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明代甘肃南部的茶马贸易为中心,试图分析明代茶马贸易中角色的变化,即以弘治三年为界,在此以前,贸易主导权在官方;在此以后,贸易主导权不得不下移,使得商人成为联系明政府与番人的桥梁。茶马司的设置改变了当地的面貌,更辐射除了范围更广的茶马贸易圈,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该地的城镇形态。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贸易 --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茶地区,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产马地之一。随着贵州茶叶生产的发展,明朝开始在这一地区设立茶仓,使贵州地区成为政府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贸易的一个重要区域。茶马贸易促进了贵州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柳岩 《奇闻怪事》2011,(1):35-37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袒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南方嘉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马古道、丝茶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莫不与茶相关相联。“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当时茶贸易的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湟源县旧称丹噶尔,在清代是茶马互市及民族贸易的重要市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农牧交错带,为多民族聚居区。民国时期丹噶尔的商贸情况:清末民初有比较良好的基础、以及由于马仲英事变和二重税的实行所导致的两次重大商贸转折。  相似文献   

7.
洪武时期河州地区官营茶马贸易经历了市马阶段和金牌信符阶段.本文通过多种文献之间的比较,将市马阶段细化为市马前期与市马后期,分析了市马前期与市马后期的贸易总量与贸易价格,考证了金牌信符颁布的最初时间与纳马番族数量.河州地区市马前期主要特征为"自由贸易,以茶市马,量少价低",市马后期表现为"自由贸易,专人署理,以钞市马",金牌信符更是"差发贸易,金牌信符,强制纳马,以茶酬之".河州地区的茶马贸易强化了明朝廷与河州地区番族部落交往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宋朝对茶马互市实施严格控制,各项制度日臻完善。为确保茶马互市顺利开展,宋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茶马贸易和管理的法律规制,主要内容以榷茶博马专卖法制为核心,还包括职官管理、市场开禁、茶马价格、入蕃茶禁以及私贩马罪罚条格等具体律令条规,诸多规管对保障西北、西南沿边的茶马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叶——一个承载着古老中国荣耀与高贵的商品在19世纪末走向了衰落。中美早期贸易可用茶叶贸易作代表。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近百年的中美茶叶贸易经历了兴盛、发展、衰落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印证了中国自强盛走向衰败的历程,中国茶叶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文章着重指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创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结构日趋优化,贸易发展严重地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技术贸易和新型服务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和以结构性障碍为主要原因的愈演愈烈的美、日、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日趋严重;随着国际贸易趋势不平衡的加避,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强化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明,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结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发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保护的合理性并对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的存在性给予科学的解释,但传统贸易保护理论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要素的不可跨国流动性。在投资贸易一体化条件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国流动,这对传统贸易保护理论提出严峻挑战,也需要对新形势的贸易保护政策走势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本文回顾了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笥,并指出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与新形势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汉茶赋     
郑宗林 《汉中科技》2009,(6):I0001-I0001
世之茶叶,神州发祥,南国嘉木,葳蕤生光;先民有贤,撷而啜尝,苦而回甘,茗声日响;时序汉唐,西域通商,茶马互市,华风远扬。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能解释日益增加的产业内贸易问题。鉴于此,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内容及其与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分析了我国的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15.
贸易自由化是世界各国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必须与各国国情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贸易自由化过程的分析,总结其才识和成功经验,为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贸易自由化道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10,(33):123-123,111
二战后,中国和日本在正式外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LT贸易就是这一时期民间贸易的高潮:被认为“不仅使日中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是恢复中日邦交的巨大纽带”。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技术贸易价格模型的设计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的确定始终是国际技术贸易中一大难题。本文结合技术成本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提出国际技术贸易价格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各种参数提出取值方法,从而使技术贸易价格模型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兴盛于史的川藏茶马古道,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古老性和民族性、集中性与组合性等独特优势.文章提出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需整体规划、分段打造,突出重点、树立精品、发掘亮点、酿造绝品;凸显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特色,实现专线旅游和专题旅游良性互动;针对区位资源现状,打好“组合拳”,充分实现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并逐渐完善古道沿线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域外影响,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20.
杜耀瑛  王国昌 《科技资讯》2009,(31):141-141
目前我国学者对我国建国以来对外贸易史的划分,通常是以重大历史事件或政策转变为分割点,本文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即贸易方式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希望能够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贸易理论体系和更好地探索中国贸易的发展方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