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本文从影响氮肥合理分配施用的因素、氮肥施用量和时期的确定以及氮肥施肥技术方法三个方面对氮肥的科学施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为农业生产中氮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水稻抛秧技术的日趋成熟,西湖区水稻抛秧面积迅速扩大,为探明水稻在抛栽条件下高产高效的经济施氮量,于1998~1999年间通过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氮肥效益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对氮肥的经济合理施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水稻在抛栽条件下科学、合理、经济地施用氮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双季抛秧早稻为嘉早935,晚稻为丙93-390;单季晚稻抛秧为丙96-42。以上品种均为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杭嘉湖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1.2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西湖区袁浦镇袁家浦村大汪畈内,地力较高,土壤为…  相似文献   

3.
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认为,只有用生态观点施用氮肥,才能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其品质。作物需要氮素营养,但氮肥施用过多,作物就会累积对人体和动物有害的物质——硝酸盐。据报道,如饲料作物中硝酸盐含量高于0.25%牲畜就会致病。苏、捷两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实验揭示了合理施用氮肥的方法:第一,必须根据不同作物累积硝酸盐的程度控制施用氮肥。例如,禾本科作物基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为其科学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栽培条件下,试验设置对照组(N_0)和150(N_1)、225(N_2)、300(N_3)、375(N_4)、450(N_5)、525(N_6)、600 kg/hm~2(N7)7个氮素水平,探讨油用牡丹‘凤丹’盛花期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氮处理的牡丹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施用氮肥在N5水平时,‘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47%、70.06%和32.83%;而胞间CO_2浓度则降低至最小值,较对照降低了11.43%。千粒质量(318.58 g)和单株籽粒产量(41.58 g)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17%和282.16%。【结论】氮肥在N5水平(450 kg/hm~2)时,‘凤丹’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有大幅提高,450 kg/hm~2尿素为合理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活性氮气体(Nr,包括N2O、HONO、NOx、NH3等)过度排放,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综述了土壤Nr排放的主要途径,探讨了土壤微生物过程、施肥、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耕作方式及其他调控因素对土壤Nr排放的影响,总结了土壤Nr排放通量估算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还需结合多种手段,例...  相似文献   

6.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植物性食品,其营养价值与营养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氮和钾是蔬菜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二者合理施用能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蔬菜的营养品质.本文论述了氮肥、钾肥对蔬菜营养品质(维生素C、糖分、氨基酸)的影响,探讨了氮和钾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品质成分的效应,以期为氮肥、钾肥的合理施用和蔬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对盐渍土壤上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对于膜下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的合理利用和水肥管理有重要意义。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对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和土壤盐度显著影响棉花的生物量和产量。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促进棉花生长,尤其可以显著提高结铃数,从而增加棉花的生物量和籽棉产量。棉花的氮素吸收受土壤盐度、施肥方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土壤盐度较低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的前期施用的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氮素吸收总量;而盐度较高时,氮肥在一次灌溉的中间施用的施肥方式则有助于促进棉花的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8.
种棉花节省开支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合理地使用氮肥。棉花在生长季节仅需很少的氮肥,然而当开始结蕾时,对氮肥的需要量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氮肥施得太早,就会造成浪费;如果氮肥施得太多,就会引起棉株疯长。那么什么时间施氮肥最合适,每公顷应施多少氮肥?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一些科学  相似文献   

9.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植物性食品,其营养价值与营养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氮和钾是蔬菜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二者合理施用能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蔬菜的营养品质.本文论述了氮肥、钾肥对蔬菜营养品质(维生素C、糖分、氨基酸)的影响,探讨了氮和钾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品质成分的效应,以期为氮肥、钾肥的合理施用和蔬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比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理想的配比组合;同时在特定的土壤及树种特性等因素条件下,对各氮肥种类施用效果进行分析,筛选理想的氮肥,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的高光谱遥感估测技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问题.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兴起,快速、无损伤地对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进行监测成为可能.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估测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姚大庆 《科技信息》2010,(15):354-355
当代人类的各种活动,无不受到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生态恶化严重,本文从如何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气候资源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防止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13.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形成蛋白质,组成植物体。合理施用氮肥的目的在于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其技巧是:  相似文献   

14.
清代大移民,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次移民过程。对四川的开发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四川生态环境的演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了“历史对比重建法”、“区域研究法”、系统分析了人类活动因素在四川生态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对清代大移民以来四川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做出了客观,科学、合理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疆作物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新疆土壤养分状况与农业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促进新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持续性施肥的制度。施肥既要保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要培肥地力和保护环境。对作物施肥,必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化肥投入,合理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有针对性地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积极提高施肥技术水平,以持续提高肥料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甘肃农村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娥 《甘肃科技》2005,21(7):20-21,99
甘肃农村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已严重污染了水体、作物、大气和土壤,再通过食物链传输给人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我省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运用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和生物修复等环保战略进行防治,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个农民都知道科学、规范、安全和合理地施肥用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化肥的使用现状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化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保障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以及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特别是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日益增加。氮肥的生产往往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因此,使有限的肥料吸取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成为肥料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生产上采取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深层施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等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研制较多的缓效肥料或者叫长效肥料,即:采用有机、无机物对肥料颗粒涂层;用聚合物和化肥混合制肥,比如制成尿素甲醛肥料,离子交换树脂肥料等,也是减少肥份损失的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更直接的办法是在氮肥中加入增效剂即硝化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就是能抑制土壤中硝化微生物活动的一种药剂。  相似文献   

19.
处理污水所产生的污泥未经处理处置直接进入环境后,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泥处理和处置是解决污泥问题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污泥如何处理、达到何种处理程度取决于污泥处置的方式,处置决定处理。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达国家,农作物对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可达40%~45%,我国仅为30%.据统计,每年我国仅氮素化肥一项损失就达800多万吨.因此,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成为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介绍几种技巧.尿素与草酸混施 据试验,在每公顷土地施用200公斤氮肥、140公斤磷肥、60公斤钾肥的情况下,施用5公斤草酸,可使氮化细菌数量下降63%,固氮菌数量增加4.6倍,可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