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杂草地,然后问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镰刀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手拔……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2.
奥秘     
开学的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做了一次示范。  相似文献   

3.
人会找借口的例子无数,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比比皆是。在这个世上,找借口无处不在。既然人有时都难免找一找借口,出现这等事,也就无须大惊小怪。问题是有那么一些人的有些借口找得不仅让人可怖,还让人可恨。要除掉(当然只要作哑也行)思想巨子苏格拉底,雅典城邦就借口说他  相似文献   

4.
学校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5.
简谈野生杂草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谈野生杂草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朱学文(濮阳教育学院生化科,河南濮阳 457000)野生杂草生长在荒坡、路边、宅旁、林地、田间和深山等地。除了少数中草药之外,普通杂草从来就被人们不屑一顾。要说注意的话,那就是怎样被科学地除掉。尤其是田间、果园杂草,千百年...  相似文献   

6.
快乐是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相似文献   

7.
范智欣 《科技资讯》2009,(23):200-200
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当前证据法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现行的教学方法制约教学效果的提高,窒碍了学生思堆的成长。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特点和优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证据法学教学当中应当引入苏格拉底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苏格拉底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生写话,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着使学生乐于表达.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写话依旧觉得头疼呢?笔者以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对写话的浓厚兴趣有很大的关联.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们该问问:用什么办法使学生产生急于表达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09,(7):1-1
有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回答.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让学生做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立即听从,乐于接受,而且完成得很好;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却无动于衷,懒于接受,即使被迫做了,也是马虎了事.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前一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后一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普遍的道德概念,苏格拉底发明了“问答术”——诘责对方,为自己立论。问答术的第一步是讥讽。苏格拉底先让对方摆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迫使对方一再改变立场,最终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他和一个想当政治家的青年欧则德谟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欧则德谟首先提出虚伪、欺骗、偷盗和奴役等属于非正义。苏格拉底诘问道,假如一个统帅带领军队和一些非正义的敌人作战,使用计谋欺骗对手,劫夺他们的粮草财物,把他们打败并掳来当奴隶,能说这些事是非正义的吗?欧则德谟被迫修改自己的看法,说欺骗敌人是正义的,但是换成对朋友就是非正义了。苏格拉底又追问道,假如将军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谎称援军正在开到;父亲为了让生病的儿子吃药,哄他说药是很好吃的东西;一个人从朋友手中夺去他准备自杀的武器,如此等等,这些行为难道也属于非正义?说到这里,欧则德谟不得不承认说,自己对正义和非正义,其实毫无所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讨厌学数学,究其原因,有的说数学难学;有的说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不感兴趣,容易走神;有的说数学太死板,缺乏生动感……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让学生做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立即听从,乐于接受,而且完成得很好;有的教师说出来,学生却无动于衷,懒于接受,即使被迫做了,也是马虎了事。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前一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后一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  相似文献   

14.
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具有一种原动力--热爱和毅力。热爱是心灵内部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程,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让热情转变成了热爱,而对事业热爱的人,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  相似文献   

15.
国际招标“招”来争议不断2002年年初,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决定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对该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实行概念性规划国际招标。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争议不断。当地有的干部私下说,与其用500万元换来一堆图纸、沙盘,还不如盖搂买车。有的市民疑虑重重,认为纯粹是浪费金钱,没必要花钱赚吆喝。而开发区内许多面临拆迁的农户闻之风动,担心“开发不成功”,抵触拆迁征地。几家银行也坦承对招标前景缺乏信心。500万元,对于地处革命老区的这座人口仅百余万的新兴工业城市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国际先进的理念是否适合新余的实际等诸多质疑,给当地有关领导带来了不小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议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邹江华说,“我们宁愿勒紧裤带搞穷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适应学生的水平,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低年级,化学教学要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开始,用一些物质制取新物质,如将草茵、苹果、菠萝在实验室里制成溶液,而后教师提问什么是酸?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酸就是醋,有的说酸是一种味道……教师要引导他们并教会他们用PH试验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酸碱。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设难置疑,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为了学习结晶水,在带导管的试管中加热兰色胆矾晶体,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看到晶体有什么变化?②你认为导管中可得到什么?③你怎样检验你的设想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这时组织学生讨论,他们会想出许多办法。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並提问学生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是个人学习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再议"为人师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天人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用高尚品德塑造学生,用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用真心实意引导学生,用挚爱情感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是“为人师表”这一老生常谈中的新意。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借"洞穴说"中解放了的囚徒解救洞穴里顽固囚徒失败的故事影射了苏格拉底的悲剧,希望用哲学的启蒙让人们认识理念的真实世界,这和鲁迅对于现代中国而作的关于"铁屋子"的比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洞穴到铁屋,从苏格拉底到鲁迅,从哲学启蒙到文学启蒙,从被锁囚徒到昏睡者,从自由囚徒到觉醒者,鲁迅以他深刻的思想和忧患的意识赋予"铁屋子"以浓重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第一次把知识与人的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以此来抵制智者们的相对主义道德观,树立客观的道德标准。笔者尝试在对“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内在涵义做一番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揭示命题本身所面对的实践层面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