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促进林草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用各种技术予以保证;采取封山育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宜林荒山造林技术、人工促进更新技术、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生态移民恢复技术,加快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建武 《甘肃科技》2007,23(7):10-13,26
从榆中县的自然状况调查入手,分析了制约榆中县森林生态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荒漠带退化山地森林植被的恢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退化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变化的基础上,以宁夏大罗山荒漠带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荒漠带山地森林植被恢复潜力度、恢复度来评价森林的恢复能力,揭示荒漠地带山地森林植物群落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指出在山地森林植被恢复的早期,应以更新对策为主,中期以调整植被组成结构为主,后期则需进一步调整植被组成结构、积累能量,使其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顶级群落发展。  相似文献   

4.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当前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目标,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以生态修复为主,而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过程和演替规律是其重要基础。采用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高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林林自然恢复4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以树种选择、小生境人工改造和利用为主的人工恢复技术,以结构调整、系统管理、抚育为主要措施的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技术,可提高退化植被恢复潜力和速度。  相似文献   

5.
地史上,广西森林植物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三迭纪末期至晚白垩世早中期裸子植物繁盛时期,二是晚白垩世晚期至第三纪被子植物迅速发展时期.随着森林植物区系的变化,森林植被相应地发生了变迁.广西森林植物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类可能是现代森林植物始祖的原始类群,而使广西有可能成为森林植物起源和繁衍的关键地区之一.同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我校张金池教授主持的《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项目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脆弱带划为 3种类型 :道孚类型、翁达类型、炉霍类型。通过论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质量退化的现状 ,说明保护、发展这一地段的森林资源对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了德 《甘肃科技》2012,28(7):153-154,57
舟曲县山高坡陡、地势复杂,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属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在广泛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森林植被破坏及泥石流成因分析入手,找出了主要问题,并分别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明  张成  史庆科 《甘肃科技》2012,28(8):44-45,65
分析了矿区矸石山对天然植被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和可行的治理思路,从而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快速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被恢复误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先文  马瑞君  张辉  王明理 《甘肃科技》2004,20(12):16-19,29
环境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使得环境退化后的生态恢复重建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警示在未来的植被恢复工作中要合理规划,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加快我国的植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对森林植被类型识别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根据长春净月潭地区植被层反射率数据以及土壤线方程,NIR=1.506R+0.00786,通过对多种植被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植被指数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最易于区分阔地林与针叶林的是PVI,其次为TSAVI和MSAVI,但后者计算较复杂,不同针对树种间的RVI差值较大,因此采用RVI来区分各针树  相似文献   

12.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樵采、放牧、生产用火等人为干扰强度大,喀斯特山地的植被多次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石漠化,立地生境恶化,造林困难地段的面积逐渐增加;表现出岩石裸露率高,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溶量小,抗外界干扰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极端困难等特点。喀斯特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为对象,在研究和分析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筛选适于喀斯特山地的造林树种,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保护的技术措施,以期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现存喀斯特森林植被较少,但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只要充分应用植被演替规律。加强植被保护,有社会经济条件作保证,就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森林植被。本文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为了有效遏制采石场对城乡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采石场的规划管理和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已迫在眉睫。阶段植被恢复的概念是在矿山台阶式开采的基础上边开采边恢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除必要的道路、工业场地、贮料场、弃渣场外,其余空闲场地应逐年进行植被恢复,使矿山每年保持相对固定的裸露地表面积,达到植被恢复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Ⅰ.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部分仅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描述。五指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热带低地雨林(海拔700~1000m)、热带山地雨林(海拔1000~1400m)、热带亚高山矮林(海拔1400~1700m)、热带山顶灌丛(海拔1700~1867m)等4个原生植被类型,共10个群系。  相似文献   

16.
17.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光 《甘肃科技》2006,22(9):213-214,196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一是空间上以水为核心,遵循植被生态水平衡原则,做到植被与水耦合;二是时间上遵循植被演替规律,按照持续、稳定、自组、有序、高效的原则实现植被稳定有序恢复。以水为核心,关键是实现植被建设中与水的三个耦合:(1)是植被与空间降水耦合;(2)植被与微观水分变异耦合;(3)是植被与调水耦合。遵循演替规律,恢复植被关键是:(1)草灌先行稳定有序;(2)“封、育、退、造、管”综合建设;(3)生态产业化带动植被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慎鹏  李年麒  朱婉  刘尧 《汉中科技》2013,(4):49-49,31
山体破坏不仅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区域粉尘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对区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产生了负效应。本文简要讨论了我省破坏山体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土地沙化危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提出了植苗造林在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中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物种组成特征,选取刺槐林地、榆树林地、灌木林地(紫穗槐)、混交林地(刺槐×榆树)、荒草地、耕地(玉米地)6种复垦植被为研究对象,对植被类型恢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中,榆树与刺槐混交比例为1∶0.67.四个林地的树高最大值为6.14m,最小值为2.31m,变异系数的最大值为9.52%,最小值3.34%,属于弱变异性;胸径最大值为6.53cm,最小值为4.02cm,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5.29%,最小值为3.68%;树冠冠幅最大值为3.92m,最小值为1.56m,变异系数最大值为17.28%,最小值为1.03%.混交林内榆树的重要值为49.14%,刺槐的重要值为50.86%,刺槐林中榆树的重要值为27.73%,刺槐重要值为72.27%.除了耕地以外的其他样地的植被覆盖度均在95%以上,其中刺槐林植被覆盖度最高,为99%,榆树林地的植被覆盖度最低,为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