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族斗角舞是水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产生发展与稻作农耕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文章分别从水族历史文化、斗角舞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其与稻作文化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水族民歌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民歌是历史的沉淀和记录,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的产物,是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反映.民歌充分表达了水族独特的审美与判断、心灵与思想.通过借助美学思想和理论,对民歌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了解这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更好的挖掘民族民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熟语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单位,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提炼概括形成的语言精华,它深深根植于民族语言的深层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中,体现了民族群体的思维结构、认知方式和文化惯习。本研究首先从语音、语义、押韵特点和语法、句法等方面的特征对水语熟语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水语熟语的文本内容进行文化分类分析,分别从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类;农业生产、气象知识类;伦理道德、传统教育类;民族历史、地方风物类;民族关系、外来文化类文本内容切入,分析熟语资料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其次再从熟语知识教授生产生活经验、传授为人处世智慧、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塑造群体文化性格等方面,对水语熟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水语熟语语言思维下的民族认知模式,探索水族人民的审美心理、认知方式、民间信仰及生活追求,从而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水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何祖星  史伟 《科技信息》2010,(7):400-40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概述了苗族的竹杆舞起源和发展,对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杠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了研究。研究表明,竹竿舞一项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运动强度、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因而苗族的竹竿舞不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集体性、交融性、观赏性和综合性等文化特征,而且还具有健身、健心、体育旅游开发等社会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从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特征、传承,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案研究,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别项目等4个方面对近20年有关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科交叉与个案研究较少,缺乏社会转型时期水族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条件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水族和苗族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相互影响。世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的水族与苗族,世代和睦相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吸纳了他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罗玲玲 《科技信息》2009,(12):87-87,84
鱼在水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例如节日祭祖、丧葬祭祀、婚姻生育等方面。鱼是水族最为重要的崇尚之物,从水族对鱼的崇拜活动中,可以研究出:水族鱼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水族祭祖仪式中分食图腾鱼是一种图腾圣餐活动;水族的原始稻作农业机缘巧合地实现了“鱼稻共生”,进一步促进了水族的鱼图腾文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贵州地区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历史来源和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南族传统的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等民间活动历史悠久,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较高的娱乐健身和观赏价值,它深刻地再现出贵州毛南人民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变迁的轨迹。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毛南族传统的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等民间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上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原生态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成语则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化石。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试从其反映英语民族的历史进程、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生活习俗、地理环境、肢体语言等六方面来探讨其文化价值。它为研究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文历史特点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阐释了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缘由和价值,论证了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斗地牯牛"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斗地牯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耐力以及柔韧、力量、灵敏、协调、平衡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一定作用,适合在中学开展.建议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和科学性.将毛南族"斗地牯牛"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对抢救、保护和传承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其进校园,实现它与学校教育共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陇南文县为个案,研究麻昼舞.麻昼舞既是一种祭祀舞蹈,更具有体育特征.研究麻昼舞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保持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艳梅 《科技信息》2010,(28):I0251-I025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民族传统体育从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形态,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又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本质特征、社会价值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全民健身、繁荣社会经济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展现,已经成为当地舞台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当前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在展现过程中的缺失与当前观众对东巴舞文化符号迫切需求的态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解析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群基础上,从东巴舞舞台器物文化符号、制度文化符号、精神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符号进行审视,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应然模式,促进东巴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羌族民间舞蹈"巴绒"的胯部动作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羌民族的诸多舞种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通过对古老羌舞"巴绒"的研究,能深入了解羌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对羌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极具研究价值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不仅具有极强的语言表现能力,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列举例证,论述了英语习语在反映英民族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寓言神话、文学艺术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依托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三都水族传统节日的时空构成,从口承式的水族民间传说故事对水族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水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和意义。三都水族通过节日圈的文化结构形式不断强化族群“根基性情感”记忆,促成地方性社会的婚姻交换、亲属关系和族群网络的秩序构建,最终确立自我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花灯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研。得出了:民众对于花灯舞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民众体育运动选择项目主要是球类和跑步为主;参与花灯舞获得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人较集中的结论。提出:政府加大相应的经济扶持投入;将花灯舞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大力宣传花灯舞的民族品牌价值等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的形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舞蹈中得到遗存,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背景,积淀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说。要发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的方法,应首先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层面。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而这些方法也是需要整理的。弘扬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挖掘各种民族的舞文化,才能使其细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