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接产业示范转移,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势在必行。通过研究发现,皖江城市带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条件成熟。根据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基础条件,确定合肥、芜湖和安庆为物流网络的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轴三角"连接,依据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完全覆盖为原则,最终确定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最后,从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平台、培育高端物流人才等方面为构建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保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实现中部崛起的“脊梁”,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域差异是制定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的基础.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认为目前皖江城市带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最后提出因地制宜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在国内各界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旨在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本文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皖江城市带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研究区的环境综合实力指数与经济综合实力指数;运用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皖江城市带2004-2011年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7848,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总体上表现出一般协调水平,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各年间变化幅度大;协调发展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6432到0.7614,大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阶段和中级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CNKI数据库收录CSSCI期刊为文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工具,分析皖江城市带研究现状。得出皖江城市带研究的热点聚焦在中部地区城市群区域规划及发展,区域经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泛)长三角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及产业承接这三大方面。认为目前在皖江城市带研究方面学者群体、发文单位及发文期刊集聚性特征明显,跨区域的合作及研究缺乏,皖江城市带发展实际成效研究少,涉及"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6.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对当前国内区域合作模式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皖江城市带在区域旅游多方面的现实状况和条件,为皖江城市带寻求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适合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通过合作模式,可以提高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和稳定持续有效的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经济联系表现为旅游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来测度2001年和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组织结构.研究表明: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与其旅游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旅游经济实力强的合肥市辐射能力最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符合距离衰减规律,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并随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皖江城市带旅游具备网络发展的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实现振兴安徽的重点开发区域。长期以来,安徽存在着人才大量的流失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皖江经济发展的"瓶颈"。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科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积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流,才能为实现皖江城市带高端承接产业转移,更好地完成国家使命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晓娟  吴邦雷   《科技信息》2010,(34):I0110-I0111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为使皖江城市带更有效地实施产业转移,本文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面临的机遇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国内外资本和一、皖江城市带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小城镇民俗体育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加大小城镇政府服务民俗体育发展的力度,努力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充分利用本区域人力资源来挖掘和革新民俗体育,将小城镇居民的全民健身与区域民俗体育有机结合,提升民俗体育在皖江城市带小城镇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促进小城镇两个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桔  王哲 《皖西学院学报》2015,(3):48-53,87
由于单一的主观评价模型或客观评价模型都难以准确、全面地评价和判断皖江城市带的主导产业,也难以满足决策的需要。在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皖江城市带主导产业进行定量测定与评价,并对各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应首先选择“通用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及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加以扶持,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带动区域内产业联动升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2年—2015年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无机测试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质量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无机毒理指标进行了污染评价。地下水无机指标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81.7%,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8.4%。地下水无机指标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34.43%,极重度污染的占13.78%,其余占51.79%。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总体来看形势较为严峻,应该尽快组织实施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有效保护研究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洋 《安徽科技》2010,(3):16-17
一、皖江城市带SWOT分析 1.面临的机遇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为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0,(8):22-23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自主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国资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和省政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精神,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帮助读者了解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本刊记者专访了省科技厅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体育消费行为明显滞后,其主要影响因子是“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消费态度”、“体育经费”、“个人时间”和“体育服务经营”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上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如下:加强对体育消费者的引导,不断完善城镇体育场馆设施,注重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合理进行市场规划等.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产业同构和行业分工测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相似系数和专业化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整体及工业行业相似程度、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明确皖江各市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地区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作为国际交流桥梁的外宣翻译也愈加受到重视,对外宣传的途径和材料越来越多,其中通过网络来进行对外宣传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到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形象。因此,基于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网络外宣翻译的现状,以皖江产业带的核心城市芜湖市为例,研究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网络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