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反射和倏逝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Maxwell的电磁波理论,对光的全反射现象进行了推导。得到了全反射密切相关的倏逝波,并对倏逝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全反射时能量流动的图象。  相似文献   

2.
浅谈倏逝波     
邓燕 《科技资讯》2010,(13):100-100,103
倏逝波(Evanescent Wave)是一种非辐射近场波,包含很多近场精细结构信息,是近场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倏逝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的新颖结合,引起了研究者们的许多关注,在SPPs元器件和回路、纳米波导、SPPs光开关等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倏逝波的存在条件和相关性质,并简述了与SPPs结合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菲涅耳公式出发说明光发生全反射时也存在透射光——倏逝波,并导出透射光的波动方程,说明了它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4.
运用菲涅尔公式得出全反射现象中看似矛盾的透射波能量问题,利用电磁波理论分析了在介质分界面存在的倏逝波,讨论了倏逝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倏逝波转移能量的观点和时间延迟的概念出发计算了光波全反射Goos-Hanchen位移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推出了电磁场能流密度矢量与能量密度的相对论变换,证明了S可ω构成一洛伦北不变量,并应用所得结论研究了电磁波能速的变换。  相似文献   

7.
8.
从倏逝波转移能量的观点和时间延迟的概念出发计算了光波全反射Goos-Hanchen位移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菲涅耳公式解释了全反射现象。在光束经受全反射时来讨论透射光束,则得出倏逝波的波方程,并进一步研究指出倏逝波只存在于光疏介质表面薄层中,沿界面传播的距离也只能是很短的路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角谱理论研究了,纳米小孔的近场衍射,采用矢量和标量角谱理论研究了电磁场的矢量性和衍射场中倏逝波对纳米小孔近场衍射的影响,给出了小孔近场衍射的数学表达式.理论计算了纳米尺寸下小孔的横向和纵向近场衍射光强分布,并获得了电磁场的矢量性和衍射倏逝波在小孔近场衍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静场和恒定场中,能量的传输是由坡印廷矢量决定的。本文讨论了长直导线和长直螺线管的能量传输,并对导线外的电场和螺线管外的磁场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消失场荧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本文给出各种分层结构中消失场分布的严密电磁理论.在生物和医学上,利用受激荧光强度正比于局部电场能量的规律,可根据测得的相对荧光强度算出细胞和基板的间距.文中还给出一些消失场荧光测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两列对称于Z轴方面传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迭加后的合成电磁波的分析。得出在两块平行导板之间,由于两导板壁对平面电磁波连续反射结果形成了TE型电磁波,并指出TE型电磁波的能量是沿波导长度力向传播的。  相似文献   

14.
从能量和角动量角度对均匀磁场中旋转运动的中性导体进行研究,具体论证了中性导体在均匀磁场中旋转时,其电磁场的能量和角动量是守恒的,认为能流密度s=c^2g在守恒中起着传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出发,考虑电磁波的能量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传播的特点,详细地分析了平面电磁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的全折射和全反射现象,讨论了各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和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定性地分析了稳恒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图形方式展示了电路中能量传输的图景.第二部分又定量的分析了稳恒电磁场在真空中的能量分布和传播问题.由此懂得了不是电源直接作用于用电设备为人类服务,而是通过电磁场的能量传输才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场光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非辐射场积分式的渐近表达式,阐明了非辐射场与辐射场一样受到光学信息传输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存在于半无限左手材料表面上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研究其p型极化时的色散关系;通过棱镜耦合得到衰减全反射谱,论证实验上观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可能性;分析各种参数对实验观察p极化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参数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隐失波的共振频率及共振强度均有着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斌  周南润 《科技信息》2012,(35):28-29
传统的电磁场理论教学在讲授时谐电磁场和均匀平面波等重要内容时采用的数学形式是相量法。本文从傅里叶变换出发重组了时谐电磁场和均匀平面波的内容安排,指出从傅里叶变换视角教授更能凸显时谐电磁场和均匀平面波的物理意义和重要性。通过相量法和傅里叶变换的对比,指出相量法是傅里叶变换的简化数学形式。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一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