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寨县地处皖西和大别山区,莲花山位于金寨县境的中部偏东。莲花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客观上较好地保留了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方言特色。莲花山方言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其方俗词语中留存了一定数量的近代汉语词汇,这些方俗词语作为活的方言材料,具有多方面的语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选取其中的12条词语,进行考察和例释。  相似文献   

2.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套方言俗语是河套民俗借以流传和记录的主要载体。源于农耕文化和畜牧业文化的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文化气质、北方传统饮食风俗和蒙古族特色文化民俗。河套方言俗语既是河套民俗传承的工具,也是图解河套民俗的文化符号,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广西宜州的方言俗语,认为修辞手法多样,具有独自的修辞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宾川方言俗语的调查研究,按照结构类型把宾川方言俗语分为惯用语、歇后语、谚语、顺口溜四类,分析其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地域性、社会性、民族性以及形象性、哲理性和褒贬性等。  相似文献   

5.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写成的《金瓶梅》,吸收了大量山东方言和俗语,这已为《金》学界所公认。作为土生土长的鲁南人,我更明显地感到书中还有不少典型的鲁南方言、俗语没有为研究者和《金瓶梅辞典》等书所注意,或者虽有解释但却欠准确,可能培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带来不便。故个人不揣浅瓶,列举部分条目,予以例释。  相似文献   

6.
方言俗语是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且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民众日常交际生活中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山西忻州方言俗语富有特色,语汇极其丰富,这些方言俗语与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忻州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俗语,直接反映着忻州人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蕴含丰富的乡土气息,发挥着传递地方知识与化育世风的功能。民众借助方言俗语表达价值观念,亦不愧是民众智慧结晶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7.
方言俗语由地方人民创造并广泛使用,受当地人文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山西祁县方言俗语的分析,从动物形象、饮食、礼俗、经商哲学等方面揭示祁县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出发,针对方言语法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实际,对云南方言语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虽系“述略”,却能大体反映出云南汉语方言语法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用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文献材料和口语用例,考察咸宁(咸安)方言一组与火相关的俗语词之本字,并探讨其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中发现188个东北方言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语和34个近似东北方言的词语,为认为《金瓶梅词话》中含有北京官话成分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基于前学的研究和笔者的考察,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金瓶梅词话》所使用的语言,是16世纪北方通语。  相似文献   

11.
清代白话小说作品中词语丰富,其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不仅有助于读懂作品,亦可对一些辞书将来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明清白话小说中很多在今天普通话里已经不用了的孝感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非常注重炼字锤句,准确地选用叠词,注意声音的配合和语言的节律,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美,提高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梦会神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母题之一。与此前的梦会神女母题相比,明清文言小说中梦会神女的故事借鉴了神女故事的原型,却脱离了情欲的窠臼,显得更为清新纯情。这与作者的儒生身份、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至情"学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代的教化思想影响了很多文学作品,从明清小说中的劝教艺术来看,它对人、对于人性解放和社会稳定还是产生了积极意义。明清小说中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作抽象之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础、最主要的环境,也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家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类生活的诸多命题在这个直观的窗口里得到展示。明清时期出现的几部长篇家庭小说巨著对中国古代家庭文学及文化作了详致的记录,而其中对于"情"之主题的探讨尤为热衷:纷繁复杂的世俗人情、情欲与死亡的哲思命题以及男女间的至情至爱,"情"被丰富而多层次地予以解读,成为家庭小说描写中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9.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家庭矛盾”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矛盾在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是一种普遍性存在。从小说情节来看,"家庭矛盾"是建筑长篇家庭小说叙事大厦的重要框架;从矛盾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家庭冲突及斗争除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得极为激烈和难以调和,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古代家族纷争和纠葛的残酷性。家庭小说作家在家庭矛盾的思考中似乎寄托着深层的隐喻意义,因而家庭矛盾亦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类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评点中频繁出现“点睛”、“画龙点睛”、“传神写照”等画论述语,深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明清著名小说评点中的“点睛”等术语的源流,揭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某些特征及其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