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语中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有四种用法,即自发、可能、被动和尊敬.表面上看它们的意思,所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从日语形式的文化背景,从语言心理和语言机能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中有相通之处,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日本这一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开展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认清危机事件,采取预防性、治疗性、补救性三者相结合的干预方法抓住时机对目标进行有效干预,对保障高校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在旅日的朝鲜人家庭,却没有进入日本的教育体制,而是接受了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朝总联)下属朝鲜学校的教育。他原来是韩国国籍,却在为日本足球俱乐部队效力。世界杯打响时,他又拥有了朝鲜国籍,成为朝鲜国足队员。 相似文献
4.
日本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观念,了解到这些使我们能够对日本的文化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于是本文从家庭中父兄的权威、企业中的排资论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性别之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其表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日本人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的会话中都频繁使用被动语态。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句子结构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在将日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拘泥于一种译法,将其全部译成"被",而是要弄清被动句的类型,以及日语的语言习惯,并且结合汉语的习惯,将其译成"叫、让、给、遭受、挨、受"等。而且日语的有些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将其简单的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而是要将其译成主动句。这样才能把日语的被动句翻译的准确无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句子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暧昧性是日语很独特的语言表现方式,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保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有意避开直截了当、强加于人、断定性的说法,而采用故意省略、暗示、委婉等形式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暧昧性是日本固有的民族性的延伸和发展,是日本特殊文化条件的产物,又与日本所处的岛国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礼物赠答的习俗就难免有所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礼物的赠答风俗的不同来揭示两国国民心理的差异,以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而心理咨询平民化、简单化是未来的趋势,心理咨询应具有公益性,引导性,多渠道性等特点,可以尝试开设心理咨询超市,最大程度消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隔阂和陌生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而心理咨询平民化、简单化是未来的趋势,心理咨询应具有公益性,引导性,多渠道性等特点,可以尝试开设心理咨询超市,最大程度消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隔阂和陌生感。 相似文献
12.
13.
跨文化心理学通过对个体人格的考察,以找出特定文化中成员的主要相关性和普遍性,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与人格"研究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网络红人"热热闹闹地拔地而起,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本文从"网络红人"现象分析了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并阐述了"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来的一些消极受众心理对当前的大众传播文化构建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又少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122-123
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育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其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也决定着教育效果的高低。当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赵淑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5):28-31
纳张元是云南大理彝族作家,他的作品因创作风格的与众不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在此从纳张元本色化的语言入手,分析纳张元作品中的本色化描述语和本色化对话语,进而分析纳张元作品的语言特色及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关系,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建议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视角入手,不断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语言与思维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反映出思维,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语表达;或清晰或模糊的变现出来。透过语言。我们体察出隐涵其中的思维方式,理解了思维方式,我们又可以更准备的把握语言。两者统一在一起。必须共同把握。本文从思维方式入手,通过分析三种思雏方式,结合相应的语言表现来探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