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人口三普和五普数据,以街区尺度为研究单元,采用局域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转型时期(1982~2000)的中部城市合肥的就业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8年间,第一产业就业空间不均衡分布程度呈不断加剧的趋势,热点区分布在老城区以南的远郊区并不断南扩,冷点区集中在老城区并不断向西南郊扩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热点区的空间演化显著,就业人口高度集中于老城区和东郊区逐渐向东郊区演进,冷点区位于老城区南北两侧的远郊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热点区集中在老城区的空间格局一直没有变化。旧城改造、企业外迁和产业调整是其就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海南岛1284 个乡村旅游资源点 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资源点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空 间均衡度较低,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且各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 呈现出“环水”“沿路”“绕城”等空间分布格局;(2)乡村旅游资源点发展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 异明显,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为主;(3)空间格局受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交通条件、经济 发展、政策支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PCA-GWR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时序特征、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波动降低阶段,内部差异较大,形成了主城和渝西片区较高、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较低的二元空间结构,前者表现为"高中心—低外围"的圈层结构,空间差异较大,后者表现为"岛型—面状"的空间结构,空间差异较小;(2)人口半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高/低值空间趋同、聚集分布,热点区、次热点区连片分布于主城和渝西片区,冷点区、次冷点区多位于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3)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半城镇化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推动效应显著,影响程度在空间上大致沿"西南—东北"方向梯次递减。最后提出优化城镇、产业空间结构,破除城乡二元的户籍约束,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河南省县域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地区为经济增长热点区.欠发达农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部分县域由冷点区转化为次冷点区.(2)河南省县域乡村转型空间相关性显著,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一致.乡村转型热点区分布在中部农区和豫西南部分县域,县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乡村转型的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3)河南省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耦合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4)结合人均GDP划分出低水平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及协调型4种类型,超过80%的县市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处于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5.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 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规模、结构、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的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Jenks Natural Break分类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2015年、2017年这三个时间断面的南阳市镇域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高低区组合形成"一极四片区"的空间格局,其中高、较高水平区在西峡县内形成一个增长极点,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而较低、低水平区则在区域的北部、西南部、东部、西北部形成集聚片区.(2)从空间自相关格局看,热点区的数量较少且集中分布在西峡县;冷点、次冷点区大多呈"葡萄串状"分布于东部的社旗县,少部分零星分布在区域内.值得一说的是,三个时间断面中冷点、次冷点区的空间格局特征虽然变化不大,但在数量上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从影响因素分析看,地形因素、交通条件是镇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因素;乡镇的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层次是造成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历史因素从路径演化、根植性等层面影响镇域经济差异程度;区域政策则从发展方向和路径改变方面影响镇域经济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以及地统计的方法,探讨1990—2014年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变化不大,呈现圈层式结构和轴向延伸特征,整个流域形成双中心格局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上游流域与中游流域交界处存在人口密度分布塌陷区;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整体呈增加态势但局部区域变化明显,研究期间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变化较快;如无外力干涉,流域冷点区域和热点区域将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下游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未来将以重庆沙坪坝区等为中心向其西北和东北方向扩展,中游人口密度热点区逐步形成.应因地制宜制定流域人口发展政策,重视塌陷区人口引导,推动嘉陵江流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183处工业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运用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工业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性分布,空间密度呈现“双核中心,次中心多点集聚”的格局,高密度区以淄博中部和德州西部地区为双核。(2)工业旅游资源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较为复杂,不均衡状态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3)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活跃,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块状”结构。(4)政策支持、交通条件和旅游市场规模是影响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政策支持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广州市产业空间重构的重要产业之一.以2015年广州市11个区全部类别银行的7 737个实体营业网点为基本数据,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中心性指数、核密度指数、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广州市银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市域尺度上,呈"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种类的银行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2)在区级尺度上,银行业的空间分布偏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圈密集的区;(3)在微观尺度上,分类型银行的热点区在地域空间上呈不完全耦合;(4)广州市银行业空间分布模式呈"多中心+圈层扩展区"的组合特征;(5)产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规模和政策等因素是影响银行区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73个区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人口城镇化系统、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及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人口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加速增长,空间格局呈现“中心区县高,东南高、西北低”;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速趋势更加明显,阿里地区发展最迅速,各地级市中心区县发展最优;③整体发展水平落后,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明显升高,正向协调发展迈进。2000年与2015年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④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愈发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具有以拉萨和山南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特征,热点区先向北扩张、后向南缩小,次热点区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性,次冷点区范围缩小,集聚在昌都和林芝东部,冷点区数量增加,集中在藏西北高寒区域。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3.
香波中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萃取 - 称量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香波中硅油沉积量的影响,分析了硅油沉积量与香波调理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萃取V- 称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量;主体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均影响硅油在头发上的吸附;香波的调理性随着硅油在头发上沉积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首先使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Pyrosim对某教学楼一层全尺寸模型的火灾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仅门开启的火灾场景下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火灾产物数据;其次引入疏散速度系数概念,将火灾产物数据经Matlab预处理后输入Pathfinder,建立基于火灾产物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对比分析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与不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下的疏散情况;最后将火灾模拟动画与人员疏散动画耦合,实现三维环境下火灾发展过程与人员疏散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疏散速度系数影响下的火灾人员疏散模拟相对于不考虑速度影响的火灾疏散模拟更能真实反应火场中的人员疏散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diisopropylnaphthalene,简称2,6-DIPN)是极具前景的方法.催化剂中以丝光沸石的择形催化效果最好,但其酸中心的积炭会使催化剂失活.以萘和丙烯为原料,以水汽脱铝氢型丝光沸石(SDHM)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2,6-DIPN.考察了SDHM催化萘异丙基化反应的积炭失活规律,其原因可归结为SDHM的酸性中心被积炭覆盖以及一维孔道易堵塞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直线状、圆弧状和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3种类型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的相关关系,针对翻驳领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难点——倒伏量进行研究,并分析翻折线变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变换驳点高度及搭门宽度来控制翻折线倾斜度,各领型分别做出ll组试样,进而研究翻折线与倒伏量的关系,最后对理论研究的数据进行成衣验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大桥采用空间板单元建模,计算了该桥在开裂前、开裂后各种荷载工况作用下主桁杆件的内力,重点研究开裂纵梁的受力情况,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该桥纵梁裂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温度对软岩渗透系数的影响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通过对软岩恒定应力下水温和岩体温度、温度梯度对岩体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了温度单一因素对软岩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软岩的单一因素影响模型推导出了多因素影响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软岩的恒定温度下应力对软岩的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应力对软岩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