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以产业链条和利益链条为核心的经营方式。在产业链上,要实现种加养、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紧密联结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使农业生产更加体现出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育起来的有效经营组织形式。它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紧密结合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引导到规模化和专业化大生产,把自给性、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商品性、外向性、高效益的大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 加强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组织形式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农业是以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效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增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育起来的有效经营组织形式.它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紧密结合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引导到规模化和专业化大生产,把自给性、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商品性、外向性、高效益的大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实现经济增长一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使经济总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上世纪如年代。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897个,成员13.6万个,涵盖了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等各个领域。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销售、加工环  相似文献   

10.
林起 《厦门科技》2001,(1):48-49
2000年9月底至10月中旬,国务院体改办组织了"中国农业产业化培训团"赴巴西进行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对巴西农业发展的现状、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及科技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巴西政府重视科技兴农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开发优势资源为基础,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模式。以市场来牵动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来带动商品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链锁形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和经营管理企业化。为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找准主导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县的自然优势,建设好具有我县地方特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创办好农牧业最终产品的加工企业,把公司、基地、农民联结起来触为一体,真正培育出我县的名牌产品,实现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付海平 《科技资讯》2006,(3):157-158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以市场去求为导向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我国的农产品一向都存在“卖难”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农产品的流通,怎样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实现农产品的“卖易”,这就需要重视农产品的区域化流通。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服务产业化,作为农业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应该在苏州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既有联系又有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积极推进和优先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普通经营形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通过农产品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结构,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为基础,实观农业的自我保护、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以此为判断标准,我们认为中介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农户不是产业化经营形式;公司+农户为非完整形式;合作组织型才是完整形式。所以,在产业化经营实践中,应放弃非产业化组织形式;逐步改造非完整形式;积极发展完整形式。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目前,全国的广大农村,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在保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经科教一体化等组织方式,实行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因此,在目前的农村的改革中,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立足主产区粮食资源优势,以品牌为龙头,以联合为动力,以订单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走出一条"粮食品种优质化、生产基地规模化、产购加销一体化"的新路子,逐步形成粮食产业化经营格局,是加快粮食结构调整,实现农企"双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一、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目前,全国的广大农村,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在保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经科教一体化等组织方式,实行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组织,因此,在目前的农村的改革中,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农业和农村面向市场进行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突破了计划经济部门壁垒,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支柱产业为主导产品,按照种养加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一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体制,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营主体,把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结合起来,以促进农…  相似文献   

19.
张艺 《天津科技》2015,(4):79-80
从经营效益是科技期刊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国家相关政策为科技期刊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等3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开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以《环境卫生工程》期刊为例,从联合办刊、广告经营、扩大发行、出版增刊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实现多种经营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经历了机械化,专业化,农工商一体化三大阶段,三大阶段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专业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农工商一体化是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条件已经具备,但具体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农业专业化要在土地非大规模集中的基础上进行,农工商一体化正处在发展阶段,要充分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大力发展合作制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