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国家标准,对几种常用食用植物油脂和菜籽毛油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过氧化值、碘价、不皂化物含量等几项被国家列为强制性标准的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对常用的市售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质量和营养价值做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汉中地区的省沽油等8种野生食用植物中营养元素和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8种野生食用植物宏量营养成分和有益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铅和汞含量均未超标.色氨酸为石蒜和垂盆草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为其余6种野生食用植物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除了石蒜,其余7种野生食用植物乙醇提取物的FRAP值>300μmol/g和DPPH·清除率>50%,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其活性与酚酸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861 7、0.914 5,P<0.01).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芭蕉叶挥发油,对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29种成分.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了芭蕉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当挥发油浓度为0.3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2.2%;在乳化脂质体系中,当挥发油浓度为50μg/mL时,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达到92.0%.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芭蕉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芭蕉叶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4.
枇杷核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枇杷核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枇杷核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枇杷核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69%,其中以苯甲醛和苯甲酸为主;25%枇杷核挥发油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活性,各项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且抗氧化活性与样品体积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益智提取物对油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的溶剂石油醚、酒精、乙酸乙酯 ,分别提取益智仁经提取挥发油后的渣及益智茎、叶的提取物 ,并以猪油作底物 ,采用碘量法研究益智各提取物对脂质的抗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益智仁经提取挥发油后的渣、益智茎、叶的提取物对猪油脂质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相似文献   

6.
以食用植物油脂为生长限制性底物,用富集法分离到2株能降解油脂的AX-1和BS-1菌种,并考察了混菌对油脂的降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菌最适易的pH值为5.5~7.0、温度为25~35℃、溶氧值为5.0~7.0mg/L。另外,还对其降解反应动力学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南召宝天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宝天曼地区含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维管植物173科,878属,2696种.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12类: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园林绿化与观赏植物、用材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饲用植物、蜜源植物、芳香油植物、鞣料植物、有毒植物.最后提出了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生素C(Vc);侧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mL、8.0 mg/mL、2.0 mg/mL.  相似文献   

9.
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黄山野菊花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有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74.75,97.44,45.60μL。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均高于0.1 g/L Vc。黄山野菊花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溶剂抽提生姜中抗氧化物质,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食用油脂中,在一定强化条件下保存,定期测定油脂的氧化程度(具体测定过氧化值和酸价).实验结果表明:80%乙酸提取物抗氧化效果非常显著;柠檬酸、抗坏血酸和生育酚对它有一定的增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料预处理(餐饮废油的过滤、脱水、除味、脱色和柑橘皮的浸泡)、皂化、盐析、水洗、干燥定型等工序,利用餐饮废油和柑橘皮制肥皂。其特点是成本低、操作简便、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用姜渣从姜黄中分离纯化姜黄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用提取姜黄后的残渣从姜黄中分离纯化姜黄油的新工艺,优化了姜黄和姜黄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姜黄油的抗氧性和还原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姜黄油在收率、性能特征等方面与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提制的产品相近,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推广潜力;姜黄油中存在还原性羰基,具有抗氧功能.  相似文献   

13.
山苍子油抗霉菌及抑制黄曲霉产毒的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板法比较山苍子油及其柠檬醛等5种主要成分对8种霉菌的抗菌效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pH4.5时,其抗菌效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柠檬醛、香茅醛、山苍子油、香叶醇、芳樟醇、甲基庚烯酮。柠檬醛对5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0%,而甲基庚烯酮对6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40%或0.40%以上。同时,在对上述6种试剂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实验中还发现,柠檬醛、香茅醛、山苍子油对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醛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以减少85%的黄曲霉毒素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从柑桔皮中提取香精油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导了从柑桔皮中提取香精油的水蒸汽蒸馏法和浸提法的研究结果,考察各种因素对出油率和香精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柑桔皮不宜混用;加入氯化钠可提高出油率和产品质量;若应浸提法,则用己烷作溶剂效果较好;香精油的主要成份为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对柚皮精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所提取柚皮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柚皮和石油醚的质量体积比为1:10,75℃下回流提取5h,精油的最终产率为0.987%。柚皮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好,是一种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芳香油资源。  相似文献   

16.
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苍子油不经分离直接与丙酮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假紫罗兰酮,研究了缩合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当用液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75.8%;当用负载于活性Al2O3上的固体NaOH作缩合剂时,收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17.
柑桔皮中提取香精油联产果胶的研究之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从柑桔皮中提取香精油联产果胶的可行性及工艺方法,实验表明,在从柑桔皮中撮香精油过程中,可同时提取出果胶;改进工艺流程,加入氢化钠可提高出油率和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甘松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甘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经对花期黄花蒿花序精油的化学战分分析、评香及毒理、杀菌、拟菌等实验,讨论了黄花蒿花期花序精油在化妆品工业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柑桔果皮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桔皮精油、色素、果胶、橙皮甙是目前桔皮的几种主要深加工产品,在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分别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功能特性、提取方法及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