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动力作用下河湖沉积物污染物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动力作用会增强底泥沉积物-水界面的剪切效应,并引起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甚至改变污染物的释放规律。鉴于水动力的重要性,对动水作用下营养盐、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的释放机制以及影响释放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解析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多次水动力扰动下沉积物再悬浮以及再分配行为响应机制、水动力作用与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释放的协同或拮抗的耦合机制、水动力与水生植物共同胁迫作用下污染物释放的微观机制以及基于复杂条件下的沉积物污染物释放动力学模型构建是本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研究有机物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机理,选用原始单壁碳纳米管(r-SWNTs)和氧化单壁碳纳米管(O-SWNTs)作为吸附剂,对比了2种碳纳米管对1,3-二氯苯(1,3-DCB)、2,4-二氯酚(2,4-DCP)和硝基苯(NBZ)3种不同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相比,极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相对较快的快吸附/解吸阶段和相对缓慢的慢吸附/解吸阶段.有机污染物在氧化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解吸动力学速率比在原始碳纳米管上缓慢,这主要是由于碳纳米管与有机污染物间的氢键和π-π电子供受体等的特殊作用所致.研究结果对碳纳米管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为评价碳纳米管的环境风险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捷  高超 《江西科学》2007,25(1):112-118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化工产品的过量使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多方研究资料,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各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包括土壤、水体、沉积物和动植物体内等。总体看来,长三角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水平处于中低度水平,太湖地区尤其北部梅梁湾水体以及长江入海口近宝山样点沉积物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资料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以PAHs、PCBs和少量几种有机氯农药为主,其它持久性有机物例如PCDD、TBT等的研究较少。更多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资料,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降解等行为对饱水带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的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根据线性等温平衡吸附理论,建立了地下水流动方程与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迁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中的分配系数及溶解项、吸附项的一阶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改变对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大,有机污染物因固相介质的吸附和截留而被限制其随地下水迁移;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速率的改变,污染物在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迅速改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描述溶质迁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中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吸附-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机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某些藻类是氯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降解物种,对全球持久性氯代有机物的削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功能物种,并分析了功能物种降解氯代有机物的关键酶和降解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固定化、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对降解功能物种应用于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实地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吸附-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机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多环芳烃、全氟化合物、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四类常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为目标物,归纳总结了上述污染物在辽河流域中的含量,得到多环芳烃在辽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94.78-2931.62ng/L,46-1167ng/g,全氟化合物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含量分别为0.38-127.88ng/L,1.72-10.44ng/g,多氯联苯在水体中含量小于115.3ng/L,有机氯农药在水体中含量为48-87.78ng/L;阐述上述污染物在辽河流域分布特征;分析了其潜在来源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并对未来辽河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治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来源及危害,着重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现状,提出了今后控制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物扰动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不同功能类群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行为,介绍了生物扰动作用下沉积物颗粒迁移、混合的特点,以及由此促进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释放.生物扰动作用改变了沉积环境理化性质,因此提高了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展望中提出在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影响研究中应考虑其生物毒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泥沙与水质关系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泥沙河流,泥沙与水相互作用对黄河水质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对黄河泥沙与水质的关系问题作全面的总结评述和展望,着重于4个问题:(1)黄河泥沙对污染物行为的影响;(2)黄河泥沙中的天然有机质与黄河耗氧有机物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3)黄河泥沙中的本底量重金属与黄河重金属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4)黄河泥沙中的碳酸盐对水质和对水质监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体沉积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体多种营养物、污染物的汇(Sink)和源(Source),是众多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载体、归宿和蓄积库。综述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污染,为污染沉积物的科学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巢湖合肥区底泥污染物分布评价与相关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测定了巢湖合肥区底泥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镉、铬、汞和砷的含量,并研究了垂直分布特征。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底泥污染作了评价。对有机质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其中有机质与总氮之间的线性相关方程为:y=0.0676x+0.0952,相关系数0.986,线性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静态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水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情况,分别对某水库表层底泥和底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静态释放模拟实验,得到了Cr、Pb、Ni、Zn和Cu 5种重金属的释放浓度曲线,并分析了释放曲线的浓度变化趋势,通过计算得出了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结果表明,该水库底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浓度比较低,对上覆水水体水质影响较小;而表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浓度相对较高,对上覆水水体水质影响较大;5种重金属污染物Cr、Pb、Ni、Zn和Cu在表层底泥中其释放速率和年释放量都要比底层底泥中约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检测三峡大学校区内文思湖底泥中的营养成份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C)等因子,评价了文思湖底泥的污染状况,得出底泥的总体污染特征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各个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相应时空段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泥一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思湖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李旺  祖波  黎铮  李嘉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330-12335
泥沙是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吸附作用下,泥沙成为污染物的“汇”。泥沙的沉降、悬扬对于污染物的迁移和输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三峡库区表层泥沙为研究对象,在自研的沉降柱中进行了不同紊动条件下的泥沙的垂向分布研究,对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水体中的悬浮泥沙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紊动强度、泥沙投加量以及不同深度下泥沙的分布有所差异;(2)泥沙对氨氮的吸附受泥沙垂向分布的影响,紊动强度及含沙量的改变会使得泥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及总吸附量发生改变;(3)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都能够对紊动状态下泥沙吸附氨氮过程进行拟合,但不同模型对吸附变化的判断及趋势的预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贾云辉 《科技资讯》2014,(4):226-227
搞要:河道底泥中积累的大量污染物质作为二次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文章分析了底泥的主要污染物种类,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目的是在实现底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型、环境友好型的底泥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为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探究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方法研究了该工艺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滤速为20 cm/h时对DOC的去除效果最佳;生物膜慢滤对富里酸类有机物、微生物副产物类有机物、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均比慢滤好;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慢滤;在NaClO最佳投加量8.0 mg/L(以有效氯浓度计)的条件下,生物膜慢滤-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NaClO对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优;另外,较低pH值和较高水温更有利于NaClO消毒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可见,生物膜慢滤-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可以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和条件致病菌等污染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