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涛  张道洋  王波  王尚典 《科技信息》2010,(33):I0123-I0123
0前言 轮对是内燃机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GK系列内燃机轮对使用带轮箍的组合式车轮,基础制动部分均为闸瓦踏面制动,制动装置使用合成闸瓦的双侧制动.轮对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车和列车的运用安全。轮箍弛缓是轮对运用安全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机车如果在运行中发生动轮弛缓甚至外窜,轻则打扰运输秩序影响机车运用,重则造成机车车辆颠覆的惨剧,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
姜兵 《甘肃科技》2012,28(17):61-62,135
指出了防止动轮弛缓的重要性,对机车实际运用中发生的轮箍弛缓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机车运用、检修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行电动轮高频转矩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基于刚性环轮胎模型假设,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弹性连接关系建立了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通过电动轮工作模态试验对模型主要刚度参数进行了识别,并结合胎面参数分析了模型的固有特性.所建立的电动轮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胎面径向一阶平移频率和周向旋转频率,且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连接柔性改变了原有的轮胎环、轮辋固有频率分布,可以避开原有峰值频率.根据电动轮轮毂电机实测激励频率特征,对所建立的电动轮刚性环耦合特性模型进行了相应频率的转矩激励.分析表明,考虑轮辋与轮毂电机间弹性连接耦合特性关系,能够减小原有电动轮一阶径向平移频率附近的轮胎与车身的振动加速度响应,为电动轮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8G机车走行部、制动机结构,总结了8G机车轮对发生弛缓的原因,提出了8G机车动轮弛缓报警装置的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制动轮是门座式起重机制动装置的关键零件,制动轮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早期失效及热处理缺陷是影响生产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制动轮显微组织观察,制动轮失效原因主要是由于预先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组织粗大以及产生重复表面淬火所致.在此基础上对制动轮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并且用试验进行了检验,有效地提高了制动轮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轮毂电机转矩波动激励引起的电动轮系统振动问题,通过台架试验测得了电动轮运行工况下振动加速度信号,揭示了电动轮系统纵向振动的阶次特征和高频特性.基于电机电磁转矩解析模型从磁场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永磁体磁场非正弦分布和电流谐波对转矩波动的贡献,进而解释了电动轮阶次振动的来源,即电动轮6.0阶振动由永磁体非正弦分布引起;1.0阶振动主要由电流谐波引起;6.5阶振动则由电流谐波和永磁体非正弦分布共同引起.为解释电动轮高频振动现象建立了基于刚性环理论的电动轮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电动轮3个共振峰处高频振动分别对应轮胎和车轮同向旋转、反向旋转和纵向平移模态.  相似文献   

7.
对永磁同步电动轮驱动技术在装载机上的性能表现进行了理论与试验分析,表明基于弱磁控制算法的永磁同步电动轮能完全适应装载机的行驶、制动、牵引和转向等各种工况,也能相互高效协同工作.用改造的ZLM15B装载机在水平水泥路面上进行了上述工况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永磁同步电动轮在行驶和牵引工作时效率可达90%以上,能自适应差速转向,制动过程中电动轮之间转速、转矩的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适应未来城市交通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集动力、悬架、制动和行驶为一体的高效紧凑的多功能电动轮系统。对轮毂电机、悬架和制动器进行了选型,形成了直接驱动型电动轮系统方案。结合城市道路条件和行车环境,确定了整车参数,进行了轮毂盘式永磁电机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设计了基于MR阻尼器的车轮内装半主动悬架。把电动轮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车体进行耦合,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基础上,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该车的动力性能与设计指标基本相符,能够适应城市的交通状况,电动轮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簧下质量变大导致的垂向振动负效应问题,优化汽车的平顺性,以自主研发的可实现四轮独立驱动的轮毂电机电动汽车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一种可安装于电动轮内的轮毂电机悬置系统.提出在电动轮内的特定位置加装橡胶衬套的悬置系统方案,使轮毂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与簧下质量实现弹性隔离.建立具备电动轮内悬置系统的整车动...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轮采用安装在车轮内部的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实现了驱动转矩与电制动转矩独立可控。针对目前电动轮汽车的系统耦合程度高、轮毂电机匹配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转矩矢量控制系统(TVCS),其结构与整车其他系统相互独立,构成电动轮汽车的动力总成。设计了转矩矢量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及矢量控制器的软硬件架构。通过对原型车底盘系统的设计与校核,获得了搭载转矩矢量控制系统的电动轮汽车试验平台。实车单移线试验结果表明:转矩矢量控制系统能有效保证整车通信负载率,便于轮毂电机集成;试验车实现了基本功能,为转矩矢量控制算法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1.
言语冲突是校园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学生间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言语冲突话语一般由启始话轮、冲突话轮和终止话轮三部分组成。竞争性、安全感和荣誉感是造成学生之间言语冲突的原因。探讨学生日常言语冲突的构建模式及冲突因素,能够使人们对言语冲突的本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考虑铺装层间接触的桥面铺装及空心板梁在双轴移动荷载下的受力状态,以解决混凝土桥梁在桥面铺装设计时对铺装层之间的关系状态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有沥青铺装层、粘结层、混凝土调平层、空心板及铰缝的数值模型,利用子程序模拟行车移动载荷,设置库仑接触摩擦建立层间接触,考虑不同荷位、层间摩擦系数对空心板梁及桥面铺装的影响.结果铺装层间最大水平接触力出现在梁端区域;铰缝与空心板的挠度相差10%,应力在轮载附近处变化较大;沥青铺装与粘结层间接触摩擦应力为0.209 3 MPa,大于混凝土铺装与粘结层间接触摩擦应力0.156 MPa;连续模型与接触模型的应力最大差值达4.5倍.结论不同结构层间界面薄弱,易发生剪切破坏;为防止板与铰缝间发生剪切破坏,可加强轮载附近处板与铰缝的连接;采用不同措施处理各层之间的粘结,可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将铺装层视为连续体考虑不周,层间接触假定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中参数理论,建立了采用中间浮动构件的封闭差动人字齿轮传动系统静力学模型.通过计算载荷不均匀系数,获得了齿轮偏心误差、安装误差与载荷不均匀系数间的关系曲线,进而分析了偏心与安装误差对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行星轮/星轮偏心误差的初相角相同时,行星轮/星轮的偏心误差对系统两级载荷不均匀系数没有影响;与差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叙述中国古代对于齿轮系的巧妙应用。详细地分析了三个实例,并将由中国历史博 物馆古代技术工作室把它们都复原出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第一个实例是汉代张衡在公 元130年(永建五年)左右发明的水力天文仪器;第二个实例是唐代一行和梁令瓒在公元725年 (开元十三年)发明的水力天文仪器;第三个实例是宋代吴德仁在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发 明的指南车。 根据这三个实例,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早已掌握了下列有关齿轮系的原理:1、由 不同齿数的若干个齿轮组成一个齿轮系可以得到很规律的减速运动;2、由一个原动轮的迴 转运动,可以传达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从动轮,得到彼此不同速度不同方向的运动;3、 由一个中轮的嵌入或离开,可以任意使从动轮与原动轮联系或不联系;4、由嵌入中轮的作用, 可以任意变更从动轮迴转的方向并可大大缩小全机构所占的空间;5、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中 间嵌入一个中轮,可以使它们按同一速度和同一方向迴转等。 根据上边所说的一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所有一般有关齿轮系的主要原理都早已被我 国古代科学家们发现了。  相似文献   

