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南(曾名海南虎斑,Gorsachius magnificus)是中国特有鸟类,只分布在中国南方少数地区。文献记载曾在浙江、安徽、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山区出现过,但大部分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及以前的事。1961年及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分别在海南岛白沙县、乐东县尖峰岭各获得1号标本;复旦大学于1954年在浙江省临安县西天目山获得1号标本;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1960年在广东省英德县滑水山获得1号标本(至今未发表)。除此以外,几十年来关于这种鸟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每次我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总会遇到外国学者询问此鸟在华南地区是否还有踪迹,但每次都使他们失望。近几年,广西的同行数次在野外或农贸市场见到该鸟,还拍摄到活鸟的照片。据说香港嘉道理农场动物考察队1998年在南宁市场见到1只,但其他地区仍毫无消息。据国外人士分析,这种鸟的情况已类似于朱鹮,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2.
广东车八岭近年来发现有海南虎斑的活动.共发现有4只,1雌3雄,该鸟自1960年以来首次在国内重新发现.车八岭的生态环境适于该鸟的生活,其濒危程度相当于朱鹮,加强该鸟的栖息环境保护和实施种群恢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俗称红鹤,隶属于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朱鹮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在前苏联、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相继灭绝,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一只标本后的20多年间也没有野生朱鹮发现的记录。值得庆幸的是,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具典型热带气候的地方。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乐东黎族自治县与东方市的交界处,是海南岛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中心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海南岛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共记录到349种,是单位面积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海南岛特有鸟是海南山鹧鸪和海南柳莺(前者最近被评为海南省的省鸟),在世界范围内只在海南岛有分布。为了保护海南岛的鸟类资源,搞清楚鸟类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为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的常用手段。同时,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规…  相似文献   

5.
我国澳门的路环湿地是全球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为了全方面认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研究人员对它们在路环湿地的夜宿地和夜宿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何呢?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仅分布在亚洲东部,是全球性濒危珍稀鸟.据2014年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结果,当年共记录到黑脸琵鹭2726只,在数量上与国宝大熊猫不相上下(据魏辅文等研究,野外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2500 ~ 3000只之间),是濒危严重程度仅次于朱鹮的水禽.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9,(3)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将于今年九月在朱鹮的故乡——陕西省洋县举行。朱鹮是受到世界瞩目的极度濒危鸟类,现仅分布于我国秦岭南坡洋县境内。我国在日本等国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100多只。但由于栖息环境和种群现状仍不稳定,朱鹮的濒危状况仍未得  相似文献   

7.
今天,公众对于朱鹮这种鸟儿已不再陌生,是因为它那一度曾被视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为濒危鸟种之一的坎坷经历;是因为知晓了中国科学家历经数载之艰辛、纵横几万里,终于在陕西洋县又觅得它的芳踪的传奇故事;是因为靠着各方20余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朱鹮种群从那岌  相似文献   

8.
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境内已相继灭绝,现仅有30余只残存在我国陕西省的洋县。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史东仇(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和助理研究员于晓平,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1981~1985年研究的基础上。经过3年的研究,在朱鹮的生态学研究方面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如“朱鹮的研究史略”、“朱鹮雏鸟的生长发育与  相似文献   

9.
海南(升鸟)(Gorsachius magnificus),又称虎斑夜(升鸟)(音yán)、海南虎斑(升鸟),一个看似陌生的名字,如今却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观察自然,乐于欣赏动物之美的人,一定会对其独特的外形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正据日本媒体报道,位于日本新潟县的佐渡朱鹮保护中心近日证实,去年10月抵日的中国雌性朱鹮"关关"已首次产卵。据报道,现年3岁的"关关"来到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后,与一只在日本出生的朱鹮配对,中心工作人员3月16日发现"关关"产卵一枚。为增加繁殖成功率,工作人员将进行人工孵化。朱鹮素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是全球濒危鸟类,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中日两国的朱鹮保护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先后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上两种最稀少最濒危的鸟,一是我国陕西秦岭中残存的朱鹮,另一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特产的加州神鹰.它们的现存数量都只有一二十只,因而都正在面临生存与灭亡的严峻考验.关于朱鹮,我国已有不少人写过介绍文章;至于加州神鹰的保护和挽救问题,近两年正成为美国的"热门"话题,把这拿来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国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野生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现有鸟类1189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3%.绚丽多彩的雉类总共有49种,我国产有26种;善于鸣啭的画眉亚科鸟类共有284种,其中46%的种类分布在我国;著名的狩猎鸟环颈雉的30个亚种中,分布于我国境内的有19个.大约有近百种鸟是我国驰名世界的特产珍禽.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濒危鸟类最多的一个国家.在全世界的14种濒危雉类中,我国有9种.现存的鹤类有7种属于濒  相似文献   

