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吸附原子对0.1mo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O.70V(SCE)时,S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可方便地得到S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甲酸的电氧化.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了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2.
Pt及其修饰电极对丙三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s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丙三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丙三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4V,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合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丙三醇的电氧化。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方法,研究了0.1mol/L H2SO4溶液中甲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甲酸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甲酸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3个氧化电流峰,与有机小分子醇类的氧化特征不同;负向电位扫描中出现甲酸氧化电流峰,表明甲酸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从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甲酸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3-丁二醇(1.3-BDL)-丁二醇(1.3-BDL)在Pt和以Sb原子修饰的Pt/Sb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3-丁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吸附Sb原子后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1.3-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1.3-丁二醇在Pt/Sbad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5V,峰电流增加了近1倍。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1,3 丁二醇(1,3 BDL)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SCE)时,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可得到Sb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显著提高1,3 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1,3 丁二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5V,峰电流增加近1倍.该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在1mol/L硫酸水溶液和含10^-3mol/L苯的1mol/L硫酸水溶液中对铂电极行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极过程中产生的氧、氢和苯及其氧化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苯的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氧化步骤,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阳极过程苯发生化学吸附,阴极过程发生物理吸附,氧化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电化学活化为控制步,后继过程为快速化学步。  相似文献   

7.
Pt电极上1,4-丁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CV和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2个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分别为0.62V、3.87A·m~(-2)和1.00V、13.2A·m~(-2);负向电位扫描中还出现一个1,4-丁二醇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为0.39V、12.0A·m~(-2),说明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4-丁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8.
Pt电极上1,2-丙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三个氧化电流峰,而一元醇的氧化仅产生二个氧化峰,说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过程的复杂性;负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2-丙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9.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正丙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关系密切。酸性介质中正丙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电极钝化引起的。与Pt电极相比较,饱和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碱性介质中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0V,峰电流增加了2.2倍,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活性。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抑制了正丙醇的电氧化。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0.1 mol L -1 H2SO4中乙二醇在Pt电极和以吸附原子修饰的Pt (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 乙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乙二醇氧化峰电位负移了0.20 V, 峰电流增加了近3 倍. 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乙二醇的电氧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vs.SCE)时,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甲酸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酸氧化的峰电流增加了近5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简称GTF)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吸附伏安特性,为氟喹诺酮类其他药品的测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了GTF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相关参数:结果:测得GTF的饱和吸附量Гs=4.01×10^-11mol·cm^-2,每个GTF分子所占汞滴面积为2.02nm^2,吸附系数β=1.08×10^6,25℃时的吸附自由能△G^θ=-29.14kJ·mol^-1,电极反应电子数n=2,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量ana=1.01,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量ks=0.27s^-1;结论:测定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GTF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在0.2mol·L^-1KH2PO4-K2HPO4(pH6.80)底液中,克林沙星(C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ρ=-1.46V(vs.Ag/AgCl),该峰说明汞电极对克林沙星具有明显的吸附性。测得CF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Гs=4.82×10^-11mol.cm^-2,每个CF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64nm^2,CF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1.06×10^6,25℃时的吸附自由能△G^θ=-32.13kJ·mol^-1,电极反应电子数n=2,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量αnα=1.44,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量ks=0.26s^-1。建立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CF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仲丁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介质中仲丁醇在Pt电极上电催活性比酸性介质的低,但其自毒化现象较不明显.目前实验条件下,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碱性介质中仲丁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H3CH2COCH3,反应中间体主要为CH3CH=CHCH3和CH2=CHCH2CH3.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仲丁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了酸性介质中4种有机小分子伯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在Pt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这些伯醇电氧化反应活性的顺序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在-0.25 V至0.1 V的氢吸脱附电位区间,伯醇或其解离产物都会吸附在电极表面并且抑制氢吸脱附; 酸性介质中伯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都有两个正向氧化峰, 但峰值大小随着分子结构不同而改变; 伯醇的氧化与Pt表面生成不同氧物种密切相关; 伯醇的氧化要有表面吸附氧物种参与; 在0.18~0.48 V电位区间内, 负向电位扫描中伯醇的氧化电流明显比正向电位扫描的大, 说明这些伯醇的电氧化中都存在自毒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别测定了Pt电极有0.1mol/1 NaF和0.1mol/1 NaF+0.01mol/1吡啶溶液中的反射差谱和相对反射率变化-电位图,发现在阳极极化电位区,反射差谱出现550nm的新谱带,它可指认为平卧取向的吡啶吸附分子和Pt电极表面所生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在光激发下产生的电荷转移吸收谱带,自氧在Pt电极上吸附到电极表面生成表面相氧化物之前的电位范围内,表面Pt原子氧化态的变化基本上不影响金属Pt的悬空键能级,当表面相氧化物生成后,新谱带消失,吡啶分子可能脱附。  相似文献   

17.
银电极的交流电化学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交流电化学热方法研究了Ag在1mol/L NaOH溶液中表面阳极膜的生成和还原。结果表明,交流电化学热方法可灵敏地检测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如在Ag2O氧化成AgO以及Ag2O还原为Ag的初始阶段出现的交流电化学热峰,可归结为由吉晶过电位引起的。在氧析出和氢析出前出现的交流电化学热峰则是由于氧和氢吸附时放热反应,交流电化学热提供了一种从测量电极反应热效应探讨电极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丁醇(1-BL)在Pt电极上氧化和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正丁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关系密切。酸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电极钝化引起的;负向电位扫描中正丁醇在碱性介质中观察不到负向氧化峰,而酸性介质中正丁醇的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碱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上氧化不遵循双途径机理,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碱性介质中正丁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乙二醇在1.0 mol/L KOH溶液中在Pt/C, Pt-NiO(质量比4∶1)/C, Pd/C和Pd-NiO(质量比4∶1)/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单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表现出非常低的活性,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抗催化剂毒化能力好于Pt/C.经过氧化物增强后,Pt/C和Pd/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Pd-NiO(质量比4∶1)/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超过Pt/C.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Pt电极上不同浓度的甲醇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甲醇的电氧化过程与溶液酸碱性和甲醇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介质中,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的顺序为:酸性>中性>碱性;在浓度为10M甲醇氧化的CV曲线上,首次观测到甲醇氧化在负向电位扫描中出现两个氧化峰;并指出甲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