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原料组成和氩气流量对铁尾矿合成SiC粉末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物中主晶相为β-SiC,杂质相主要是FexSiy,其中SiC多以柱状形式存在.随着n(C)∶n(SiO2)的增加,产物中SiC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在n(C)∶n(SiO2)为4时,SiC的相对含量达最大值(82%左右),随后SiC的相对含量随着其增大而减小.产物中SiC的相对含量随着氩气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总变形量、道次压下量、轧制温度以及轧制路径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异步轧制有利于板材的晶粒细化,其晶粒粒度约为8.9μm,明显小于常规轧制板材的13.2μm;当总变形量由40%增大到80%时,晶粒粒度从40μm左右减小到30μm左右,出现了较多的孪晶;当道次压下量由5%增加到20%时,晶粒粒度从40μm左右减小到10~20μm,孪晶数量也随之减少;当温度由350℃升高到400℃时,晶粒粒度由20μm左右下降到10μm,且大部分晶粒为等轴晶;轧制路径的改变,使板材中的显微组织和孪晶数量产生改变,C路径中的晶粒细小,粒度约为10μm,D路径中的孪晶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液相法中葡萄糖还原Cu(Ⅱ)制备Cu2O的反应条件及其优化,结果表明:影响Cu2O粒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NaOH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和葡萄糖用量;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制备了粒度小、粒度分布范围窄的超细Cu2O,即平均粒度D﹙v,0.5﹚为2.865μm、[D(v,0.9)-D(v,0.5)]为1.202μm的超细Cu2O.  相似文献   

4.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SiC颗粒增强Mg-Zn-Zr复合材料,并分析了Mg-Zn-Zr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内耗与SiC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粒度10 μm的SiC颗粒,可使基体合金的压缩强度增加;SiC粒度为20 μm的复合材料阻尼性能优于SiC粒度为10和50 μm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制备了胺基改性二氧化硅,并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两种二氧化硅负载钯的催化体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方法对催化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这两种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一步法和分步法制得的催化体系的直径分别为3.15μm和0.35μm左右,均能很好地负载金属钯,制备出两种含钯的高效催化剂.它们对模拟污染物4-硝基苯酚都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在循环性能测试中,采用一步法得到的催化体系比分步法制备的体系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C前驱体,经1 400~1 600℃高温碳热还原反应合成了纯度较高的-βSiC粉体,这种粉体是由颗粒和晶须组成的混合物.通过前驱体的热重(TG)-差热(DSC)曲线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曲线分析了不同合成温度下的产物组织结构,并研究了无水乙醇(EtOH)与正硅酸乙酯的体积比和氨水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SiC颗粒和晶须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对添加SiC颗粒(体积配比为10%和15%,粒度为10~20μm)增强ZA22合金材料的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机械性能和拉伸断口测试结果以及初步的理论分析证明了热挤压态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相合成法 ,用 Li2 CO3 与 Al2 O3 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制备亚微米的γ- Li Al O2粉末的工艺和反应过程 ,并采用 TG、DSC、XRD、FTIR等不同的测试手段对合成的亚微米γ-Li Al O2 粉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i2 CO3 和γ- Al2 O3 在 80 0°C左右反应产物主要为α- Li Al O2 ,1 0 0 0°C左右反应主要产物为 γ- Li Al O2 (纯相含量 x=97% ) .Li2 CO3 和 γ- Al2 O3 反应温度较高 ,合成的物相晶态较纯 ,反应过程中不能明显观察到β- Li Al O2 .实验合成制备的亚微米γ- Li Al O2 粉料的平均粒径小于 0 .3μm.  相似文献   

