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因为人类健康与动物疫病息息相关,动物防疫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动物卫生是人的卫生,动物卫生、植物卫生三大卫生之一,动物卫生也是人的健康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动物疫病是人类传染病的潜在载体,许多疫病属人畜共患病,通过动物的储存、变异、毒力较强,动物可能不发病,一旦传染给人,其后果往往很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性传染病和15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中,至少有160多种是人畜共患病,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病有54种,如鼠疫、狂犬病、艾搏拉病、艾滋病等病的传染源分别是鼠、狗、猫科动物和猴子,人的克雅过病与疯牛病关系密切,很多流感也是从鸡和猪身上传过来的,SARS和鼠禽流感暴发都与动物有关。从危害看2003年的SARS给我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亿美元,疯牛病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增加60亿英磅的赤子,国民经济总量下降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9,(7):40-40
人和动物有一些共同的生物学属性,因此可能被同一种微生物所感染致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人畜共患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或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品传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畜、人禽共患病成为感染性疾病中尤其值得注意的疾病。它感染力强,患后无特效疗法,预防困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就人畜共患病中常见的几种做一简单介绍,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抵御疾病的缠绕。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本研究综述了布鲁菌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chevrieri、社鼠N.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at...  相似文献   

6.
马鸿春 《天津科技》2009,36(3):89-90
家居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是下水道和地漏。下水道和地漏返出的污气、臭气携带大量病菌和病毒,污染室内空气,致人患病。专对市场使用的3种地漏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尼帕病毒病     
在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至少有200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是继英国疯牛病、台湾岛猪口蹄疫、香港禽流感后,又一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恐慌的人、畜共患病。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Perak州Nipah城首次发现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明大理市鼠形动物常见蠕虫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捕鼠工具捕捉鼠形动物 ,分类鉴定 ,解剖检查 ,确定常见寄生蠕虫。结果 :共捕获鼠类1132只 ,分属3目6科23种。338只鼠形动物有肝毛细线虫、微小膜壳绦虫或/和缩小膜壳绦虫感染 ,感染率分别是17.23 %、7.95 %和4.68 %。寄生宿主主要是黄胸鼠、褐家鼠、斯氏家鼠、卡氏小鼠、中华姬鼠、锡金小鼠等鼠类。结论 :肝毛细线虫、微小膜壳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是大理市鼠形动物常见的寄生蠕虫 ,12种鼠类是其寄生宿主。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福建省人兽共患病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该学科在福建省重要人兽共患病监测与防控、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能力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现状与成就,并提出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和全身性发红。本病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血缘性传播、垂直性传播及媒介昆虫传播。该病1932年在印度首次发现。近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爆发性趋势,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兽医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养殖贝类病害研究概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我国海洋养殖贝类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并对海洋贝类病 的防治技术与对策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鱼养殖中的疾病22种,其中病毒性病5种,细菌性病6种,真菌性病1种,寄生虫病10种。分别描述了这22种病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以及防治方法。还叙述了鱼疾病的预防的综合措施,提出了今后鱼病害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钱韦 《科技促进发展》2019,15(4):346-350
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是确保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战略必争领域,我国在该领域存在基础研究缺少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因而一直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的高度重视。由于正在执行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偏重现有技术的优化、集成和田间示范,在国际本领域研发水平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亟待调整布局面,增强基础-转化型研究的实施力度,研发具有绿色、高效、精准特征的革命性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木材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5,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用材林对我国木材安全、生态安全、森林碳汇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用材林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林分结构简单,生物灾害频发,其中真菌病害已成为我国用材林的主要生物灾害。笔者围绕我国用材林树种重要真菌病害的致病机制和绿色防控等科学问题,综述了我国主要用材林树种的重要真菌病害种类、危害特点、病原致病分子机制和内生菌防治病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用材林重要真菌病害的流行监测、病原-寄主互作、病害的栽培管理与可持续绿色防控等综合防控策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土传病害是作物产量的经常性限制因素。在禾谷类生产中,某些病害在少耕制度下异常严重。因此,有利于保护土壤侵蚀的管理措施(例如减少耕作、保留农作物残体等)能导致病害发生更为严重,从而造成作物减产,这要求研究新的病害防治措施,而不能依靠农业耕作措施或轮作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措施的一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已进行了研究。蔬菜和棉花的苗期病害一般是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或者病害严重发生导致毁种后重新播种。在这些病害防治方面,人们探索了生物防治措施,旨在发展安全、无残留的防治方法,本文介绍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筛选、评价一系列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从而建立有效可靠的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方法。在两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对象作物为小麦、蔬菜(番茄、黄瓜和辣椒)以及棉花。另外,还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以及重要植物病原菌如腐霉菌的生态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沈阳地区京桃病虫害种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桃树木上共发现13种病虫害,其中病害9种,可分为真菌类、细菌类、缺素类3大类,真菌类病害是京桃的主要病原;虫害4种,蚜类、蚧类、天牛类、枯叶蛾类各1种,属于枯叶蛾类的黄褐天幕毛虫危害最重。京桃13种病害的症状和虫害的危害状都有各自典型的特征,易于鉴定和区分京桃病虫害的控制需严格把握以下几点:培育健康苗或栽植壮苗;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选择土壤条件好的地段、合理控制水分、清除病树并处理;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剂1/1000~1/800倍液防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人员流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重组变异加快、致病毒力增强,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凸显。笔者阐述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建设背景,总结体系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探索提出对策建议。从不同层面,系统分析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现状。首先,从法规政策、部门职责、国际履约等方面,概述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从监测站点、信息直报、人才队伍、规章制度、监测预警、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7个方面,对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再次,针对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体系建设不健全、资金保障不充分、专业化程度偏低、基础研究不够等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防控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开展广泛科普宣传等5个方面的建议。经过15年的建设,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初步建成,监测站点网络得以设立、监测信息实现网络直报、监测队伍不断壮大、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升、科技支撑力得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监测防控事业发展基础不稳固,工作开展整体水平较低,存在以下问题:①现行法规对此项工作分工不够明确,部分职能交叉环节存在部门职责不表现象。②存在大量监测盲区,国家级监测站覆盖率占我国陆生野生动物聚集分布区不到30%;现有监测站技术水平偏低,主动监测预警能力不足。③中央财政预算投资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地方运行经费和疫情防控经费投入渠道不畅。④一线监测人员约80%为兼职或兼岗,专业人员不足10%;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尚未建立。⑤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不多,公益性和盈利性矛盾未破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是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需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一健康”等理念,明确职责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夯实科技支撑基础。研究建议:①弥补法律漏洞,形成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主管部门职责明确、分头负责的局面;②实施国家级监测站改扩建工程规划,建立陆生野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及公共卫生预警防控体系;③建立科学合理经费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④联合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机制;⑤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参阅近5年全国生物防治领域发表的文章、专著和笔者在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全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进展,包括近年国家设置的生物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生物农药的新产品研发、昆虫天敌的商品化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情况的观察和反思,提出了疫病防控决策须考虑的主要问题,认为疫病防控应有可传染性思维、流行病学思维、成本-效果思维、爱心抗疫思维、疫期法治思维等5种思维,主张建立疫情早期防控和失控阶段防控两套标准,以期辅助科学决策、理性施策,有效减轻疫情发展及防控带来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人对人身保险欺诈风险已有认识,但不够重视,对其防范和控制表现出较大程度的迟延。防范和控制人身保险欺诈风险,不仅要通过保险人的努力,国家也应从立法和司法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这些途径追究欺诈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加速保险欺诈犯罪化的进程,以实现对人身保险欺诈的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