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2.
陈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3):84-87
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是指后世对金圣叹小说理论进行阐释的历史,其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和研究主题切入,也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其小说理论的阐释历史进行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确立金圣叹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和正确评价其小说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最重视其细节描绘,评点得最为系统,能够把细节描绘纳入艺术整体中思考,总结发掘了许多可贵的艺术经验,揭示了细节描写的某些艺术规律,对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钱钟书的陶渊明研究,已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了,与西方后来兴起的接受美学暗合,带有方法论意义,这一点学界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根据钱先生提供的研究线索,将六朝三唐陶渊明的接受史略加条理和说明,以展示其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5.
阮籍《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本文采用接受史研究的方法,考察其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以及相关问题,拟从它的流传概况、阐释概况、影响概况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中所特有的形式,作为一位评点大家,金圣叹对悬念形成机制有较为详尽、系统的论述.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从叙事节奏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放慢叙事节奏、使叙事暂时中断、加快叙事节奏等用以制造悬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8.
在受到更多读者欣赏之时,沈从文却清醒地意识到与商业结缘、迁就读者的审美期待对创作的制约.文学观的重新定位与逐渐成熟为沈从文创作<边城>打下了良好基础.从<边城>创作、发表到后来的出版、修订,读者以及作者的期待视野都一度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通过期待视野这一视角对<边城>的创作影响、原初接受以及版本变化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边城>在民国时期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唐至五代李贺歌诗的接受史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试图打破侧重于作品自身研究的传统格局,为李贺歌诗研究开辟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11.
张守甫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32-37,46
将目标锁定于清代词坛,以清人选录、校勘吴文英词的成果为对象,建立《梦窗词》的接受历程与清学演变的联系,为《梦窗词》在中国词坛的接受历程找寻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莉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45-49
金圣叹批改西厢,有他修辞文本的策略,他视莺莺为完美女性——美貌且知书达礼。为了使莺莺自始至终保持这一形象,金圣叹不惜对原文进行诸多窜改,并加以批语强化他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李云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1)
辨别署名李贽评点的几种《忠义水浒传》刊本的真伪问题,是研究李贽小说评点乃至其文学、哲学理论的基础,对此学界已多有论述,然众说纷纭,需对各家观点进行回顾与分析,并理清此一问题,方可深入研究李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方玉润对《诗经》的阅读,揭示《诗经原始》与姚际恒《诗经通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发现,方玉润的《诗经》接受具有完整系统的鉴赏阐释体系,重视情感特征和意境的把握,既推求诗之本意,同时又对《诗经》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分析,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其评点文字本身颇具文采,俨然是阅读《诗经》有所感悟的再创造。《诗经原始》在晚清具有集大成式的意义,对"五四"时期《诗经》文学面貌的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水浒传》李贽评本的辨伪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达成了一些共识。新时期《水浒传》李贽评本辨伪的主要方法是多维度比较与旁证,如:《水浒传》李贽批语与李贽思想、文风的比较,与其他署名李贽评作品的比较等。辨伪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如方法偏失、学风浮躁等。未来的《水浒传》李贽评辨伪工作应将重点放在扩大评点者候选人范围、深化与两种"李评本"刊行相关人士生平和交游情况的考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
就史学研究而言,区域史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视角与方法。在区域史研究中,区域只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入口,其最终目的是对整体历史的探索,其终极关怀仍然是对整体史的认识与把握。因此,研究者在划定区域时应以问题为中心,不必拘泥于区域的地理界限,而须专注于自己的问题以及围绕问题展开的叙述,这样,问题的边界就是区域的边界,区域的地理界限自然消解,如此则区域史与整体史研究的结合就有了实现的可能,区域史研究的目的也就有可能实现。同样重要的是,在进行区域史研究,尤其是明清以来的中国区域史研究时,还必须具有全球史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侠义小说,但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笔墨涉猎到广告文化中来。《水浒传》就是中国古代广告史的缩影,从最早的叫卖广告到音响广告、实物广告、招幌广告、张贴广告,各种形式无所不有,这些广告形态在中国广告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闫文芬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8,23(1):27-29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9.
文贵良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5):6-7
2003年《上海文学》的改版作为文化事件,引起的波澜似乎已经平息.大学的学者做主编,以上海的学术新锐组成编委会,推出各种专号,建立读者一编者的交流平台,自觉地推行文学主张,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在这里不是要对《上海文学》做一个总结,而是因为经常读读,时常有点想法,就围绕着文学与当代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5)
汉语史研究的语料需要区分文言与白话,白话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汉语白话史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对汉语史进行分类与分阶段研究,以及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历史发展做更准确的描写与研究。徐时仪《汉语白话史(第二版)》有三个特点:穷尽性占有语料,对汉语白话的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清理;高瞻远瞩,对汉语白话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细致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汉语白话史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汉语白话史(第二版)》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