13.
朱鹮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鹳形目鹮科鸟类,属中等体型的涉禽,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北部。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繁殖成功率下降,食物资源短缺、捕猎、掏鸟卵、营巢树被砍伐以及湿地面积缩小等原因,朱鹮野生种群逐渐衰退,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消失。  相似文献   

14.
海南长臂猿     
阎璐 《科学世界》2007,(6):51-51
中国共有21种灵长类动物,它们部属于IUCN红色保护名录列出的极危或者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 hainanus)在IUCN的红色名录里面被列为极危物种,总数不到50只的现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历史上,海南长臂猿在海南岛地区广为分布,但近年来该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5.
1995年4月16日,笔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观察迁徙候鸟时,发现7只一群的黑脸琵鹭。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大陆继江苏盐城、深圳福田、香港米埔、海南岛东寨港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尚有黑脸琵鹭分布的地方。黑脸琵鹭是涉禽的一种,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它被认为是中国继朱鹮以后最濒危的三种水鸟之一(另两种为白颧和中华秋沙鸭),也是被许多国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4)
正2014年4月,随着一只雏鸟的破壳而出,在大别山区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朱鹮重新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种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有"东方宝石"之美誉。它与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同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仅存2 000余只,其中野生种群有1 500多只。朱鹮常集群在河流、池塘、沼泽、水田和旱  相似文献   

17.
最让观鸟人兴奋的事,莫过于看到那些既稀有又美丽的鸟了,而仙八色鸫(Pitta nym pha)就是这样一种鸟。仙八色鸫繁殖于日本、朝鲜和我国东南部的森林中,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在河南及安徽的大别山地区,仙八色鸫是罕见的夏候鸟。由于受繁殖地减少和破碎化的影响,很多八色鸫都成了全球性的濒危鸟类,已被国际鸟盟(B irdLife International)的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从名字上看,仙八色鸫的身上应该有8种颜色,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只个体都有8种颜色,因此有学者建议,将这种鸟的中文名改作“丽鸫”更为贴切。仙八色鸫是地栖性的鸟类,头大,颈短,尾…  相似文献   

18.
瑞典科学家皮尔·阿尔斯特罗姆(Per Alstr-(?)m)、尔班·奥尔森(Urban Olsson)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柯尔斯通(Peter R.Colston)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在世界著名鸟类学刊物“Ibis”上发表了莺科鸟类两个新种:中华叶柳莺 phylloscopussichuanensis,sp.nov.,(英名:Chinese leafwarbler)和海南叶柳莺 phylloscopus hainanus,sp.nov.,(英名:Hainan leaf warbler)。在当代鸟类分类学研究已相当深入,发现新种已很困难的今天,相继有两个莺科鸟类新种在中国发现,无疑引起国内外鸟学界和广大鸟类爱好者的关注和兴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又一种珍稀鸟类正在走上趋于灭绝的道路,这就是继朱鹮之后,位居我国最濒危的三种水禽之首的黑脸琵鹭(另二种是白鹳和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中等体型的涉禽,初看像白鹭,但与白鹭有明显的区别。其体长735—800毫米,嘴长而直,黑色,扁  相似文献   

20.
正在恐龙演化成现生鸟类的道路上,鱼鸟(Ichthyornis dispar)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种生活在1亿年前的远古鸟类长得很像有牙齿的海鸟。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根据已有的鱼鸟化石复原了其头骨的3D模型,并从中发现了进化的秘密。鱼鸟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