15.
以车轮参考滑移率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向量,以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作为输出向量,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利用支持向量对控制器进行训练得到控制器的参数.设计了包括输入层、控制层和输出层的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系统以各轮的速度作为输入向量,经过控制层的运算得到各轮的制动压力,然后采用PwM(pulsewidth modulation)方法控制轮缸压力,进而实现防抱死控制.搭建了汽车ABS测控系统,参照国际标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制动平稳性和自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新的ABS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2K-H型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简化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K-H(A)型(iH<0)差动轮系为例,通过分析轮系中3个基本构件输入输出的组合关系以及角速度关系,得到了24种传动方案,通过验证,只有8种方案合理。根据两中心轮的角速度方向,最终归纳出了差动轮系效率计算的简化公式。利用简化公式,不必判断转化轮系中啮合功率流向,只要求出转化轮系的效率和传动比就可以计算出差动轮系的效率。所归纳的公式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2K-H型差动轮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量纲分析,推导出原型轮对与其几何相似及材料相同的模型轮对过盈配合面间微动幅值的相似关系.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将原型轮对与缩比为1∶2、1∶5和1∶10的模型轮对的过盈配合面间微动幅值进行数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模型轮对与原型轮对的缩比为1∶n,模型轮对的过盈量选取为原型轮对的1/n,轴重载荷选取为原型轮对的1/n2时,模型轮对过盈配合面间的微动幅值为原型轮对的1/n.  相似文献   

18.
以单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齿轮系统振动运动分析,论证了考虑系统振动时存在于啮合轮齿齿面间的相对滑动运动,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系统振动时存在于啮合轮齿齿面间的相对滑动运动的特点.指出由于系统振动的原因,齿轮副的实际中心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以平面运动方式变化的,实际啮合点的轨迹(亦即啮合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当齿面磨损或胶合破坏始于齿高中部时,造成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齿轮系统的共振.  相似文献   

19.
某机车在运行中轮心出现裂纹,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对此情况进行宏观检验、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及金相检验等,结果表明轮心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轮心热处理不良,造成金相组织不符合要求,疲劳性能及抗冲击性能下降,在循环应力、剪切应力和冲击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疲劳裂纹。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动轮汽车驱动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响应不稳定,鲁棒性差等问题,建立简化了的电动轮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动机驱动模型.以滑模变结构理论和PID控制理论为基础,根据电动轮汽车驱动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品质及滑模运行的动、静态特性要求,分别设计系统外环滑模-PID决策控制器及内环PID跟踪控制器,通过内、外环控制的有效结合,使系统具有了兼顾滑模变结构控制稳定性好、鲁棒性高和PID控制简单易行、响应迅速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PID控制的驱动系统能够迅速控制整车驱动系统和轮毂电动机的运行,明显改善了汽车动力学特性和轮毂电动机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