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本文是对中国绘画中“形”与“意”这一传统话题的探讨。针对当今在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汇中有关东方文化艺术的地位及价值出现的种种误导倾向,着重从传统入手,对中国绘画的“形”与“意”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比较富于实践性的思考与阐述。本文提出,中国绘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意”组合的美学法则是东方绘画独特的审美情结,本质上是以“意形合一”的交融为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气韵”说与“摹仿”说看中西传统绘画之异同俞晓霞气韵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方传统绘画的最高艺术纲领。“气韵”说出自中国六朝时代谢赫所著的《画品》,而摹仿说则是古希腊人阐述文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一种学说,同时作为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它一直指导着古希腊直至...  相似文献   

4.
绘画理论围绕精神与技巧的讨论经久不衰。邓以蛰先生的绘画理论注重笔画,由笔画论气韵生动。徐复观围绕艺术精神论中国绘画里的人生。在色彩上,两人都主张水墨渲淡,但邓以蛰和徐复观分别从艺术效果和绘画者的审美意识角度来论证。在书画关系上,邓以蛰从形式构造上认为书源于画,徐复观则认为书画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在绘画史的研究上,两人用"气韵生动"的发展来构建体系,但邓以蛰的理论是以笔画为基础,徐复观则是以老庄思想为主导。  相似文献   

5.
由于东西方文化、哲学、艺术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西古代绘画艺术的对象、方法和立意都有着许多不同。本文从中西方关于绘画名作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古典绘画寻求的是“神似”,追求内在的气韵,多在迷朦的山水中寄托创作者的情致;西方绘画则注重建筑、人体,注重形似,渲染力度。  相似文献   

6.
艺术大师刘海粟教授以独创的艺术实践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形成丰富而又系统的绘画美学思想。美是一种追求 ,是一种理想境界 ;美的象征在于生命和创造 ;从“人的感受”到“法由心造”再到“生命的流动” ;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 ;强调形神兼备 ,善于造出意境 ;提出气韵生动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活之初,诗追随音乐、舞蹈的韵律并与其共同构成人类的艺术活动,诗作为“以声为用”的一份子为文学奠立了在文明社会中的地位;自汉代起,以语言文字的“言志”、“缘情”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虽然诗以其韵律保持着与音乐的关系,但已使文学脱离附庸于音乐、舞蹈的地位而“以义为用”,成为独立的文化门类。其三,“以义为用”的诗寻求韵律之路,自汉魏至“永明体”、至唐初,经历数百年,格律诗定型,完成了以严格的韵律完善自身,以韵律这一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形式特征而独立。其四,自中唐开始历经宋、元、明、清,不断有反韵律倾向,乃至颠覆韵律,白话诗出现,旧诗的韵律系统被打破,诗处在要不要韵律、怎样进行韵律建构的重要关口,新时代下诗的韵律重新建构,也是文学将要接受的磨难或磨练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姐妹艺术中,美术和音乐的联系最为密切。历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总是对音乐创作产生着影响。特别是自十九世纪末叶起,美术在风格技法上的变异,几乎对现代音乐技法的创新,起到了前导的作用。近代音乐术语中常出现从绘画借用过来的词,“音画”一词便是由绘画艺术演变而来的,也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创作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手法。它是借用美术的描绘手法,来表现音乐内容、刻划音乐形象的。此类作品往往以静物或风景为题材,一般是短小而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9.
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金学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①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  相似文献   

10.
形神形,就是形体;神,就是精神。形神作为哲学范畴,指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古代画家首先把“形神”引入绘画理论中,强调绘画既要写形,也要写神;既要“气韵生动”,又要“应物象形”。比如郑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竹》)“写生”,就是描绘外形。古代文论家也把“形神”引入文论中,提出了状物、绘  相似文献   

11.
高宇琪 《甘肃科技》2004,20(2):171-172,174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 ,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 ,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 ,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 ,如顾恺之的“传神论”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 ,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究竟“神”是什么 ?它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的发展有什麽特殊的意义呢 ?顾恺之的早期“传神论”主要有那些观点和艺术主张 ?地位和作用如何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而气韵生动是其关键,通过对气韵生动的内涵,美学价值艺术境界等各个方面的了解,论述了气韵生动在中国人物画鉴赏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便于画家对客观形象进行悉心的体验、睿智的理解和感情的抒发,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人物绘画艺术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线”是素描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它主要是为塑造形体服务,但同时又充分体现出独特的韵律特征,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由于素描中的“线”还渗透着画者的情感和情绪,因此“线”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绘画主体的参与,离不开画者的艺术感觉;对“线”这种绘画语言形式的把握应该与画者自身造型能力的培养、情感的表达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建筑和音乐分属于不同的艺术文化,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这两种艺术可以相互借鉴。本文从音乐与建筑具有情感表达形式、审美艺术的相通性以及两者相互影响三个方面阐释艺术文化学在建筑和音乐韵律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炜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2):65-66,69
抽象派绘画主张绘画应该向音乐学习,抛弃客观对象的形体、特征,走向纯表现的艺术。由康定斯基首创的“视觉音乐”展览的成功,标志着“抽象绘画”或者称“非具象”、“非客观”美术问世了,并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影响世界长达几十年的美术思潮。通过对音乐发展和演变史的考查可以知道,绘画中的抽象手法相对于再现手法和传统表现手法是更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抽象画已经上升到了音乐的高度———纯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表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从笔墨、线条、意、趣、神与形等多角度观察,能够验证“表意性”在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朱爱芳 《科技资讯》2007,(21):163-163
舞蹈是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艺术要素而成长起来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我国老一辈著名舞蹈艺术家吴晓邦曾指出:[1“]舞蹈是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这三种艺术的要素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综合性艺术。正是这种有机的综合,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独立性,并且完整的表现了他的特殊性。”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古老而独立的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他综合了文学、绘画、和音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写意画以笔墨为主,用笔写形在于传神,气韵生动依赖于笔墨,放弃笔墨就失去了中国写意画的灵魂。由此 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学里的“理念”与“生命冲动”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描述。“气韵生动”成为连接“气”与“道”、“理念”与“生命冲动”的艺术本质。艺术家正是发现和表现人类及世界万物之中的“气韵”这种艺术本质来达到和完成其使命的。艺术从而成就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自由沟通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