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物感说”,由此倡导“表现论”、“意境法”。西方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摹仿说”,由此倡导“再现论”、“典型论”。尽管二者都涉及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但是前者重在抒情,强调情感,意志的“真”,后者重在叙事,强调再现客观的“逼真”,由于中国与西方在社会文化和传统诗学上存在差异,因此,中西诗学的现代化进程不一样,中国现代诗学在借鉴西方近代诗学基础上,主要趋向“再现论”;西方现代诗学诗呈现“表现论”、“象征论”和“再现论”并存的格局,而以前者为主,中西传统诗学现代化呈现出反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物感说”,由此倡导“表现论”、“意境法”。西方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摹仿说”,由此倡导“再现论”、“典型论”。尽管二者都涉及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但是前者重在抒情,强调情感、意志的“真”,后者重在叙事,强调再现客观的“逼真”。由于中国与西方在社会文化和传统诗学上存在差异,因此,中西诗学的现代化进程不一样:中国现代诗学在借鉴西方近代诗学基础上,主要趋向“再现论”;西方现代诗学却呈现“表现论”、“象征论”和“再现论”并存的格局,而以前者为主。中西传统诗学现代化呈现出反差。  相似文献   

3.
邓新华同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课题研究已经有好些年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跟随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品味”论》为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并且论文很快就在《文艺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邓新华同志又到北师大童庆炳教授处做访问学者,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课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期间的主要成果就是他发表在《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的20多篇论文和他出版的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相似文献   

4.
徐有富教授从事诗歌教学与研究已有30多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先生跟随程千帆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唐宋诗专业方向,曾对唐代妇女生活与诗歌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出版了《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中华书局2005年版)这本学术专著。1995年,他专门为本校大学生开设了有关诗学研究方面的课程。经过多年努力,他将该课程的讲稿整理成了一部诗学理论专著——《诗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摹仿这个核心概念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对技艺和虚构的态度。技艺和虚构作为文学走向自觉的重要要素,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予了它们重要的地位。他在肯定摹仿作为技艺的同时就已经认可了文学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通过对文学虚构确定新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文学提供了自为的空间。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诗学》才代表了西方叙事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相似文献   

7.
张晶莹 《科技信息》2009,(33):221-221
文学会反映文化,文化也需要通过文学去求得充分的发现。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意象作为诗歌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会受到包括自然环境、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论述了中西自然环境元素的差异对中西诗歌意象的影响,从而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钱锺书一向重视中西文学和文论的互相阐发,所论常有援引英国文学和文论。《谈艺录》中他根据中西文学史和批评史上的实际,把创作分为两大宗:一为模写自然;二为润饰自然。这两大宗派貌似迥然,实则内在相通。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也是一个关乎文学起源的问题,涉及写实与想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厘清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的关系,对于我们辨析文学中的真实与虚构价值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是20世纪末美国学界兴起的对文学文本及文本生产展开双向阐释的理论研究方法。《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即是文化诗学方法论影响下的古典小说批评实践尝试,从文史互文、城市市民文化图景的呈现、文学的社会能量流转等视角,探讨了明清小说创作对历史叙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不但是哲学的方法论问题,也是文学(诗学)所关心的问题。玄学中“言意之辨”是其根本方法论,同时也是佛学的重心之一。玄、佛对“言意之辩”的见解,也深深影响到中国诗学,并且对诗学起到了促进、深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为承认文学的独特性、探索文学奥秘提供了可能性;“语言诗学”是沟通“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毛振翧《西征集》藏事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既是对历代边塞诗的承继,又是引领清代藏事诗的滥觞。毛振翧作为第一个自觉且全方域大量创作藏事诗的诗人,他将中国古代文学边塞诗开掘到了继盛唐之后的又一新高地。集大成者的《西征集》蕴藏着丰富的诗学价值:其一,“藏地”“西藏”成为边塞诗除西域、蓟辽边关等表现意象群之外的又一“新意殊象”;其二,扭转清初颓废诗风,让清诗重拾风骨;其三,对藏地历史事件的记载、对藏地民族融合的吟咏以及对藏地民俗的描述,开创了清代藏事诗的叙事传统。厘清《西征集》的历时(纵向)、共时(横向)和西游东归(空间)诗学价值,有助于学界对边塞诗、藏事诗相关学术问题予以切实的研判。  相似文献   

14.
<正>麦永雄教授1955年生于广西桂林,祖籍广东鹤山。现为广西师范大学诗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2006-2010年任《东方丛刊》主编;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和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分别于1999年和2013年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侨联授予的"全国华侨、侨眷先进个  相似文献   

15.
《金黄的稻束》是2014年修订版预科《大学语文》(人民出版社)中的新增篇目。在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从女性诗学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以此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鉴赏能力与阅读素养,从文学的美中收获心灵的诗意。《金黄的稻束》体现了郑敏对女性诗歌的探索,以智性书写和母爱思维思考现代女性诗学的走向,从而对现代女性诗歌的困境提出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转向谋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针对"中西比较诗学"中"诗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置疑,本文就"诗学"一词从"词语"、"文化"到历史"语境"和翻译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就"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阐发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从比较化学的角度,就中西诗学理论的特点、比较研究的方法、相互间的交流与研究以及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站在中西双方传统之间,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看两之间的差异,才能真正拓展相互之间的化交流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4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20.
维·马·日尔蒙斯基在诗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诗学的任务》一文堪称其诗学理论的总纲, 他提出风格是手法的统一;在对文学作品的形式进行研究时,他倾向于将其与艺术家的构思、世界观联系在一起并将其置之于文学进程与历史语境,也正是这种辩证观点使他完成了从局部到普遍、从分析到综合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