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层状取向铁纤维吸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层具有各向异性电磁参数取向纤维板建立了传输矩阵方程 .依据电磁场理论推导出了求解不同入射极化波时反射系数公式 .该式可用于研究宽频带内任意层数和任意取向层状板的反射与吸波特性 .对 1 6层取向铁纤维板的反射系数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反射波呈椭圆极化态 ,讨论了入射波的极化角及纤维取向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 ,给出了多晶铁纤维的微波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理论公式 .利用电磁参数进而得到铁纤维涂层的反射率 ,即获得铁纤维涂层的反射率对长径比的依赖关系 .分析了铁纤维长径比对反射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必须依据反射率理论公式对铁纤维的长径比进行优化设计 ,才能得到宽频带、低反射率的铁纤维涂层 .  相似文献   

3.
长径比对铁纤维涂层反射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给出了多晶铁纤维的微波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理论公式,利用电磁参数进而得到铁纤维涂层的反射率,即获得铁纤维涂层的反射率对长径比的依赖关系,分析了铁纤维长径比对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必须依据反射率理论公式对铁纤维的长径比进行优化设计,才能得到宽频带、低反射率的铁纤维涂层。  相似文献   

4.
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由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可导出各向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5.
用磁场引导的MOCVD法制备了纳米晶铁纤维,用SEM、XRD表征了纳米晶铁纤维的结构,利用反射—传输法测量了此铁纤维的电磁参数。比较模拟和试验结果发现:应用各向同性材料电磁参数的测量方法,可测量各向异性材料的电磁参数,此参数可用指导雷达波吸收涂层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无导电衬底单轴吸波材料的反射和透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出了无导电衬底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公式,分析了极化方式、入射角及材料电磁参数等对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影响;得到关于无导电衬底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单轴各向异性媒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出了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斜入射特性,得到负单轴RAM的吸波性能优于正单轴RAM的吸波性能及负单轴RAM的吸波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横向参数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出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由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可导出各向同性吸波材料的反射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取向硅钢50W470铁损各向异性差部分超标的问题,对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硅钢,进行了金相、背散射电子像观察和化学成分、夹杂物以及三维取向分布函数的测定.对测定结果分析表明:无取向硅钢50W470铁损各向异性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织构类型和织构度的变化,且与材料夹杂物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导出了无导电衬底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公式;分析了极化方式、入射角及材料电磁参数等对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影响;得到关于无导电衬底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雷达吸波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吸波材料中常用的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多晶铁纤维及其改性纤维、异性截面纤维、纳米级纤维、手性纤维的吸波机理、制备方法和性能;综述了吸波功能纺织品的开发途径、制备方法和性能;展望了纤维吸波剂及其复合材料以及柔性吸波纺织材料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对吸波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改性,控制纤维的形态特征、长径比、孔隙率,不仅可提高其吸波性能,还可改善其机械与热学性能;调节吸波纤维的含量、分散方式、织造工艺与组成结构可有效改善吸波纺织品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单轴各向异性媒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出了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单轴各向异性吸波材料的斜入射特性,得到负单轴RAM的吸波性能优于正单轴RAM的吸波性能及负单轴RAM的吸波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横向参数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纤维悬浮体系中纤维取向的模拟及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浓度纤维悬浮体系中纤维的取向状态,采用Doi-Doraiswamy流变模型,运用纤维跟踪技术计算取向张量,由取向椭圆表征纤维的取向状态.提出了用于测定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纤维取向的快速、简便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了挤出成型的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取向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提升羰基铁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对大量研究羰基铁吸收剂的形貌控制、表面包覆材料以及与其他不同损耗吸收剂复配的文献进展进行回顾和概括,并对今后羰基铁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走向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羰基铁吸收剂仍将是今后隐身和电磁兼容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三叶形截面碳化硅纤维介电性能与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叶形截面SiC纤维的介电常数,吸波性能与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的ε′,μ′,μ″值与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的基本相当,但ε″值却明显增大,约为圆形碳化硅纤维的30-60倍。三叶形碳化硅纤维为非磁性损耗材料,在不同烧成温度下,ε′,ε″和tanδ都随频率增大而减小,当烧成温度为1100摄氏度时,ε′和ε″随频率升高而降低的速度最为明显,其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的值为最大,为1.73-1.93,纤维具备这样的频响特性,能较好地解决非磁性吸收剂吸波频带窄的缺点,在8-18GHz范围内三叶形碳化硅纤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在11.6-18.0GHz范围内,反射衰减小于-10dB,其中,13.9-18.0GHz范围内,反射衰减小于-15dB最大反射衰减约为-20dB,与相当当量直径的圆形纤维相比,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的抗拉强度平均提高约30%。  相似文献   

16.
纤维悬浮混合层中纤维取向与流场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纤维在混合层流场中的运动,流场用伪谱方法求解;纤维对流场的作用体现在流体方程的附加应力张量中.数值求解在流场作用下的纤维的运动方程,得到纤维的位置和取向分布.进行了纤维取向分布的实验研究,结果与计算定性符合.研究结果表明,当St数较小时,大部分纤维聚集在涡核内,并且基本呈水平或垂直分布;而大St数下,纤维聚集在涡核边缘,呈现不均匀分布,此时纤维取向受涡核边缘的流场支配,呈现包络涡核的特征.同时,由纤维导致的流场附加应力张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涡核边缘,导致流场应力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剪切与拉伸速率和流道厚度方向上的比率与扩芯式机头扩机角和流道厚度的关系,并从几个方面作了实验工作,理论分析与实验的验证,均证明了随着机头扩张角的增大,胶管中短纤维周向取向的比例增大,而机头流道厚度的增加也有利于周向取向的较快形成,通过上述工作,为从机头口型几何参数来控制增强胶管中的短纤维取向分布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利用x射线衍射法的分析纸张中纤维取向的简便方法,该方法能定量计算出纸张中纤维取向的角分布函数,基于对纸张原料及纸张的X射线衍射方位角扫描谱半高宽度的测量。对几种商品纸的填料取向也作了分析,从x射线方位角扫描谱的分析表明:滑石粉、高岭土和硫酸顿在纸张中都存在沿纤维方向的品轴取向,而装饰纸中TiO2填料的晶轴取向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硬弹性聚丙烯纤维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丙烯树脂在熔融指数仪上熔融挤出、快速牵伸并退火处理,制得了硬弹性聚丙烯纤维。不同纺丝条件下得到的纤维试样的WAXD、SAXS、DSC、密度、双折射及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硬弹性聚丙烯纤维除了具有平行排列的片晶超结构外,另一重要的结构特点是非晶区分子链具有较好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Tsai理论,针对纤维体积掺加率为0.6%、0.9%、1.2%、1.5%,纤维取向角为0°、15°、30°、45°的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进行了轴向拉伸强度实验研究,并引入纤维均分系数和打团纤维含量表征玄武岩纤维在环氧树脂中的打团效应,建立打团纤维的细观力学模型与几何模型,对BFRP的拉伸强度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加率一定时,BFRP的拉伸强度随纤维取向角的增大而减小,纤维取向角一定时,BFRP的拉伸强度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均分系数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减小,打团纤维含量随纤维体积掺加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打团效应的存在,导致了BFRP的纤维临界体积掺加率较纤维均分时有所增大,降低了玄武岩纤维对环氧树脂基材拉伸强度的增强幅度;考虑纤维打团效应的BFRP拉伸强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