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是指后世对金圣叹小说理论进行阐释的历史,其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既可以从时间和研究主题切入,也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其小说理论的阐释历史进行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阐释史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确立金圣叹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和正确评价其小说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金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5-49,75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3.
四月二十二日下午,应贵州省作家协会、贵阳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和我院中文系的联合邀请,武汉师范学院《水浒》研究专家张国光同志,在我院联合教室向五百多名省市文艺工作者、教师、学生,作了题为《如何开创〈水浒〉、〈三国〉研究新局面》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张国光同志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对于传统的研究《水浒》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高度评价了金圣叹,认为金圣叹的文学观是正确的,文学批评是深刻的,他是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对于金圣叹批注的《水浒》,张国光同志也给予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批改西厢,有他修辞文本的策略,他视莺莺为完美女性——美貌且知书达礼。为了使莺莺自始至终保持这一形象,金圣叹不惜对原文进行诸多窜改,并加以批语强化他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是力贬宋江的代表人物之一。金圣叹贬低和否定宋江具有自己的手法和评价标准,他通过人物形象对比、歪曲作原意、篡改原等方法,运用“忠君”和“真、趣”两大学批评标准,从根本上否定了宋江忠义说。  相似文献   

8.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中所特有的形式,作为一位评点大家,金圣叹对悬念形成机制有较为详尽、系统的论述.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从叙事节奏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放慢叙事节奏、使叙事暂时中断、加快叙事节奏等用以制造悬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也是文学批评家。他选“六子才书“就是试图通过这六部中国群众喜欢的古典书籍,而展开评点。他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已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受到很大的注目。不仅如此,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也有丰富的素养。研究金批的占文,很容易发现,他注重以重点作家的代表作为主进行批评。因此金批的《才子古文》所选录的325篇文章,篇篇都具备金圣叹认为的好文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叙事学的批评史上,金圣叹应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他的理论当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的思想。如对叙事视角的把握,对叙事的基本模式和叙事结构的研究等,使中国叙事学的批评和创作向纵深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充分揭示了小说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把被封建正统轻贱的小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深刻论述小说艺术的审美特性,提出了以性格塑造和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理论。金圣叹的美学贡献,对于我们探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富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3.
在金圣叹所批改的《西厢记》中,金对于崔莺莺的“五便三计”的修改,一直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至今看法也尚未得到统一。前些时候,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印行了《西厢记》,在这一点上,也仍沿用原本,而摈弃金的批改本,其原因恐伯和对金圣叹本人的看法不无关系。果然如此的话,我以为,这样因人废文的做法是并不妥当的。因此,特撰此文,以陈拙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小说批评,主要包括文言小说批评和通俗小说(以白话小说为主体)批评。文言小说批评以胡应麟的建树最为卓越,蒋大器、李贽、袁于令、叶昼、冯梦龙、凌濛初、金圣叹等则是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几员健将,其中金圣叹尤为卓越。本文对明代小说批评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丰富蕴含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把读者接受作为文学演进中一个基本环节与内在动力看待,认为应以作品被读者接受后形成的审美对象为基础,作品价值与作家地位是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将它引入电影研究领域,提出,在电影研究中,既要对作品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和“共时性”的研究,还应联系观众的“期待视界”去挖掘电影响的“深层涵义”,电影的欣赏是影片与观众的融合,电影的意义则是两者相互作用,推动的结果,理想的电影观众应该是既受历史的局限,又超越历史,并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群体,研究电影时,还应着重关注电影作品各场景之间的空域以及观影中不断的否定,并探索其双重否定性。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对其人其诗研究的论著甚多,本文拟对陶诗的接受研究作一总览,梳理二十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在陶诗接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陶诗接受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学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简称金本《水浒》)中,对其情节结构非常重视。正文前的三篇序文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都论及情节结构问题,正文的《楔子》及七十回书的第一回中、又都有关于情节结构的评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一金圣叹认识到情节结构对写好作品的重要性。他在《序一》中明确提出,有才能的作  相似文献   

18.
论晁盖死因     
金圣叹认为梁山好汉晁盖是被宋江害死的,一些学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晁盖之死是自己造成的,与宋江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刘晓霜  李新 《科技信息》2011,(9):I0232-I0232,I0394
幽默是一种诙谐的、滑稽的,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可以在接受理论的框架下,对汉英幽默表达的读者接受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幽默应被看成是创作者和读者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由于文化背景、读者心理基础、理解与使用范畴等多方面的差异,汉英幽默表达在类型、话题及回应上都存在不同,这带来了读者接受的差异,也决定了幽默表达的不同沟通效果。充分认识汉英幽默表达和接受者审美习性的差异,有助于幽默的创作和运用,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