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植物种类多样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物种14~33种.其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为1~7,Shannon-Wiener指数为0~1.8095,Simpson指数为0~0.879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580~0.929 9.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3~12,Shannon-Wiener指数0.950 3~1.9517,Simpson指数0.6488~0.8241,Pielou均匀度指数0.6175~0.86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5~24,Shannon-Wiener指数0.7541~2.163 2,Simpson指数0.495 8~0.850 6,Pielou均匀度指数0.4686~0.7218.草本物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乔木种类非常贫乏.杂木林的乔木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蒙古栎林最低.杂木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最高,岳桦林的均匀度指数较高.蒙古栎林的优势草种比较明显,各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均达到了最低水平.物种数目随海拔梯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格局.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雅长保护区”)内天贵卷瓣兰(Bulbophyllum tianguii)的生境、资源状况和伴生群落特征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贵卷瓣兰在雅长保护区内分布于106°24''27.78″-106°24''49.96″E,24°50''22.22″-24°51''2.18″N,海拔950-1 281 m,多见于林木盖度为40%-80%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天贵卷瓣兰一般附生于喀斯特石山上部或近山顶的岩石上,及天坑顶部的陡峭石壁上,多见于半阳坡;根部土壤为落叶腐殖土,少数无土,部分植株亦可附生于腐殖树茎或乔木树干上,常与苔藓类植物生长在一起。雅长保护区内发现4个天贵卷瓣兰种群,总计840个基株,多以克隆分株繁殖为主,呈聚集分布。4个伴生群落共记录有维管植物79种,隶属44科71属,单种科有29个科,单种属有64个属,植物分化程度较低,群落组成复杂。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的67.21%),温带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其生境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天贵卷瓣兰常与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钩齿鼠李(Rhamnus lamprophylla)、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光石韦(Pyrrosia calvata)等植物伴生。天贵卷瓣兰对生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其生境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闽江河口湿地3种主要植物冬春季枯落物分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解袋法,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沼泽湿地作为研究样地,研究了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bervifolius)以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枯落物在冬春两季的分解过程,探讨了枯落物性质和潮汐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质量逐渐减少,分解速率由快转慢;3种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依次为咸草、互花米草和芦苇;氮(N)绝对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C)绝对量呈单调下降趋势;C/N与枯落物分解的相关性不强;冬春季潮汐对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线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0.8%;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分别占21.8%和21.5%,隐芽植物也较多,占14.5%,地上芽植物很少,仅占1.4%.该生活型谱总体上反映了本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气候特点;(2)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为:山麓~海拔1180m,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而地面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海拔1180m~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小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至山顶高位芽植物基本消失,而地面芽植物比例则由9.1%显著增加到山顶的76.3%.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濒危植物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光合特性,探讨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开展朝鲜崖柏的有效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器,测定朝鲜崖柏7年生扦插苗在不同光环境(L0、L1、L2、L3,即遮阴度分别为0%、25%、50%和75%)下光响应曲线、光合日变化和色素含量,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随遮阴度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显著减小,表明朝鲜崖柏具有一定的耐阴性。随遮阴度增加光合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之降低,非气孔限制因素是朝鲜崖柏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朝鲜崖柏通过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适应遮阴环境。在不同光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光合日变化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决定系数排序,在L0和L1处理中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最大,在L2和L3处理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最大。【结论】朝鲜崖柏在全光照和遮阴25%时有较好的光合性能,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遮阴度过高时会因光照不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天然次生林下空间尺度及方位间的光强衰减特征。【方法】以吉林东部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5块0.6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样地内乔木生长及光强衰减状况,对林型、空间尺度及方位进行划分,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对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结果】吉林东部天然次生林乔木胸高断面积与林下光强衰减率相关性显著(P<0.01)。随着空间尺度增大,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大部分林型在内侧窗口达到10 m×10 m时,光强衰减率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在25 m×25 m尺度时相关系数最大,内侧窗口周围10 m内的乔木也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显著正相关(P<0.01)。东侧、南侧的树木对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影响比西侧、北侧影响更大。【结论】通过移动窗口法可以分析不同林型乔木对于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范围,与耐阴树种相比,喜光树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在更多尺度下显著相关;在(10 m×10 m)~(40 m×40 m)的尺度范围内,多数林型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本室创立或改进的粘细菌分离纯化方法,对采自承德不同地区的372份土壤或其他生态样品中的粘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按不同地点、样品性质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种群分布及多样性的统计分析。从所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7个属(Archangium,Myxococcus,Cysto-bacter,Corallococcus,Melittangium,Stigmatella,Nannocystis)的300余株粘细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地区粘细菌在营养丰富的样品中分布数量多,种群多样性好;野外地区样品的粘细菌数量及种群多样性较市区样品具有明显优势;样品性质和分离方法在粘细菌种属多样性的分析中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临清坳陷东部典型预探井太原组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有机质丰度中高古7井和高古4井的有机质丰度较好,而德古2井和聊古2井则相对较差.有机质类型除高古4井和高古7井泥岩为Ⅱ1型干酪根外,其余均为Ⅲ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高古4井和德古2井达到中成熟阶段,而高古7井和聊古2井仅为低成熟阶段.煤系烃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位于潮坪相的高古4井和高古7井形成的煤系烃源岩质量较好;而为泻湖相和台地相沉积的德古2井和聊古2井形成的烃源岩质量相对较差.构造演化中喜山期断层活动是造成临清坳陷东部不同构造带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15株顶坛花椒作样本进行研究,对其根系的根深、根幅、根的直径、侧根的分布范围、叶重、吸收根的密度及重量等进行实地数据采集,从中得出喀斯特石漠化区顶坛花椒根系的生长特征。表明顶坛花椒根系界于散生根型与水平根型之间,根系水平分布远大于垂直分布,反映了根系的发达性及浅根性的特点。根系主要分布在0~35 cm的土层中,吸收根一般分布0~30 cm范围内。土壤环境决定了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土壤容重、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显著相关(P<0.05);垂直方向上,所调查样株根系集中分布于有机质高的土壤上层;水平方向,各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多寡没有明显关系,而更多受制于小地形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产藤黄属植物13种,占中国总种数的65.0%,是中国藤黄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是进行该属植物研究的典型区域.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通过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研究了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水平分布分区包括:滇东南至滇西南、滇南、滇东南偏滇南至滇西南、滇南偏滇西南和滇西南至滇西北独龙江等5个区.垂直分布分区为:丘陵至低山地带、低山至近低亚中山地带和亚中山地带等3个地带;②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特有现象显著,其中,有8种(61.54%)属于中国特有分布区类型,5种(38.64%)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区类型;③藤黄属主要分布于600~1 500 m的滇东南、滇南至滇西南的低山和近低亚中山地带,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④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⑤与相邻省区的比较表明,云南藤黄属植物区系与广西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