,且该断面大部分点位 Cd为中度污染,表现为较重生 态 风 险.各断面污染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C、A、D、E、B,潜在风险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D、C、E、A、B.F断面的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湘江中游衡阳-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2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分析,使用多种方法评价污染程度及等级。研究表明,湘江中游衡阳-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很强的积累现象,尤其是Cd污染特别严重。且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于沉积物,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态存在于沉积物中,容易被外界利用或者受外界因素变化而使其被动植物吸收增加。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比较,各采样点Cu、Pb、Zn尚未超标,但Cd超标4.98~22.08倍。单因子指数和地积累指数均表明,Cd达到了严重污染,各采样点底泥的Cd的Igeo值均为6级,已达到了极强的污染程度;虽然各采样点Fe的Igeo也均为6级,但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低; Mn只产生了轻度的污染,Mg对环境无污染。各采样点分析发现,松柏镇和霞湾可能是此江段主要污染源。在后续治理中,应该加大对于Cd污染的治理,减少对于周边生命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以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元素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基础,利用元素分析法和Pb同位素比值法对沉积物中人为源重金属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元素分析法估算得到重金属Bi,Cu,Pb,Zn,Cd,Mn,Sn,Sb等的人为源比例依次为92% ~97%,50%~70%,77% ~ 85%,58% ~ 85%,89%~98%,60% ~ 82%,85% ~ 93%,78% ~ 89%.铅同位素比值法估算得到沉积物中人为源Pb的比例在58% ~60%之间,较元素分析法计算得到的人为源铅低25% ~ 29%.依铅同位素法估算结果对元素分析法估算结果进行校正,得到重金属Bi,Cu,Pb,Zn,Cd,Mn,Sn,Sb等的人为源比例平均值依次为69%~73%、37% ~ 53%、58% ~64%、44% ~64%、67% ~73%、45% ~61%、63% ~ 70%、58% ~67%.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口34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化学组成是SiO2和Al2 O3,平均含量分别为60.1%和15.1%,且自河口向海方向SiO2含量增大,Al2 O3含量减少。元素相关性及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由陆源和生物源碎屑沉积组成,包括SiO2、Al2O3、P2O5、Fe2O3、MnO、TiO2、K2O 和CaO,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海源碎屑沉积包括Na2O、MgO和K2O,且K2O具有陆源和海源碎屑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太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5  
根据沉积学原理和环境化学行为特点,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太子河(本溪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子河市区段重金属污染是严重的,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u, Pb, 其次为Zn, Cd, Hg。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三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晓峰  唐志平  尹丽  武和胜  陈瑶 《江西科学》2007,25(6):784-787,800
在乐安江、昌江、饶河三江河段布设采样点,采取河流表层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流域都不同程度受Cu、Zn、Pb、Cd的污染.从总体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为:Cu>Zn>Pb>Cd.各采样点污染程度排序为:蔡家湾2号点>鄱阳镇>赵家湾>饶河口>昌江>蔡家湾1号点>尧山刘家.从各采样点潜在生态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对鄱阳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排列次序为:Zn>Pb>Cd>C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人类活动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和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位于渤海埕岛油田石油钻井平台附近的沉积物柱样,研究柱样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黄河的陆源物质输运是渤海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此外,表层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15cm深度后的沉积环境由相对偏氧化向偏还原过渡。【结论】对比于渤海烃类化合物的沉积记录发现,渤海柱样沉积物分子组成特征变化趋势与渤海石油开发勘探的历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泉州市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Cu,Pb,Zn,Cd;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Cd(偏中度污染),Pb(轻度污染),Zn(轻度污染),Cu(无污染);从重金属污染物生态风险程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构成生态风险程度均属于轻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Cd,Pb,Cu,Zn;山美水库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但是其桃溪下游、湖洋溪上游、水库入库口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沉积学原理及国际上新发展的两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与多变量的图表示法——脸谱图相结合,对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从脸谱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太子河本溪市区段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滦河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精准分析其水质演变特征及污染来源,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滦河上游流域19个监测断面、8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源解析模型确定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流域属于弱碱性水体,大部分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数值丰水期变幅相对较大,年际超标率为7%,总氮(TN)浓度整体远大于氨氮(NH4+-N)浓度,且TN年际超标率高达94%,枯水期全样本超标,说明水体氮素污染较为严重。总磷(TP)全年均值为0.09mg/L,年际超标11%,整体浓度相对较低。滦河上流流域全监测区域处于富营养、中营养以及重富营养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且处于富营养状态区域占比高达78.94%。其中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重富营养化均出现于丰水期。根据污染源贡献率解析可知,对水体TN、NH4+-N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支流还受到畜禽养殖及生活污水影响,干流TN有一部分潜在污染来源,TP和CODmn主要来自城市面源污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支流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干流区域来源相对较为复杂只受潜在污染源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为7种重金属(Fe、Mn、Cu、PbZn、Co、Zi)的含量,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比较均匀,Pb、Zn、Co含量较高,Cu、Ni含量偏低,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氧化物控制,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陆源风化产物和沿海散布的小型金属矿床,具有福建沿海口港湾沉积物普遍存在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