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环境是航天器的运行环境,直接关系到航天员和航天器的安全。监测、研究和预报空间环境,是保障航天员、航天器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内外载人航天工程逐步开展了辐射剂量、带电粒子、轨道大气、等离子体、空间碎片等空间环境参数探测。结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和阶段,着重介绍了中国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情况,提出了后续空间站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生物学研究中,由于把生物体当作一个黑箱,或者在细胞分子层次考察能量问题,这样要么太粗,要么太细,太粗者不知道能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变机制,太细者又无助于生态学的问题的解决.故长期以来,不能建立准确地预测动植物生长的能量学模型.本文提出的能量结构生物学不仅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具有更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能量结构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能量空间格局和环境的关系,以及探讨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能量结构演化规律的学科,能量结构生物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涉及到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进化论、系统科学和拓扑学等多个学科,故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预期能量结构生物学将为形态解剖学研究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为能量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并将大大地丰富进化论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此外,在应用上将为仿生学研究提供能量水平上的技术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是当今大国科技竞争中生物前沿技术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必争之地。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态势进行探究,为识别新兴学科交叉方向以及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布局优化和管理有一定的情报参考价值。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13-2021年间的科研论文,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规模、学科交叉强度、学科交叉网络和演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生物学领域20%的论文存在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度平均为0.58;理学、工学、医学是其中的三大交叉领域,与哲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深入;1990年以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广度在持续增加,已逐渐形成“小中心、大网络”的多边学科交叉网络。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仍存在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加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学、医学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加深与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人文领域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圆满完成。至此,在短短的12年时间里,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全自主地掌握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全部三大基本技术,即载人航天器的成功发射和航天员安全返回技术、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以及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相似文献   

7.
邓爱华 《科技潮》2004,(9):12-16
时间生物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学科之一,也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脑、心理与行为的遗传机制”国际研讨会上,时间生物学这一国际热门科研课题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力学经过近6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重要的学科前沿交叉领域。本文回顾了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生物力学学科正在发展的力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建模分析、临床应用两大重点领域;展望了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应重点关注的生命科学、现代医学、大健康工程和国防等四大领域;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在疾病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生物力学设计与健康工程研究、特殊环境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承前启后、意义重大据这位发言人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生态遗传学的学科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在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概念、内涵、研究范畴,也为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roject design of spaceflight launching site in China and the main forms used in these design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thesis,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spaceflight launch should not use only one fixed model. According to its nation condition, China should design and build the launching project facility and device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spacecraft and carrier rocket.  相似文献   

12.
空间环境中丹参酚酸B镁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中药丹参酸B镁在空间环境下对接种低温细胞生存系统中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作用,为预防空间环境对宇航员心血管功能的损伤提供依据。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加入丹参酚酸B镁接种于低温细胞生存系统中,搭载于第22颗返回式卫星。经过18d空间飞行,将回收卫星返回后的细胞进行第17,24,30d光镜照相,Giemsa染色及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加药组的细胞在形态上及增殖数目上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酚酸B镁能够改善空间环境中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生存状况,减轻宇宙射线、微重力、微磁场对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间诱变选育辅酶Q10高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搭载为诱变手段,筛选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辅酶Q10高产菌株。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进行空间搭载,根据菌落形态进行初筛,摇瓶发酵进行复筛,HPLC检测含量等方法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最终得到名为Shenzhou6的突变株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30%,产量可达(0.8+0.02)g/L,经过优化培养可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说明空间诱变因其复杂的空间环境条件,可以作为一种诱变手段进行工业化菌样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凤仙花种子经"神舟"4号卫星搭载后,在SP1代中发现一个减数分裂异常和小孢子内染色体数目非减半突变株,本文对其后代的花色变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粉红花和红花突变系小孢子染色体在7条左右,而蓝紫色突变系则平均在10以上,二者有较大差异。在花粉粒大小方面则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空间科学概念的若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科学在不同语境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表达,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歧义。为厘清基本概念、促进事业发展,在追根溯源、国际对照研究基础上,考证了空间科学概念,指出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是最早进入空间开展研究的自然科学;空间科学在中国学科专业目录和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中,虽不是独立的门类,但下属的学科领域均属母学科的重大前沿,使得母学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辨析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和应用、空间科学与天文学、日球层顶与太阳系边界、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科学卫星与业务卫星、空间科学任务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等概念的内涵,呼吁各界重视和支持空间科学,加快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使空间科学成为开放型的研究体系和学科群,可为相关战略规划、学科研究、项目申请和科学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空间环境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淋巴细胞Jurkat在空间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及形态,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接种低温细胞生存系统中淋巴细胞Jurkat的保护作用,为预防空间环境对宇航员的免疫系统损伤提供线索。将淋巴细胞Jurkat搭载于第22颗返回式卫星,经18d空间飞行,回收卫星返回后的细胞,光镜照相,Giemsa染色;将参芪扶正注射液加入无源搭载的淋巴细胞Jurkat中,MTT,光镜照相,采用快速细胞染色法。无源搭载淋巴细胞Jurkat在空间环境下存活;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淋巴细胞于低温生长系统中,其形态上及增殖数目上优于对照组。空间环境有利于淋巴细胞生长,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淋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世界空间科学和探索热点频现。按空间天文、日球层物理、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和微重力物理与空间生命科学五大领域,梳理了全球空间科学重要进展,韦布空间望远镜及其首批成果成为年度最大亮点;盘点了各国空间科学任务及其代表性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系列以及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样品的研究突破令人瞩目。载人航天是空间科学与应用的重要平台,中国空间站建成引起世界关注。点评了各国的空间科学中长期规划和国家空间战略相关情况,展望了2023年即将发射升空的空间科学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学科评判标准经历了从经典标准到现代标准的代际更迭,目前正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对其演化发展逻辑进路的分析论证是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对学科评判标准的历史追踪表明,以内统外、以内在标准为核心的经典标准应学科发展需要而生,在以经典范式确定传统学科地位和规范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了重要价值,并因其强调内在标准独特性的内在缺陷及背离、阻滞、僵化、弱化等负面效应而被解构颠覆。以外需驱动为核心的现代标准实现了对经典标准由内至外的范式翻转,学科建设的现代范式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活力,同时也因外在建制的发展取向偏颇带来了危机叠加、学科矮化、研究碎片化与功利化、路径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探寻学科评判标准持续发展的新理路,必须以两代标准的视域融合为基准,实现标准框架的调适、重整和细分,进而制定学科研究导向、内容结构、研究方法、行动姿态等一揽子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理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应当与哲学分析保持紧密的联系,地理学在理论方面所表现出的进步的状况,是直接与它的学科基础问题被明确的程度高度相关的。文章就地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地理学的时间和空间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哲学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2019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研究进展、美欧俄日等国家/地区最新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新发射的空间科学重要任务平台,盘点了天基平台助力首次黑洞直接成像,宜居带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存在水,“隼鸟2”号(Hayabusa 2)完成小行星采样,1年期双胞胎天地对比研究揭示人体空间适应性,美国明确在2024年前载人重返月球目标,俄罗斯计划分4个阶段开展月球综合探索与开发、至2040年全面建成月球基地,中国成功发射“太极一号”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美国成功发射“电离层探测器”(ICON)等重大成果和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