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对彝族民歌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在民歌的众多题材中,情歌独具魅力.楚雄彝族情歌是反映楚雄彝族青年男女爱情观的重要实体,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百首楚雄彝族情歌的收集与整理,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线旋法、节奏节拍和唱词唱腔方面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发现该歌种兼具南北方音乐的特色,在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值得音乐工作者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取材于民间传说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情的格萨拉》,是一首G羽调的民族小调音乐,音乐旋律凄美婉转。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取材、结构和风格的分析,阐述了作品属于彝族民歌的情歌类音乐但又不同于一般彝族情歌音乐的音乐特点;通过对葫芦丝演奏者在演绎本作品时淋漓尽致的思想内涵表达的分析,阐述了演奏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皖西民歌在艺术形式、形态上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些都是其内在文化属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皖西民歌地域特质、社会功能和发展手法上的剖析,探析出它蕴含于内的文化品格和本质精髓。此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独具韵律的皖西民歌文化属性有所裨益,还将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性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山歌社"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后期的一个重要音乐社团,其最突出的贡献是给一批民歌编配钢琴伴奏,从而使优秀民歌得以广泛传播.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在中国音乐史学专著中多有叙及.实际上,"山歌社"在当时部分"国统区"的音乐教育方面所作的成绩也是卓有成效的,不少成员在音乐教学实践、理论探讨、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本文在对"山歌社"音乐教育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音乐教育活动概貌进行追述,旨在让读者从中了解当时国内音乐教育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朝鲜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明朗、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以民歌题材为分类方式,以下界面调式为研究视角,对朝鲜族民歌的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的结构特征及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舟曲县拥有秀美的山川和宜人的生态气候,更有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藏族民歌更是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气质。本文的选题基于对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献整理,力图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中,总结出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现状与缺失之处,以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勾勒出舟曲藏族民歌的宏观面貌。  相似文献   

14.
马头琴因琴头饰马而得名,是蒙古民族的象征,是最能代表草原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了独特的草原游牧审美文化、人文思想、风格气质和民族精神。其不但在中国甚至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且必备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对于马头琴源流的考析,目前因史料缺乏等原因还存在明显的断层,导致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近代社会形态和社会文化的变迁,郭尔罗斯地区的草原游牧文化逐渐融入了农耕文化,在此基础上酝酿而生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音乐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体现出有别于其它民歌的新特点。这些创作特点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共同构筑了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民间文学价值、民族特色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满族民间音乐与东北汉族民间音乐在旋法、结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上的比照,以及对“二人转”音乐起源的论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萨满音乐是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伊通于先秦时期便有满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并流传着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满族传统民歌。近年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该地区的族民们又重新拾起昔日曾被冷落的本族群民歌,并于村头巷尾传唱。从民歌的旋律特征与唱词内容来看,这与伊通满族固有的民俗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本文以此为视角,探究满族民俗文化的深层意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尔苏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在田野采风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一些探讨。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多为一段体,每句有六、七、八个小节不等。内容以酒歌居多,还有其它反映人民生活的歌曲,诸如思念歌、打猎歌、出嫁歌等。艺术特点为音调悠长、潇洒豪放、节奏自由等,均具有藏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格,所不同的是尔苏藏族处在藏彝文化交叉带之上,音乐风格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