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北京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延庆县在筹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中,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发现的大批恐龙足迹,初步研究表明这批标本可归属于覆盾甲龙类(cf.Deltapodusisp.)、兽脚类、鸟脚类及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量的覆盾甲龙类足迹表明,早在晚侏罗世,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它们承接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而罕见的,极高速奔跑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独特的古行为学.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不但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而且极大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其后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恐龙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科学家如今不断发现新的恐龙种类,大约每一两个星期就会命名一种新的恐龙,而且他们正越来越精确地重建那螳最大名鼎鼎的恐龙(例如暴龙和三角龙)。不过,尽管我们对“爬行动物时代”的探索进展不断,恐龙群体却继续把诸多未解之谜摆在我们面前。下面就是十个依然困扰着科学家的恐龙之谜。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最近新发现了两种体形庞大的素食恐龙。第一种是兹比·大西洋龙,它生活在1.5亿年前的当今葡萄牙所在地,体长近20米,牙齿比其他大多数蜥脚龙的都宽。事实上,葡萄牙是多种最大个头食肉恐龙的故乡,庞大的身躯能让大西洋龙抗衡蛮龙(欧洲大陆上存在过的最大食肉恐龙)等掠食者。新发现的第二种巨型恐龙是LL龙。它被发现于今天阿根廷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日前,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发现一支新恐龙物种暴牙龙。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是在新墨西哥州享有盛名的恐龙化石挖掘地点“幽灵农场”发现的,科学家认为暴牙龙可能是早期掠食性恐龙(生活在现今的阿根廷和巴西)和之后霸王龙等兽脚类恐龙之间“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是与恐龙一样的一种古老动物,因为野生扬子鳄越来越少,国家在皖南设立了扬子鳄繁殖中心,使这个古老的物种得以保护和繁衍。扬子鳄长约2m,其形如龙,面貌丑陋,故产地居民称它为猪婆龙。恐龙灭绝了,而作为恐龙氏族的一个支派——扬子鳄却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8,(6):72-77
南极冰脊龙(Crylolphosaurus) 这种习惯在冰天雪地生活的恐龙身长仅6米左右,大约生活在距今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它是在南极地区最早被发掘出的食肉恐龙,样子长得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7.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发掘出两块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化石,并推测这两块化石来自生活在约2.1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其中一块化石的主人属于板龙属.近日,研究者对这两块头骨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了头骨的内部结构,发现这两块头骨的主人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属于板龙属,且与迄今发现的其他所有蜥脚形类恐龙(包括蜥脚类...  相似文献   

8.
据<科学>杂志报道,中国台湾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窃蛋龙骨盆部位的化石标本.在一对输卵管内保存着带壳卵,这种生殖构造介于原始爬虫类与鸟类之间,这个重大发现同时支持并强化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最近表示,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建昌县西碱厂乡的一种"四翼"恐龙——杨氏长羽盗龙的长长尾羽,应该能提供安全着陆所需的稳定性和速度控制。杨氏长羽盗龙生活在1.25亿年前,是同类恐龙中个头最大者,体长1.2米,体重4千克。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全套羽毛覆盖着这头盗龙的整个身体。"四翼"这个称呼是因为附着在腿部的长羽看上去就像是第二对翅膀。事实上,这种盗龙的臂、腿上发育良好的羽毛让科学家推测它能够飞翔。与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最近,科学家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南部发现了一串恐龙足迹化石,是一头恐龙在泥泞地上行走时留下的,它们暗示这头恐龙长着内八字脚,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现场发现了多种恐龙足迹化石,分布范围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包括8吨重的阿托卡高棘龙(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和蜥脚龙(一种长颈食素恐龙)等。当地近期连遭暴雨,冲...  相似文献   

12.
恐龙化石     
世界上大部分的恐龙化石都是从地壳的岩层里发现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这具禽龙骨骼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在煤层里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1878 年比利时一名叫克得特的煤炭工人在开凿煤层巷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硬块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搬到地面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它们是禽龙骨骼化石。科学家用了3 年的时间共从煤层巷道里挖出39 具禽龙骨骼的化石,把保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 存比较完整的 11 具,陈 叫窃蛋龙(偷蛋龙),科学家们发 列在比利时的皇家 博 现它的巢中和周围有许多恐龙蛋,这么 物馆。上图…  相似文献   

13.
另类恐龙     
7500万年前,蒙古大沙漠是各种恐龙的栖身之地。 其中巨大的长爪龙是最奇特的恐龙.它拥有世界上最大 的爪子,长达70厘米!  相似文献   

14.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因此发现者认为这只恐龙在偷吃原角龙的蛋,于是将它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15.
过去20多年来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有5种恐龙长着羽毛。但它们都属于“猛禽龙”(有观点认为是现代鸟类的祖先)。而最近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更加完整的化石表明,生活在1.6亿年前、与猛禽龙截然不同的库林达奔龙也有羽毛。有人提出疑问:是否整个恐龙家族其实都长有羽毛呢?科学家说,恐龙是否都长着羽毛,现有理论还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多数恐龙都不能飞行。库林达奔龙生活在当时的库林达河畔,该地区不乏湖泊,而且火山众多。这只身为素食恐龙的库林达奔龙有可能在死后坠入湖底,没多久就被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掩埋,这就是它们的羽毛痕迹与化石一同保存下来的原因。科学家还发现,库林达奔龙的鳞(鸟脚等部位的确有鳞)与一些鸟类的很相似,这可能支持鸟类基因源自恐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窃蛋龙     
最早的窃蛋龙骨架化石是于1923年在蒙古戈壁被发现的.这只恐龙卧在一堆恐龙蛋上,旁边还有一只原角龙.发现者奥斯朋认为,这只恐龙正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故将其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在世界上恐龙残骸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辽宁省义县地层的陆家屯岩床,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年代在大约1.2亿年前的一窝共25头鹦鹉嘴龙化石。这些化石的位置和性质显示,这些恐龙是一起死的,死因可能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山体滑坡。鹦鹉嘴龙是一种外形像瞪羚的素食恐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多的恐龙之一。这暗示这一窝恐龙实际上是一个"托儿所",一头成年恐龙在这里照看小恐龙。  相似文献   

18.
曾经称霸于地球的恐龙留给现代人诸多迷幻,引发人们各种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看到科学家出土的恐龙化石骨架时会很震撼.如果再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复原像.就会增加视觉感受,立体地了解认识恐龙。在中国古动物馆里有原巴克龙、许氏禄丰龙和苏氏巧龙等十余件新近完成的生态复原恐龙,陈列在化石骨架的前面。  相似文献   

19.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恐 龙 时 代 的 生 物 群 如果你想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你可能就会联想到恐龙!没错,那个时代,即2.52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是恐龙进化、繁衍和遭遇灭绝的时代.但如果你只想到恐龙,你会错过很多其他神奇的生物,尤其是其他爬行动物,因为恐龙只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一种.在当时,地球上的其他"居民"还有不少,包括现代鳄鱼的祖先.与此同时,翼龙"统治"着天空.虽然翼龙经常被称作"恐龙",但它们只是恐龙的"亲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