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第三纪盆地沉积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盆地的构造环境,地貌特征,地层的岩相、沉积体系、古流向等特征及盆地火山岩出露状况.指出盆地形成于走滑拉张环境,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物源区单一性,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印支期沉积特征及物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印支期河湖相砂岩沉积特征及物源区。方法采用地层层序及沉积格局、实测典型剖面、古流向测量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研究等综合方法研究。结果划分了印支期构造层序;编制了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及岩相古地理图;编制了古流玫瑰花图;统计了碎屑颗粒组成特征,分析了物源区构造环境。结论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层由3套构造亚层组成,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砂岩物源可能与阿拉善地块古元古界变质结晶岩、花岗岩及下古生界火山岩有关。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和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 ,将整个盆地进行了分区。这些分区之间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 ,同时与砂体展布和古流向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盆地在中、早二叠世可分为五个沉积体系 : .神木 -绥德三角洲体系 ; .乌审旗 -靖边三角洲沉积体系 ; .乌海 -银川三角洲沉积体系 ; .平凉 -环县三角洲沉积体系 ; .铜川 -韩城三角洲沉积体系 ,它包括 2~ 3个小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它们的源区分别是北部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南部的祁连 -秦岭古陆及西南部的六盘山古陆。因此 ,陆源碎屑沉积物具有多物源供给是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重庆云阳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流向反转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复合或联合构造作用的时序,进而分析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强烈沉降时期.方法 以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为基础,通过对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侏罗系剖面沉积序列及古流向的详细研究,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的演化规律,进而探讨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在川东地区的影响时序的差异性.结果 重庆云阳南溪上三叠统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南,而中下侏罗统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古流向向北或西北,两时期古流向发生了反转.结论 川东地区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早于江南-雪峰逆冲推覆作用,中侏罗世中晚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  相似文献   

5.
房县盆地古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和上寺组,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成因相—沉积体系”陆相红层研究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古近纪地层划分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共3种沉积体系类型,为房县盆地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揭示"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约束作用"已成为国内外油气盆地分析研究的一个热点,为进一步明确古地貌对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类型和沉积展布的控制作用,利用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东次洼东二段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采用地层厚度的方法重构古地貌,分析研究区东二段不同沉积期次的古地貌特征,探讨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探索沉积体系和天然气储层的分布规律,从盆地周缘古陆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进行了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物源分别来自北东、北西和南部三个方向,即阴山古陆东部的太仆寺旗-集宁地区、阴山古陆中部的渣尔泰山-乌拉山地区及东秦岭古陆。沉积体系的分布受源区控制,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坪桥-安塞地区、绥德-清涧-子长-延长-延安地区及富县-宜川一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 ,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 -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 ,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 ,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 ,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源方向及沉积物搬运路径,最后结合波形聚类明确了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认为: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最为充足,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方向增加,砂体在全区都较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减少,沉积物体积向盆地边缘方向增加,砂体在凹陷的东南缘较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增加,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及西北缘方向开始增加,砂体在凹陷的西北缘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1.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了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的起源及流域自然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嘉陵江的江源及江名的演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流域的地质,地貌和水土流失等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大坝建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大坝建造对河流水文特性、化学特性、通道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于已建工程可通过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的调整,减缓其生态影响.其主要包括:结合河道及流域的生态保护目标采取不同的调度措施,保证合理的下泄生态流量;采取联合调度方式保持水库及下游水质;采取人造洪峰保护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对湿地、湖泊进行人工补水等.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坝下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流域藏族包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文县及宕昌等地的藏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类型不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白龙江流域藏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文章以岁时节日为研究主题,从节日的形成渊源、性质和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藏族节日文化凸显了其心理特点,构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这种民族精神是藏民族受到高原自然生态和文化心态的熏陶、感染,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形成的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撑着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巨大的内聚亲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万全煤田为一中生代聚煤盆地,含煤岩系为白垩系下统青石砬子组。本文通过对煤系地层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相的分析,探讨了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沉积环境演变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并指出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扇前和扇间冲积谷地,扇前和扇间浅水湖盆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汾河流域在山西省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汾河流域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根据汾河流域农业生态功能区与农业经济板块的对应关系.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适宜的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模式.提出了汾河流域应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早第三纪伸展盆地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库车坳陷早第三纪伸展构造的证据有三,一是盆地在早第三纪时虽然沉陷范围较大,但沉陷速率较低。其沉降速率与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的侏罗、白垩纪盆地相似,而与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的三叠纪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前陆盆地相去甚远;二是在盆地东部吐格尔明背斜的北冀与南面塔北隆起的下第三系砾岩中发育有高角度的同生正断层;三是在盆地下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灰质砾岩、含砾灰岩等海相沉积和海相腹足类化石及膏盐层均运离古南天山造山带分布,剖面上也不具有前陆盆地沉积典型的楔状沉积的特征,由此不仅说明本区早第三纪海侵的存在,而且还说明在早第三纪发生过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地合理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一是受污染的农田,一类是尾砂库。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刁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了习江流域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尾砂库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合理利用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尾砂库的新的利用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的盆地称之为前陆盆地。近年来关于陆内(板内)造山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前陆盆地的含义。笔者建议将毗邻大陆板内造山带的拗陷盆地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并可以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造山带向前陆区逆冲引起山麓带岩石圈的构造响应,形成前隆和前陆盆地。不同地区的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演化阶段性也有许多差别。它们受岩石圈基底性质和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隆升和剥蚀,前陆盆地沉积速度和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校正的构造回剥曲线、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等定量数值描述造山冲断楔和前陆盆地间的构造-沉积平衡关系,即山体隆升逆冲与盆地构造沉降的平衡,以及山体逆冲推移与盆地沉积间的平衡。南天山南麓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典型的封闭系统,是理想的研究区。上述方法对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分析表明,经过校正的回剥曲线反映逆冲和沉降更为精确。结合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和区域地质资料能得出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与储油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和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