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引言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所致。而这一次世界性格局的变动与本世纪前两次格局的变化不同。首先,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2.
过去,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其影响遍及全球。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苏联对欧洲的影响尤为直接和重大。现在,原来意义上的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已不复存在,但是正因为它过去是超级大国,它的跌落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就地区层次而言,苏联的巨变对欧洲的影啊最大。正在成为新的热点随着欧洲进入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莫过于苏联的走向。“雅尔塔”格局瓦解之后,力量分化改组,东欧不稳,南斯拉夫动乱,这一切本来就交织成一幅动荡不定的图景。而今苏联的变化,更引起欧洲局势的新的  相似文献   

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16个成员国,成立于1949年4月,是战后美国为了在欧洲维护霸权地位、遏制苏联而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在冷战年代,以关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1954年建立)在欧洲集结了大量军事力量,一直处于严重对峙局面。进入90年代,随着东欧巨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新形势下.北约为了存在下去,并继续在欧洲安全方面发挥支住作用,对联盟的性质、职能和军事战略作了重大调整: 一、转变性质和职能。扩大政治职能,由军事政治组织变为政治军事组织。以往北约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确保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今后则主要通过与前华约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从旧格局向新格局的转变中,欧洲正试图扮演一个新的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欧洲一体化更多地被提出。所谓欧洲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这一设想早已有之,所不同的是,1989年以前人们所说的欧洲一体化仅指西欧,而如今,由于苏联东欧的变化,一体化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近来欧洲一体化正在取得进展,但也有很多难处。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15日,由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中东欧研究室主办的"中东欧国家在欧盟:现状和前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世界知识》杂志和国际在线的媒体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6月25日,在亚欧会议合作机制创立20周年之际,为推进亚欧合作和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欧洲学会、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世界知识》杂志社协办的"亚欧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亚欧会议是亚洲与欧洲间最高级别的政府间论坛,也是世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举办"《代顿协议》后波黑与巴尔干发展"学术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世界知识》杂志社和《上海日报》社编辑记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9.
关于欧洲形势,我想谈以下五点意见:第一点,整个国际形势更加动荡多变,欧洲形势也是如此.近几年来,欧洲形势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这些苗头可能在过去一段时期里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但却是具有重大和深远影响的.所谓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是一个战略单位,从这一两年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筹建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的42个代表团在巴黎就该行的章程达成了协议,负责该行章程准备工作的法国总统特别顾问雅克·阿塔利宣布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正式成立了。成立这一银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去年开始的东欧局势的变化。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一系列战役使得欧洲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哈布斯堡皇室把所有的家族世袭领地组合到一顶奥地利帝国的新皇冠之下。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是双头鹰,两只鹰的头颅分别面向西方和东方,象征着王朝既是西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共主,又是东欧南欧克罗地亚、波希米亚、匈牙利等各民族的领主。但在19世纪初,帝国再次遭到了来自法国的严峻挑战,最终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重新组建奥地利帝国,向东方经营。  相似文献   

12.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13.
宦乡同志去世两年了。这两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东欧巨变,两德实现统一,海湾爆发战争,遗憾的是我们再也听不到宦乡同志对这些问题的高文宏议了。所幸,他留下了许多论述当今世界与中国的文章、讲稿和谈话,其基本观点和立场、方法对于我们观察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仍然是富有启迪和帮助的。值此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宦老的两本书和他逝世两周年之际,我们特发表薛谋洪教授的文章,以志怀念。  相似文献   

14.
6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很多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造就了东欧。有学者认为:东欧虽然带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也是“冷战”的产物。其实,从时间上看,“冷战”正式开始于1947年,而东欧的出生证早在1944年10月就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莫斯科以“巴尔干百分比”的形式签发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东欧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关系?东欧不在欧洲的东边由于没有从地理和地缘政治上加以区分,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地理上对东欧的确定侧重于自然环境,其范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欧洲的东…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加快从紧张转向缓和、从对抗转向对话。1988年,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不少以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和战争(在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中美洲等地)逐步走向政治解决。但世界许多不安宁的因素并未消除,在一些地方局势更加动荡。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欧洲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约解体;苏联陷入全面深重危机,局势动荡不稳。战后“雅尔  相似文献   

16.
瞭望台     
酝酿中的法意同盟欧洲是回复到同盟外交的那一条老路子了。自从德国和波兰订结了同盟以来,法国的对策,就是订结东欧互助公约。可是这东欧互助公约,因波兰和德国的反对,至今已成为流产,因此法国不得不另求别的出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7.
杭州教育学院从1952年2月建校,至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学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学院不仅在师生人教、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科研成果、校舍建筑、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了显著增加,而且还积40年的办学实践和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新型的多功能的教育学院。40年的巨变,令人欣喜,令人振奋。然而更令“杭教院人”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学院在40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有很大差异。中学教育,无认是物理、化学还是历史、地理,主要还是感性和认知的教育,教育的知识主要还是感性的,抽象性较低,知识量也较小,但一进入大学,整个教育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都是理性的和高度抽象的,而且所要教、所要学的知识量都增加了好几倍,不但学生要适应这巨变,教师也要注意到认识到这巨变,采用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才能使学生多、快、好、省、牢地接受大量的新知识。“面、浅、点——点、线、面”教学法正是根据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并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总结出的一套适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融合战略”的宗旨是最终将东欧“融合”到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以欧共体为核心的欧洲新秩序中去,目前运用的主要手段是“人权”攻势和经济诱饵。酝酿过程西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按照“新思维”推行改革,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的欧洲已经深陷向心力不足的困境。"多速欧洲"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的、程度非常之高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欧洲一体化的新空间和新的可能性。欧洲大国在讲"多速"的时候,从来都是说首先要保证当前的成果,这是一个基础。说"多速欧洲"是分化欧洲,是欧洲一体化的倒退,有一点言过其实了。今天理解"多速欧洲"到底是聚合效应还是离散效应,完全取决于各方合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