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湿地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重要性,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湿地景观规划成果,介绍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口增长衍生而出的是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湿地生态景观板块在城市的扩张与卫星城市的挤压下渐渐从航拍图中消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舒适的景观生态已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蒸发。湿地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材料。同时还能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控制洪水等。有上述功能的湿地景观是现代人们越来...  相似文献   

4.
解琨 《科技资讯》2013,(11):86-87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其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等多个景观指数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同时对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武汉市自然环境与建设方针,探讨武汉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武汉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切实做好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②合理规划生态绿地空间;③规划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使二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解析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阻力。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异质斑块显著的主导性、同质斑块的最小距离指数小、城市廊道连接性和环度小,以及城市斑块空间构型的反城市化倾向等等空间因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空间阻力。为克服这些空间阻力,需要对城市景观的空间关系重新调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8.
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和预测武汉市湿地景观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1996年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武汉市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武汉市主要湿地类型面积都有减少趋势,而建设用地有增加的趋势,说明城市化对于湿地景观各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九龙江口地区为研究区,以1988、1998、2009年三个时期的TM和ALOS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提取了三个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信息,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九龙江口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点和驱动力.研究表明:九龙江口湿地面积在近二十年内下降趋势明显,湿地总面积从1988年的34 784.7 hm2下降到2009年的20 775.6 hm2,主要体现在天然湿地的萎缩和向人工湿地的转化.具体表现在水稻田逐渐被养殖场以及建筑用地所取代.快速城市化使得九龙江口湿地景观破碎度和斑块密度增大,湿地生态脆弱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夏思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10-3513,3518
针对目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现状,通过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像解译,得到湿地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VIEW 3.3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种湿地景观类型的统计面积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并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成因及景观类型转换关系,最后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突出表现在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减少、景观破碎和离散化等,由此引起了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导致降雨径流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水体质量下降.通过对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及景观调控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得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1)城市景观水环境影响研究尚不深入,基于实际的城市水环境过程的景观格局及其表征指标研究较少,缺乏城市非点源输出过程及其影响的尺度效应研究;2)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方法单一,尚少见基于城市景观格局的水环境机制模型;3)现有景观调控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不同尺度同时开展景观调控的研究较少,缺乏基于水环境保护的城市景观动态调控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沙漠边缘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近50年来城市及区域景观的演化与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并提出榆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认为对沙漠边缘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应强调区域基质背景的生态意义,重视区域基质与城市建成区景观、城市边缘区景观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对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  相似文献   

13.
以1999-2012年1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选取武汉市为研究区,采用GIS与景观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发展角度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探讨了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2年,武汉市的建设用地从161.78km2增长到712.17km2,年均增长面积为42.34km2,扩张速度达到26.17%/a,扩张强度则为0.5%/a;城市主体是沿着长江和汉江呈斜十字形不断向外扩张的,扩张方向主要是W、SW和SE三个方向,扩张模式以边缘式和填充式为主;从建设用地的景观特征来看,破碎度先减小后增大,优势度先增大后减小,景观形状一直趋于简单化,景观分布则缓慢聚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四点: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河流湖泊的地形限制和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都市全球化理论”认为: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中,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使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运用“大都市全球化理论”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世纪90年代的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特征进行了初步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特征和形成机制与“大都市全球化理论”中的全球城(B)型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特征和形成机制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生态安全范畴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成果将增强人们对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开展城市湿地的科学保护、建设、开发活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退杨对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生态退杨”政策实施前后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综合分析洞庭湖区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为洞庭湖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佳尺度的武汉市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S、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分析景观指数随粒度的变化效应,确定景观最佳观察尺度,对武汉市的土地覆盖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分析.对16个不同粒度的栅格图分别进行18个相关指数的运算,根据14个敏感指数确定最佳分析尺度为90m;选取了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的指数,在最佳尺度下进行指数计算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是以水田、旱地和坑塘水面为主要景观类型的复合景观结构,优势景观明显,3种主体景观类型集中连片、分布广泛;建设用地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用地和旱地的斑块密度大,平均斑块面积小,景观破碎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