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POT卫星资料在水深信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卫星遥感资料的特点,结合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地表水体作的光谱测量分布成果,对SPOT卫星多波段图像资料提供的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武昌湖水下地形和水深信息,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获取该湖的水下地形分布图,并与准同步实测的水下地形的高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水深遥感信息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卫星资料在水下地形高程数据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能够快  相似文献   

2.
统计相关水深遥感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影像光谱值和实际水深的同步资料进行统计相关分析,建立初步的水深遥感模式,应用于水下地形的反演,使用幂函数形式的非线性修正项对初步模式进行修正,弥补用局部样本点的回归方程代替整体时局部水域产生的水深数值偏差的不足,得到应用于整个研究水域的水深遥感模式,使遥感水深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从修正前的37%下降到修正后的17%,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论地理学的“二S”起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技术进步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传统的技术方法使地理学陷入困境,而从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广泛应用来看,“二S”技术可以促使地理学起飞。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3S,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技术与特点,论述了3S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深遥感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水深遥感方法研究”项目不仅具有其本身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该项目的研究重点、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及对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从目前成果看,这项研究在闪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同相水深-辐射关系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水体同相的概念,利用水体地质、地貌、沉积和水文等条件确定水体同相的方法,以及在水体同相前提下建立水深-辐射关系的实用性,并提出了利用稳定水下地形且测深资料的水域进行水深-辐射关系借地率定的新思路,探索了利用卫星遥感测量水下地形的新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以往遥感测深需要低含沙的清澈水体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图像处理、数据库、遥感、安全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巨大贡献,指出随着数字地球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对GIS研究发展趋势作出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广东飞来峡库区水深遥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深入分析太阳光在水体中传输的物理过程,引入水体光学厚度概念,根据辐射传输理论,推导出水深遥感物理模型。以广东省飞来峡水库为例,采用SPOT5多光谱遥感数据,对其进行精确的辐射纠正、大气纠正,转化为符合地表实际反射率的反射率图像。经过水陆分离,选用合适的遥感波段数据,代入有关水体光学参数,应用水深遥感模型,计算出水域各像元水深值,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绘制水深遥感制图。由于水面采砂、网箱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库采砂区水域水体浑浊以及库湾水域叶绿素浓度偏大,影响水深遥感精度,本文的模型综合考虑了水中泥沙和叶绿素对水深遥感的影响,并采用多波段数据求解水深,信息量丰富,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深是个重要的水文要素,水深测量对于水利、航运、近海工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遥感手段测量水深,可以发挥遥感"快速、大范围、准同步、高分辨率获取水下地形信息"的特长,对于江湖海岸地形演变分析、水利工程土方计算、航道开挖、监测与疏浚、滩涂围垦与开发领域,水深遥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由于能够快速、宏观的获得研究区域的数据,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RS,GIS,GPS和ES的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飞速发展,其结果使得一些相近学科走向了综合。我国对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专家系统(ES)的研究日渐成熟,对它们集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有关这种集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日趋成为诸多与之有关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纷纷加入这个行列,发表各自的见解,探索集成的必要性和结合方式。RS、GIS、GPS和ES这四大现代技术各有其技术特点、研究方向及应用领域;4S技术间有不同的结合方式;4S技术的一体化将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4S技术终将走向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探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机场工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即在机场建设地质勘探的前期工作中,在3S(RS,GIS,GPS)技术支持下,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制作研究区景观的三维虚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野外考察资料,对机场建设工程研究区域内的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机场建设工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为西部高原区机场建设工程决策者和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雪  李伟  王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02-103
随着3S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信息化的需求,RS及GIS在林业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本文着重讲述利用SPOT5卫星遥感数据对某乡镇森林资源进行二类调查,结合影像的特征和森林资源调查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于SPOT5遥感数据,利用RS与GIS在森林资源二次调查中的技术流程度方法,包括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融合处理、波段组合等方面,以及影像的判读解译等.最终得出该乡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构建森林景观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在森林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整个3S系统的集成模式.在3S系统中遥感用于获取森林景观资源的有关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定位采集地面数据和导航;而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和处理收集到的有关森林景观资源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分析遥感影像色彩差异的成因,讨论了遥感影像无缝处理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典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遥感影像无缝处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先对每幅图像进行匀光处理,再采用四叉树色彩平衡算法,使得图幅间的色彩趋向一致,然后采用平滑滤波消除图幅边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遥感图像的色彩均衡以及边缝消除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SPOT-5卫星影像为源数据,借助ERDASI MAGINE和Arc/INFO软件,探讨了RS和GIS技术在湿地识别、分类及制图方面的应用;运用4种融合方法对源数据做融合处理,利用比值法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计算机监督分类,实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绘制出巢湖湿地专题图,统计各类湿地的面积;对研究区各类湿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作了简单分析,并就巢湖周边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3S集成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掌上电脑硬件平台下,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移动GIS数据模型,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内存环境下的大数据量组织与管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等的集成技术,构建了一个可支持数据移动采集、定位与导航、多源数据融合等应用的集成应用服务环境.在上海某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移动GIS数据模型和构建的集成服务环境具有较好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以“3s”技术为技术背景,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为遥感数据源,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喀斯特石漠化进行遥感解译,基于最佳指数波段选择法推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不但可以替代具有相似空间分辨率和光谱波段设计的国外遥感影像TM和SPOT,作为喀斯特石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信息源,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石漠化成图的需要,为制定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安徽省太和县Landsat卫星2003年4月16日轨道号122037的TM遥感影像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遥感影像的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融合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多源信息复合、人机交互解译与GIS技术相结合的解译方法,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提取,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使相关的决策层以及种植户可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为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客观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遥感图像地物分形测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分线法和坡面法两种方法计算图像的分形维数,在GIS支持下用MATLAB成功计算出了三种地形(城市,农田和湖泊)的分形维数,并对两种方法的算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以10月份前后的1~2个月内的植被变化为主要依据,以RS和GIS为平台,选取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对植被和裸地进行分类,提取植被覆盖变化范围,结合平均谷坡坡度大于25°的谷坡高程图,界定出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的分布范围,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范围的界定.结果为:大渡河上游分布的干旱河谷长约355.4km(包括两河口足木足河段),总面积约585.8km2.通过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界定干旱河谷范围的方法,对于基础数据资料相对缺乏的川西地区的生境综合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