9.
采用表面活性剂TEA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双六棱锥状ZnO微晶.XRD物相分析表明产物为结晶良好、沿[001]方向生长的六方纤锌矿结构ZnO.FESEM和TEM形貌分析表明该ZnO微晶为长轴4μm、短轴1.2μm左右的双六棱锥.其光致发光光谱由紫外发射峰(391 nm处)和绿光发射带组成(中心为570 nm处).在400℃下退火1 h后,可显著增强其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空自蔓延加热-加压装置,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Al含量、粉末粒度及C/Ti(原子比,下同)对Al-Ti-C体系自蔓延点燃温度、产物相组成及TiC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对TiC的尺寸影响最大,随着Al含量由2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时,TiC颗粒的尺寸由3~5μm减小到0.7~0.8μm。C粉粒度和C/Ti对TiC的形貌影响最大,当C粉粒度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近球形;然而当C粉粒度不小于75μm或C/Ti1时,TiC的形貌为八面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高纯致密Ti3SiC2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摩尔配比为n(TiC)∶n(Ti)∶n(Si)∶n(Al) =2∶1∶1∶0 .2的起始混合粉料在 130 0~ 14 0 0℃和 30MPa压力下热压 2h制得高纯致密Ti3 SiC2 块体材料 .添加适量铝作助剂显著加快Ti3 SiC2 的反应合成 ,并使Ti3 SiC2 在 12 0 0℃下大量生成 ,能谱仪分析表明Al在材料中均匀分布 .所得Ti3 SiC2 颗粒为板状结晶形貌 ,平面内尺寸大小为 3~ 8μm .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组分的基础上,通过磨损试验得到了不同配方表层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配方,确定的最佳组分为:SiC粒度约80μm,体积分数40%;Cr粉粒度60 μm,体积分数约1.5%;聚苯乙烯(EPS)颗粒余量.分析了各组分对复合层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粉的加入可使试样的耐磨性显著提高;SiC的含量及粒度对试样的耐磨性均有较大影响.表层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利用优化配方得到的表层复合材料的组织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以位山引黄灌区为研究区,测定了农田土壤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位山引黄灌区农田土壤低频磁化率(xlf)的变化范围为35.37-97.20×10~(-8)m~3/kg,均值为62.16×10~(-8) m~3/kg;频率磁化率(xfd)的变化范围为0.65%-22.14%,平均值为7.23%.土壤中粘粒(4μm)含量变化范围为3.20%-27.16%,平均值为9.07%;粉砂(4-63μm)含量变化范围为35.82%-90.23%,平均值为68.94%;砂粒(63μm)含量变化范围为1.95%-58.52%,平均值为21.99%;中值粒径的变化范围为9.56-72.86μm,平均值为34.94μ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剖面0-20cm土壤xlf与粉砂(4-63μ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砂粒(63μm)含量及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与粘粒(4μm)含量相关性较弱,土壤xfd与各粒度组分含量及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剖面20-80cm土壤xlf与粉砂(4-63μ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砂粒(63μ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中值粒径的相关性较显著,与粘粒(4μm)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xfd与粘粒(4μm)及粉砂(4-63μm)含量相关性较显著,与砂粒(63μm)含量及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认为:土壤磁化率在0-20cm耕作层主要受到土壤母质以及灌溉、施肥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在20-80cm主要受土壤母质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煤焦膨胀特性与残灰颗粒物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焦的膨胀特性及其对1~5μm残灰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将一种烟煤筛分为小于63μm,[63~100)μm和[100~200)μm三种粒径,并在实验室沉降炉中进行了热解和燃烧实验,反应温度分别为1 373 K,1 523 K和1 673 K.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热解和燃烧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烟煤由于含有较高的镜质组成分,在热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膨胀特性,而且煤粉粒径越小,其镜质组含量越高,因此在热解过程中膨胀越厉害,形成的煤胞型颗粒越多.膨胀厉害的煤焦在燃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破碎,形成更多的1~5μm残灰颗粒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拉曼等技术观察测试了硅太阳能电池切削硅粉为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单相微米颗粒 ,存在应力应变和非晶态 ;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微米硅粉粒径呈近正态分布 ,中值为 5 .89μm .经处理后 ,可望作为合成Si3 N4 ,SiC的原料或制备光选择性吸收涂层 .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进行了研究.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成功地合成了纳米Al2(WO4)3.实验结果表明,以AOT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制备的纳米Al2(WO4)3颗粒小,粒度分布均匀,其颗粒大小在40 nm左右且为球形.同时还在CTAB/正丁醇-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O/W微乳液区和液晶区合成了Al2(WO4)3,并将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区能够合成出粒度分布较均匀且粒径在100 nm以内的纳米Al2(WO4)3.  相似文献   

17.
以硅溶胶、炭黑、TiO2和B4C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TiB2-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TiO2添加量对合成TiB2-SiC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并探讨了TiB2-SiC复合粉末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B2-SiC复合粉末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在1 600℃保温1h.在反应过程中,TiB2先于SiC生成,TiB2的生成改变了SiC的生长方式.当复合粉末中TiB2的质量分数为10%左右时,SiC的合成过程由气-固(V-S)反应转变为气-固(V-S)和气-气(V-V)共同反应,复合粉末主要由少量球状颗粒、短棒状颗粒以及大量的晶须组成.当体系中生成的TiB2质量分数(≥20%左右)较大时,生成的晶须数量减少,同时球状、片状和短棒状等结构颗粒明显增多,出现多样化结构并存的现象,SiC的生长仍然由V-S反应和V-V反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Ca(OH)2,ZnO和H3PO4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超细磷酸锌钙粉体.借助于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粒度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通过XRD图谱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同时通过TG图谱对产物失水过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Ca与Zn摩尔比n(Ca)∶n(Zn)=1∶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h,OP-10为表面活性剂:得到的产物颗粒大小均匀,粒度为1~2μm;最终产物CaZn2(PO4)2·2H2O是通过中间产物Ca[Zn(OH)3]2·2H2O与磷酸反应而生成的.CaZn2(PO4)2·2H2O分子的失水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失水温度为95~393℃,第2阶段失水温度为403~553℃.  相似文献   

19.
将正交实验法用于雷达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磁导率μ″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频率)、B(平均粒度)、A(Co T i含量)、C(温度),且当Co T i含量为0.79、B平均粒度为7μm、C温度为200℃、D频率为15 GH z时磁导率最大,最佳工艺方案参数.并推理磁畴自然共振是引起铁氧体磁粉在雷达波段(f>108 H z)的吸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10/十八胺作为软模板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均一、超长VOx·nH2 O纳米管.纳米管长5-15μm,外径为100-120mm,内径10-20nm.所得产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进行表征,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