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开始强调欠发达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巨额的外援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援助政策;减少外援、重视发展援助、逐步由"军事援助优先"转向经济援助优先".此次美国援助政策的转变为肯尼迪政府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确定了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开始了战后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复兴计划,它对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美国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加剧,美国政府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援助不足以抵制苏联的威胁,因而又将援助重点转向了军事援助,希望在军事实力上与苏联抗衡。由于援助重点的转移,双方的对抗也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3.
美国援外事条管理署署长史塔生7月1日在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卸任报告中,大肆吹嘘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所谓“经济援助”。他还竭力强调美国今后要把大部分的“经济援助”给予从日本到阿富汗的亚洲国家。但是,史塔生的这种谎言在亚洲各国中间、甚至连在美国直接控制下的地区也越来越得不到市场了。只要看一看美国最近以来“援助”亚洲国家的一些事实,就可知道,美国的“经济援助”是怎么一回事了。最近以来,日本当局要求美国给予直接的“经济援助”,以支持由於重新武装而日益发生困难的日本经济。美国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要日本同意接受更多的美国私人投资后,才给予直接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的这种要挟手段,遭到了十分害怕美国垄断资本竞争的日本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因此,  相似文献   

4.
抗战后,中美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抗战后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其内容包括继续实施租借法案、联总物资输华和1948年援华法案。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由于未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抗战后,中美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抗战后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其内容包括继续实施租借法案、联总物资输华和1948年援华法案。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由于未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美路统治集团一直天花乱坠地吹嘘他们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并且要这些国家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典。但是,美国统治集团究竟为什么要给其他国家“经济援助”呢?接受“援助”的国家究竟有没有从这种“援助”得到好处呢?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大家从许多事实中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美联社国统治集团进行“经济援助”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郭语  王建 《世界知识》2024,(9):54-55
<正>随着美国整体对华政策由接触转向竞争乃至对抗,对外援助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国际场域。今年3月11日,美国政府发布2025财年预算,这是拜登政府在本届任期内出台的最后一份总统预算案,其中对外援助预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中国的色彩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
美国想利用「共同安全」、「集体防御」的招牌来骗使所有东南亚国家参加侵略集团的阴谋失败之后,最近它正大声叫嚷要增加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援助」,企图利用它认为更容易骗人的幌子来达到它奴役东南亚国家的目的。「纽约时报」十一月十八日载记者许密特的华盛顿电说,现在美国当局正在拟订的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年的全球「援助」计划,要求大大增加在从巴基斯坦到日本这个地区的支出,据初步的估计,将把全部对外援款的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用在那里。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际上东风日益压倒西风,美国被迫调整它对外侵略的作法。它在加紧备战、推行冷战政策,在亚、非、拉丁美洲进行侵略和干涉,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的同时,耍弄诱骗手法,用“经济援助”等幌子来利用一些不发达国家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骗取一些不发达国家的信任,实行政治,经济的渗透,并通过所谓“援助”来对受“援”国家的政府施加压力,阻止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阻止这些国家走向完全的独  相似文献   

10.
1982年2月24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上宣布了一项美国对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的一揽子计划——“加勒比盆地计划”(以下称“计划”).同年3月  相似文献   

11.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简要说明需要通过经济援助来刺激欧洲的复苏,这项计划遂被命名为马歇尔计划。时隔60年,这项计划依然被欧洲和美国珍藏于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2.
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领导集团合伙给印度反动派撑腰。它们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近年来都大大地增加了。这些“援助”使印度反动派有恃无恐、肆元忌惮地对它的邻国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根据不完全的材料,美苏对印度的“援助”情况如下。“经济援助”据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美国新闻处在新德里公布的材料,从一九五一年六月到一九六五年六月,美国已提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6,(5):31-33
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典型的事例,对国家权力与市场及国家利益三者间的关系作出了生动的阐释。日本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援助打开了东南亚市场,获得了财富,而财富的增长又成为日本追求政治大国、提高国际地位的经济基础。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前期配合美国战略主要追求相对收益为主,后期援助理念中合作因素增加,更关注绝对收益,其目的都是为实现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制造业协会(NAM)的报告显示,美国采取了61项贸易制裁行动用以惩罚、孤立35个国家,试图改变当地政府的行为,制裁案从禁止销售军事用品、禁止经济援助到彻底实施贸易及投资制裁,但这些制裁却极少达到目的。美国并没有因为实施制裁  相似文献   

15.
克拉夫丘克积极访美,其因由值得琢磨;布什热烈欢迎,这内涵耐人寻味。 5月6日至12日,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乌克兰独立后克拉夫丘克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也是他与布什的第三次会见。克拉夫丘克和布什此次会晤的中心议题是乌克兰的非核化和美国给予乌克兰经济援助的问题。双方商定由乌克兰与美国签订一项协定以作为美苏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总统的"主义"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希望青史留名,他们默许人们给自己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贴上"主义"的标签,梦想成为某个时代的缔造者。这种"主义"往小了说是发动海外战争的指导方针,往大了说是对外战略的阶段性特征。多数美国总统提出了具有历史性影响的"主义",比如门罗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威尔逊倡议消除战争根源创设国际联盟、杜鲁门正式拉开冷战帷幕、尼克松决定与苏联缓和关系并撤出越南、卡特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美国的军事侵略政策在亚洲已遭到明显的失败,由于它拼凑东南亚侵略集团的计划受到亚洲国家普遍的反对和谴责,美国统治集团现在又强调要用美元、用“经济援助”来进行诱骗了. 美国统治集团的报刊现在大谈在亚洲“争取人心”的问题,因为肆无忌惮地进行军事侵略的政策已经失尽人心.它们主张尽量装得“友善”一些,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在充分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它的实施对美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经济上,通过向西欧输出过剩资本和商品,美国避免了由战时繁荣转向战后危机;政治上,美国为西欧提供的经济援助,稳定了西欧的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维护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还阻止了共产主义在西欧的扩展,促进了西欧的联合与统一,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20.
资本和商品输出的增加美国对外公私投资总额,南北战争后1869年才有一千万美元,外国在美国的投资却有15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19年的70亿美元,而外国在美国的投资只有33亿美元,内外相抵对外净投资是37亿美元,建立了债权国的地位。1930年对外投资总额升到172亿美元,外国在美国的投资是84亿美元,净余88亿美元。世界经济大恐慌的结果,美国对外和外国在美投资的价值都大大减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对外投资总额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