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是一部永具神奇魅力的文学瑰宝,本文试从叙事方式、双重结构和双重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艺术结构,再次欣赏《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原型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而言 ,希刺克历夫与凯瑟林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俄瑞斯特亚》三部曲中俄瑞斯特斯与克吕泰墨斯特拉悲剧的“置换变形”。《呼啸山庄》在其深层结构中折射了人的悲剧模式的深度性 :悲剧的上帝俯视着悲剧世界里悲剧的人 ;人生来是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相似文献   

4.
李楠 《科技信息》2010,(21):236-236,261
《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两支奇葩,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苔丝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对于他们而言,忠于自然、忠于心灵、忠于爱最终成为他们悲剧命运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史上不朽的篇章,主人公凯瑟琳和西斯克利夫的悲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解读。文章从精神分析理论方面出发,结合拉康的"欲望"概念,探讨凯瑟琳的命运悲剧。她的悲剧是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和人类心理结构三秩序的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著作相比,该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呼啸山庄》所具有的反传统气质、现代价值观以及创新性艺术手法,使其字里行间透射出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7.
李静 《科技资讯》2006,(28):155-156
以《呼啸山庄》的整体象征意义为探讨对象,旨在阐述作品中极其复杂深刻的整体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重要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学界多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出发,对于作品中的悲剧因素作出解读。本文尝试从尼采悲剧理论的角度对作品作悲剧解读,从而发掘出《老人与海》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国内有众多的翻译版本。本文通过肯尼思·伯克的修辞理论中的"象征手段"、"认同"、"辞屏"等来重新解读《呼啸山庄》的杨苡译本,以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杨苡之翻译行为、目的以及效果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两部不朽的名著《李尔王》与《高老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尽管悲剧模式相同,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如果考究一下两部作品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的话,却各有曲折,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1.
刘园园  黑一宏 《科技信息》2009,(25):I0178-I0178
本文旨在通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巨著《呼啸山庄》中四对对立冲突的分析来鉴赏这篇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呼啸山庄》叙述了一个穷小子对富家女的爱的追寻、失落、死亡的凄美故事。作品采取了相似的外来叙述者来建构故事框架,在浓重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中展现男主角的追寻、反抗、死亡。  相似文献   

13.
理想爱情与世俗婚姻——海丝特和凯瑟琳爱情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娟 《科技信息》2012,(32):216+218-216,218
《红字》与《呼啸山庄》是两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杰作。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都描写了爱情、孤独与死亡。海丝特和凯瑟琳分别是两部小说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她们有着相似的命运遭遇:都曾为结婚而结婚,为爱而爱,最后都为婚外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拟从两者的爱情与婚姻,孤独与死亡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破坏真挚而自然的感情不仅是残忍的,而且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一直都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首先从“夜闯画眉田庄”这一情节入手,探讨凯瑟琳最初的感情变化轨迹:然后针对她在爱情上认同并选择了林敦,分析其如何走向爱情悲剧的不归路;最后探讨凯瑟琳在不归路上激情回归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体现了独特的有关女性价值的恩想,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比较两部作品的差异,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会发现女主人公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她们命运不同,性格同中有异;《简·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呼啸山庄》中,艾米丽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使她挣脱了现实人生的羁绊。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本文主要从《伤逝》描写的爱情故事本身出发,结合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鲁迅在这部作品中表露的悲剧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爱情悲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种悲剧本质的根源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通过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的分析,来展示《呼啸山庄》在叙事时间的设计的独特之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复仇题材悲剧中,《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西方的优秀代表,而《赵氏孤儿》亦被视为中国复仇题材悲剧的佼佼者。同为复仇题材的两部作品却在复仇强度、人物形象以及结局上存在鲜明的对比。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对于作品产生不同结局的影响,旨在论证中国"大团圆式"悲剧应当成为世界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表面看 ,《简·爱》和《呼啸山庄》在风格上差距很大 ,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极大的“近似性”。主要表现在 :主人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 ;作者对待宗教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以及追求灵与肉相结合的理想爱情 ;作品利用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以及作品的双环式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