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具有3D无限结构的Pr(Ⅲ)配位聚合物[Pr2(C8H4O4)2(C6H8O4)·4H2O]n(C8H4O4=邻苯二甲酸根;C6H8O4=己二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聚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不对称单元中含有2个不等效的Pr(Ⅲ)离子,配位数分别为8和9.在晶体中,Pr(Ⅲ)离子被邻苯二甲酸根和己二酸根连成了3D无限网状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其固态粉末的IR(红外),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以及可见区和近红外区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指认.此外,该配聚物在近红外区表现出了Pr(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应主要归功于配体的敏化作用,并且该发射带与Pr(Ⅲ)离子的理论发射带相比出现了位移现象,也与配聚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可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得到了Cd(Ⅱ)配聚物:[Cd2(2,5-pdc)2(H2O)4]n(2,5-H2pdc=2,5-吡啶-二羧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聚物的不对称单元为Cd2(2,5-pdc)2(H2O)4,其中两个不等效的金属Cd(Ⅱ)离子均为6配位.在配聚物晶体中,Cd(Ⅱ)离子之间通过pdc2-上的羧基O原子连接,形成了具有2D结构的配聚物,氢键进一步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较强的光伏响应,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配聚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指认,并将SPS谱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2,5‐吡啶二羧酸和间苯二甲酸为主要配体,合成了2种具有3D无限网状结构的Nd(Ⅲ)配聚物:[Nd(2,5‐pdc)(OAc)(H2 O)·2H2 O]n (1)和[Nd (1,3‐bdc)(OAc)(H2O)2· H2O]n(2)(OAc-=醋酸根,2,5‐pdc2 -=2,5‐吡啶二羧酸根, 1,3‐bdc2–=间苯二甲酸根)。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及近红外发射光谱,并对各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重点研究了它们的近红外发光性能,这2种配聚物的NIR发射光谱都呈现出Nd(Ⅲ)离子的特征发光,并且与理论发射带相比,出现蓝移现象,这可以从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得到佐证。通过对比这2种配聚物的发光性能,研究了不同配体对Nd(Ⅲ)离子特征发光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和己二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具有3D无限结构的Nd(Ⅲ)配位化合物[Nd2(C8H4O4)2(C6H8O4)(H2O)4]n,并得到了它的单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吸收光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该配合物在近红外区表现出明显的Nd(Ⅲ)离子特征发射,这应该是得益于配体的敏化作用.另外,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射与理论发射相比出现了位移现象,可以从它的UV-Vis-NIR吸收光谱得到佐证,这应该是形成配合物后,在晶体场及Nd(Ⅲ)的4f能级的相互影响下,体系内部能级得到调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含Nd(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近红外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恒温磁力搅拌的方法,以1,10-菲啰啉(phen)、对氨基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Nd(Ⅲ)配合物[Nd(p-NH2 C6 H4 CO2)3(p-NH2 C6 H4 CO2 H)(phen)2]·2H2 O·2phen,通过X光单晶衍射仪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在室温下测定了固态粉末的IR,UV-Vis-NIR光谱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该配合物在近红外区表现出明显的Nd(Ⅲ)离子特征发射,这主要归功于配体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的稀土有机配合物[Pr(2,5-pdc)(OH)(H2O)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50(4)nm,b=1.6158(6)nm,c=0.8309(3)nm,α=γ=90.000°,β=94.078(7)°,V=1.2521(9)nm3,Z=4.配合物中镨离子通过μ2-OH桥连接形成双核构筑单元,进一步通过2,5-pdc中的羧基氧原子连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种Ni(Ⅱ)的配合物,[Ni(Hdcpz)2(H2O)2].H2O(H2dcpz=3,5-吡唑二羧酸)(1),[Ni(dcp)(H2O)4].2H2O(H2dcp=2,5-吡啶二羧酸)(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均为分子型配合物,并由氢键进一步将分子网联成3D超分子.这2种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谱的测定表明,它们在300~8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同时,将配合物的SPS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SPS中响应带的数量和位置与其UV-Vis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 H7O2)3]n(1)和[Yd(C9 H7O2)3]n(2) (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 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0(4)nm,b=2.2630(4) nm,c=0.787 6(3) 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36(16) nm,b=0.78421(11) nm,c=1.30222(18) 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π→π(')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H7O2)3]n(1)和[Yd(C9H7O2)3]n(2)(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 0(4)nm,b=2.2630(4)nm,c=0.7876(3)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 36(16)nm,b=0.784 21(11)nm,c=1.30222(18)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pzdc)( H2O)2]n(1)(H2pzdc=3,5-吡唑二羧酸),[Mn(phen)(pdc)(H2O)2] · H2O(2)(H2pdc=2,5-吡啶二羧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以3,5-吡唑二羧酸为桥连接起来的具有1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Mn(Ⅱ)离子为6配位,是单核结构,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在室温下对配合物的IR和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而且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在300~5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并且随着Mn(Ⅱ)离子配位环境不同,光伏响应带数目和强度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配聚物{[Sm(2,5‐pydc2-)(Ac-)· H2 O]·2H2 O}n (2,5‐pydc2- =吡啶‐2,5‐二羧酸,HAc=醋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是单斜晶系,Pn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816(9) nm ,b=8.3519(8) nm ,c=16.8596(16) nm ,β=106.213(5)°.