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规模也不断提高,城市越来越成为整体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和评估生态现状,为后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十分必要。文章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的生态类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重建自循环型生态系统的优势;在现代城市迅速扩张与工业大发展背景下,从洛阳城市建设带来的农田生态破坏、河道廊道生态破坏、森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民乐县土地利用变更和二调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法和平均增长率法对民乐县地类规模的规划面积进行预测。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民乐县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研究表明:民乐县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而优势度指数降低,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各地类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呈线性相关,通过增加林地、园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和均匀化,进而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经济价值,指导土地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诺加德是生态经济创始人,他勾勒了一个生态经济的协同进化研究机制。为认识论层次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跨越环境和社会维度的有力逻辑,并形成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他确定生态经济协同研究涌现的四个相一致的论题,这涉及:环境退化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失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的套牢;人类努力控制不良微生物和这些生物进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利他合作行为和机制的适应性优势。诺加德还设想了一个有关由中国开始的"生态文明"的协同进化解释,诺加德的研究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耀明  夏军  陈永瑞  李林 《江西科学》2003,21(2):110-117
以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与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与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本区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2756.4×108m3,降水过程满足了其中的81%,亏水量534.5×108m3,剩余水量1666.5×108m3;系统中水稻的有效降水量虽然很大,但水分满足率最低;薯类、豆类等作物的有效降水量小,但水分满足率较高。然后分析了历年水旱灾害记录与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证明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依据2000—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08年间,农田、园地、湿地、未利用地均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道路用地均增加.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有所上升,从355.19×107元上升到418.2×107元,增加了63.01×107元.农田、林地、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95%以上,对整个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起着决定作用.研究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已处于低度协调的边缘,区域未来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与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6年间各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以草地生态系统转出为主,2005年之前主要向农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变,2005年以后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主要向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转变.研究区以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为主,风蚀情况整体好转.农田生态退耕、荒漠化程度减轻、草地质量提高等生态系统转换有益于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同时,也揭示了该功能区内生态退耕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评价模型对小城镇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保护生物、保护农田、保护文化遗产和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法,解决小城镇生态安全问题,改善生态安全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生命健康的威胁,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态经济服务价值相关研究的分析,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实际,以甘肃省安定区为例,计算研究区2000-2001年的生态经济服务价值:当以平均值计算时,2000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250.7×104美元,2001年为3275.97×104美元;以低值计算时,200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3114.95×104美元,2001为3135.43×104美元;以高值计算时,2000年生态服务价值为3390.08×104美元,2001为3419.9×104美元.计算表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同时遏止了景观破碎化过程,防止了水土流失,而合理利用土地是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经济城市的内涵 所谓生态经济城市,就是一个具有经济型特质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地球上其它生物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相互依存,同时与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一座城市,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换句话说,城市是人工改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或丧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表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梳理了两者间的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探讨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安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多元胁迫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耦合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生态安全框架构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与生命周期的生态安全评估机制;运用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以及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多元数据,宏微观尺度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融合评价城市内部与外部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林业要求把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研究。也就是按生态系统自身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来经营森林,使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各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徐州的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徐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徐州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03~2009年徐州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的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并对各层次生态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徐州市环境、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均呈上升的趋势,资源生态位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前后徐州市综合生态位和各子系统生态位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子系统生态位的优势由资源生态位演变为环境生态位;经济生态位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呈显著的同步发展趋势,而与资源生态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目前,徐州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态位仍然较低,应加速城市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生态全息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全息科学及系统全息的思维方法,探讨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统一体内生态差异性的同一性及其本质——生态全息性,阐述了生态全息理论,生态全息论认为,全息现象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圈是一个最大的全息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它的缩影。文中还论述了生态全息律、生态重演律等。生态全息论的提出对于确立新的生态整体观,建立新的生态工程,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和进化,对于预测、控制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河流的连续性特征出发分析了大坝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问题。指出要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全面权衡筑坝的利弊得失。讨论了对于筑坝河流进行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建议开展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建立生态补偿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统计数据常作为基础数据参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方面的审计,但其不能精确地刻画细粒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因此空间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常被人们忽略。基于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考虑区域间自然环境差异,引入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生态效益审计,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GIS技术,在生态敏感性分区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把握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度和极度敏感区域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大幅增加,轻度敏感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少的态势,轻度和高度敏感区域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持稳定状态,其他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使得生态安全呈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63.3%,20.7%,15.6%,0.43%。从生态服务功能来看,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价值较大,分别占总价值的23.37%,21.88%,20.08%。  相似文献   

19.
谢花林 《科技资讯》2007,(35):107-108
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由于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不仅直接危害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而且危及国家生态安全.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持续利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市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漳州市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将全市生态系统划分为农田、林地、园地、草地、水体、湿地、人工建筑七大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生态服务价值在293.42~294.29亿元之间微弱地波动上升,导致其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园地生态系统面积的扩大.利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出的2020年全市生态服务价值比2004年略有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因素仍为园地生态系统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