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特征,从指导思想、方法体系、内容与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等方面建立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指导思想主要包括:系统性思想、区域性思想、动态发展思想及市场评价思想,重点对市场评价思想进行了阐述;方法体系,讨论在评价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方法及其整合问题;内容与指标体系,主要探讨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方案,详细描绘了评价过程应当遵守的程序、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出现的指标层次多、随机性强等特点,考虑到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用它建立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采用专家给出的待评价的网络信息资源各指标的属性值,通过线性加权获得评价结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五个方面建立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建立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与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本研究中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结果也相吻合,说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区域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方法的变化特点,将其方法的渐进发展过程分为5个时期,同时对不同时期分类评价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90年代以来的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系统和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动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选择旅游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对研究旅游风景资源开发先后确定非常重要。作者在收集了大量影响旅游风景资源开发要素基础上,通过对相关专家、学者咨询,并参照他人研究成果,筛选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定量化指标体系;并用此旅游风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值对江西45个旅游景区(点)(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名胜风帚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作了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了本套方法与国家标准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较真实地反应了由这套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源综合值评价模型具有一定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现有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状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实际的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给出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山东半岛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当前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等问题来看,在全国及沿海地区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作为研究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缩影,因此,以山东半岛作为研究的实例,分析了山东半岛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评价山东半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利用GeoMedia技术通过收集基础图件和专业资料,建立数据库与工作空间,经过图像配准后形成区域水资源评价系统.根据通辽市奈曼旗地区的降水、蒸发、干旱指数等指标确定了该地区的自产地表水量、入境客水量、地表水的利用及损失情况,应用GeoMedia系统对奈曼旗的地表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晋陕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完整系统地保留了黄河蛇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本文通过对该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及人文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表明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指标体系的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在随机、模糊、经验等不确定性环境下定量评价流域水安全系统的总体状况,识别使流域水安全系统或其子系统处于不安全的主要指标,在流域水安全的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调研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提出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确定水安全评价系统中各指标和子系统的权重,用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水安全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水安全诊断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模型(SPA-DAM)。SPA-DAM在巢湖流域水安全诊断评价中的结果说明:流域近7a来水安全等级值均处于临界安全附近,虽存在缓慢改善的趋势,但由于水资源安全和水灾害防治安全程度不高、波动性大,水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程度不高、改善缓慢,因此总体上该流域的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合理调控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单位面积蓄水工程总库容、水利工程投资占GDP比例、区域开发指数、人口密度和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等关键指标,是提高该流域水安全保障程度的重要措施。SPA-DAM的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已知等级评价标准的多层次系统诊断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松原市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松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目标,以系统工程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松原市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水资源单耗量大的用水部门,优先发展一些用水量少、水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行业部门,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角度为区域水量分配提供了依据,为指导区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优化的宏观远景规划方案,对构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协调利用的框架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采用构建三标度(0, 1, 2)矩阵的方法, 构建3个层次、24个指标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 对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 对水环境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在24个评价指标中, 污水处理率、年降水量、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列权重在前5位; 2006-2015年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在0.36~0.63之间, 水环境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和较差状态, 安全形势严峻。对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为具有类似自然条件的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计算了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并对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y)与地质评价系数(x)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根据区带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辽盆地深层区带进行级别划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等断陷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位的集群企业协同进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区域集群企业与资源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分析集群企业协同竞争的生态学基础,建立集群企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协同进化模型。研究表明:若集群企业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出现生态位重叠,将会发生资源利用的竞争;集群企业如果进行生态位分离,能够避免相互之间的资源竞争,实现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19.
对陕南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发现: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特征不太典型,区域中心城市作用不强;在空间结构方面,聚集维数显示空间集聚分形特征明显,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的城镇体系,具备成为区域增长极的条件;关联维数显示城镇体系内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好,各城镇之间具备开展经济协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各城镇之间应开展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全球生态城市相关研究成果,拟定台湾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架构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层面。其中,环境层面包括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环境治理等3部分;社会层面则包括人口结构、居住适宜性、社会保障、资源条件、文化教育等5部分;经济层面则包括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益两部分。在案例研究中,选择台湾地区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进行比较,结果可知4个城市中以台北市的各项发展现况较接近生态城市指标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