在室温下测定了配聚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聚物在NIR区表现出Sm (Ⅲ)的特征发射.发现配聚物中Sm(Ⅲ)离子在近红外区的发射带对比理论发射带出现了明显的红移和劈裂.这些可能是由于配聚物中第二配体的引入,改善了Sm (Ⅲ)离子的发光,协调了Sm(Ⅲ)离子的能级,使6 FJ (J=3/2,5/2,7/2)能级升高和劈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Nd(NO3)3·6H2O和5-OH-H2BDC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钕(Ⅲ)的配合物[Nd(5-OH-BDC)(5-OH-HBDC)(H2O)2]n·2n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两个相邻的Nd(Ⅲ)离子通过两个[5-OH-BDC]2-配体桥联形成一个双核[Nd2(CO2)8]次级结构单元,这些次级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5-OH-BDC]2-配体连接形成了一个(3,6)连接的具有kgd拓扑结构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有机配体的敏化作用,配合物1在350nm的光激发下,表现出了强的Nd(Ⅲ)离子的近红外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个二茂铁甲酸稀土配合物[Ln2(ч2п2-OOCFc)2(OOCFc)4(H2O)4]·CH3OH·H2O(Ln=Pr(Ⅱ)(1)、Dy(Ⅱ)(2)).配合物同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中稀土配位数为9.2个二茂铁甲酸根以整合/单氧桥联方式配位,把稀土离子桥联成双核结构,其余4个二茂铁甲酸根采取双齿鳌合配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协同效应,与配体比较,对不同菌种,形成配合物后抑菌活性表现出增加或减弱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及水浴加热方法,合成了3种双核Ln(Ⅲ)配合物,[Sm2(p-ClC6H4COO)6(phen)2(H2O)2](1),[Eu2(p-ClC6H4COO)6(phen)2(H2O)2](2),[Tb2(p-ClC6H4COO)6(phen)2](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室温下,测定了3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3种配合物在可见区均表现出较强的Ln(Ⅲ)特征发射,配体的发射大大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这表明配体与中心离子Ln(Ⅲ)离子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即配体有效的敏化了Ln(Ⅲ)的发光.而且,通过对比发现,配合物(2)和(3)中配体的敏化要优于配合物(1),这可能与Ln(Ⅲ)离子自身的能级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Ni(Ⅱ)配合物{[Ni3(dcp)2(phen)2(H2O)6]·4H2O}(H3dcp=吡唑-3,5-二羧酸).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及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性质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Ni(Ⅱ)配合物,其中2个Ni(Ⅱ)离子[Ni2(Ⅱ)、Ni2A(Ⅱ)]是晶体学等效的,另外1个Ni1(Ⅱ)离子与它们是不等效的.每个Ni(Ⅱ)离子均为6配位[Ni1(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2O4,Ni2(Ⅱ)和Ni2A(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3O3],配位构型均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最终由氢键网联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它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稀土金属离子YⅢ 与一系列氨基多羧酸类配体形成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并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配位规律及形成原因 .发现具有 0 .10 4nm离子半径和d0 电子结构的稀土金属YⅢ离子一般情况下与氨基多羧酸类配体形成九配位结构的配合物 ,如K3 [YⅢ(nta) 2 (H2 O) ]·6H2 O(nta =氨三乙酸 ) ,Na[YⅢ(edta) (H2 O) 3 ]·5H2 O(edta =乙二胺四乙酸 ) ,K2 [YⅢ(dtpa) (H2 O) ]·7H2 O(dtpa =二乙三胺五乙酸 ) ,K4[YⅢ2 (Httha) 2 ]·14H2 O(ttha =三乙四胺六乙酸 )和 (NH4) 2 [YⅢ(NH4ttha) ]·5H2 O等 ,但与具有一定刚性的环己烷环的cydta(=反式 1,2 环己二胺四乙酸 )配体却形成了八配位NH4[YⅢ(cydta)(H2 O) 2 ]·4 .5H2 O配合物 .另外 (NH4) 2 [YⅢ(NH4ttha) ]·5H2 O配合物中具有可用于修饰的未配位的自由羧酸基 ( CH2 COO-) .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两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o(OBT)(2,6-pdc)(H2O)2].3H2O(1)和[Ni(OBT)(2,6-pdc)(H2 O)2].2H2 O(2)(2,6-H2 pdc=2,6-吡啶二羧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00(13)nm,b=1.008 0(2)nm,c=1.010 0(2)nm,α=104.21(3)°,β=106.91(3)°,γ=94.94(3)°,V=0.623 5(2)nm3,Z=2.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8 33(15)nm,b=1.133 3(2)nm,c=1.153 1(2)nm,α=104.74(3)°,β=106.63(3)°,γ=95.17(3)°,V=0.904 0(3)nm3,Z=2.配合物1和2中,中心原子钴和镍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两个配合物中均存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合物1和2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双氧铀为金属源,选择2,6-吡啶二羧酸(2,6-H2pdc)作为配体合成了铀酰羧酸配合物[UO2(2,6-pdc)H2O].NH(CH3)2.1.5H2O,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结构中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铀酰几乎垂直于金属铀和2,6-pdc配体形成的配位平面,这种结构使得铀酰在进行光催化反应时不存在任何空间位阻,因此,该配合物作为固体光催化剂在降解罗丹明B(RhB)染料中表现出比商品化TiO2(P-25)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用流变相反应合成了粘液酸错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组成为Pr2L3·6.5H2O(LOOC(CHOH)4COO2-),并对4000-400cm-1的主要红外光谱吸收峰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所有Pr3 离子的成键情况完全相同.每个pr3 离子与两个粘液酸根和一个水分子结合,其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