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形象塑造有多样艺术技巧。人物出场艺术即是其中之一。本文论述了古代小说四种人物出场艺术,即“先声夺人”、“画家三染”、“先声夺人”结合“画三染”、“详细介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出场艺术概貌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向苍天呼吁》采用转换性人物有限视角塑造人物、选取细节,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小说变得波澜起伏、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3.
《向苍天呼吁》采用转换性人物有限视角塑造人物、选取细节。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小说变得波澜起伏、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4.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妍妮 《海峡科学》2006,(9):86-87,89
"心理性"人物观认为小说里的人物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从这点看,高阳的历史小说的价值就是对人物的尊重.具体表现在在塑造人物的原则上,高阳讲究塑造浑圆人物,将隐匿于人内心深处最活生生的人性揭示出来.在处理次要人物时,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有自己的地位,组成了立体的人物群像.最后,还常采用变换小说写作视角,使人物跳出作者的束缚,成为真正富有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我国优秀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就。这部小说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前和鼎立之后直至三国归晋的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其中,有军事的,也有政治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以彼此联系和照应的笔法,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小说里,几乎每个场面都写得激动人心,细腻生动;每个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乃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除了运用其它艺术手法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对话描写是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鲁迅善于抓住人物有特色的谈话,他还善于运用对话交代情节,进行过渡,推动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话描写是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鲁迅善于抓住人物有特色的谈话,他还善于运用对话交代情节,进行过渡,推动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犁的小说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显示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创造美的意境 ,充分体现艺术的含蓄 ,人物性格、风习民情等方面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 ,用质朴的语言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王龙 《科技信息》2010,(17):I0321-I0321,I0336
本文尝试从红楼梦诗词界定及分类简引,诗词与人物结局的遇合以及诗词与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诗词之于小说的作用等方面阐述《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可行的、必要的,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做法有:一、利用范文,擦亮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二、利用写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利用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健康的人格经过捶打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2.
先秦古赞具有辅助、说明之意,多为阐明事理而作,行文散体。西汉司马相如的《荆轲赞》揭示了赞文的新变,开创了以人物作为赞文对象的风气,概述人物的事迹而寓褒贬之论,文体为四言韵文,奠定了后世一种以人物为对象、主要表称扬的文体。  相似文献   

13.
汉字产生的时间问题,关系其在世界文字史上的地位。结合考古发现、典籍记载,以及汉字构形取象内容和时代特征等加以考察,汉字大约产生于原始渔猎时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倡导散文的"心体"说,主张把散文的文体创造与作者的个性表现联系起来,把文心与文体统一起来。基于这种散文观,郁达夫的散文以"心"役"体",在笔调、结构、情境三个方面体现出了"体"为"心"用、随意赋形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5.
汉字教学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结构上,以字形分析为主;词义上,以文化内涵的阐释为重;运用上,以文化传承与文化引申为主.在指导学习上,应把握三个原则:以文化为主线,理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以构形为依托,正确书写汉字结构;建立联想机制,推进汉字的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鸣凤之死”作为《家》中的经典片断,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交叉包容,在各自有限的叙述中,实现总体叙述的无限性,使文本呈现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着重讲述了在英语写作中所用最基本的修辞手段——比喻,强调了比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分析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旨在改进和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清晰度与明了度,从而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散文特质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已有某些共识。根据目前散文创作的状况以及从写作活动四大要素约角度来分析,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具有四个极为显著的特征主体的真实个性、客体的广阔多样、受体的共鸣美感,载体的自然散性。  相似文献   

19.
徐贵祥军旅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活丰满。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文革”前17年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入发掘和对敌我双方人物形象客观深入的刻画。新时期以后,军旅作家由描写战争转变到描写战争中的“人”,对英雄进行重新审视,把英雄当“人”来写,这方面,徐贵祥军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显得相当丰满鲜活。  相似文献   

20.
人格退行: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